筆者-小文
無論你是不是愛美人士,都一定會有照鏡子的習慣,鏡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儀容,以一副更好的姿態去面對外界。
但有些人可能已經察覺到了,自己在照鏡子時明明樣子看上去還不錯,但為什麼自拍的照片卻特別難看呢?難道是我們大腦自帶美顏功能,美化了自己嗎?
科學家經過分析後發現,一個人在照鏡子時,自己的真實樣貌至少比鏡子裡的人要醜百分之三十以上,這種奇特的現象和心理學離不開關係。
首先是凍臉效應,它指的是當一個人的臉處於動態時,這個人的樣貌會比靜態時要好看得多,這與我們大腦對於圖片的認識以及處理方式是有關的。
攝影機歷史不過百年,但人的大腦對於人臉的識別還停留在動態臉上,因此,相比起靜態的畫面,我們更傾向於喜歡動態的,而我們在照鏡子時會不停地調整表情以及動作,豐富的動態臉看上去就好看了不少。
其次就是光環效應了,在日常的生活中,人類對於某種優秀品質或特點會有較為清晰的知覺,印象突出,從而加深對其的好印象。
而在照鏡子時,我們的大腦則會主動對自己的外觀進行美化,簡而言之就是自己眼中的自己是最美的,尤其是自愛程度比較深的人體現最為明顯。
最後就是「左臉效應」了,科學家認為人腦的左半球控制著我們的情緒和表情,而在我們照鏡子時,會不自覺地把目光聚焦在左臉上。
而實際上,大部分人的五官都是不對稱的,在我們觀察左臉時,一些缺陷則會被隱藏起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照相的時候更側重於側臉。
以上幾種心理學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一個人是否上鏡的標準,從攝影的角度來看,一個人是否上鏡還和拍攝的環境有關。
在照鏡子時,我們會不斷地移動也保證自己處於優勢的光源之下,而攝影機的攝像頭則需要多角度調整才能做到,因此,存在差異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