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演電影,12歲參演《大宅門》,14歲獲得金鳳凰獎最佳新人獎,28歲成為金馬影后……
然而年少時期的她,卻被同學欺負,甚至在她喝下的可樂裡被人灌了抹布水、粉筆灰、拖布水。
她是馬思純。
最近,在一檔綜藝節目中,馬思純聊起了自己初中時被校園霸凌的經歷。
除了背地裡搞動作,欺負她的女孩只要路過她就會說擠兌她的話。
行為和心理上的攻擊,使得馬思純將這一段生活形容為「地獄」。
不但如此,即使離開了那裡,馬思純也沒有遠離她的欺負。
去了北京以後,馬思純寫信給老家的好朋友,但每次好朋友都收不到信。
原來,信被欺負她的女孩提前「劫走」,還被她拿到班上當眾朗讀。
是什麼讓十幾歲的女孩如此欺負另一個女孩?
原因僅僅是,那時馬思純長得胖,但跑得快。
被欺負的馬思純坦言:「我覺得她是讓我不自信的開端,因為你覺得自己真的什麼都不是。」
是啊,即便在很多人看來一路開掛的馬思純,少年時期被霸凌的陰影也一直籠罩在她心上。
正如一位網友所言:霸凌者長大之後就忘記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但被霸凌者一生都要承受著這一段傷痛。
01 校園霸凌並不罕見
2020年5月25日,雲南祿豐,4名十四五歲的男孩毆打一名十二歲女孩,用腳踹頭、腰、背,用荊條恐嚇,推搡掐脖子,從背後猛然放倒……
女孩想要打電話求助,卻被男孩將手機一腳踢飛。
女孩就像被宰的羔羊,不敢反抗,看得讓人心疼。
點擊播放 GIF 3.6M
2020年5月8日,江蘇南通15歲初三男孩被同學夥同社會人士毆打。等他的媽媽接到消息趕到醫院時,兒子已被宣布腦死亡。
儘管搶救了兩天,男孩還是離開了。
校園霸凌並不罕見,離孩子並不遙遠。
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調查顯示:初中遭受過校園暴力的孩子超過五成,有近兩成的孩子遭受過身體上的暴力傷害。
那些被欺凌的孩子都遭遇過什麼?
被扇耳光:
點擊播放 GIF 1.1M
被輪流毆打:
點擊播放 GIF 4.0M
被迫舔鞋底:
被關在廁所強迫吃糞便:
頭被踩進盛垃圾的桶裡:
被脅迫拍裸照:
被割傷喉嚨、割斷肌腱:
甚至失去生命。
而校園霸凌的行為不止於此。
辱罵、謠言、網絡欺凌……即便那些巴掌沒有挨在身上,仍狠狠地刺痛孩子的心。
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易遙被謠言中傷,同學們紛紛加入霸凌她的行列。從言語攻擊到動手,校園霸凌就像一把刀,不斷地刺傷她。
哪個孩子不渴望認同與愛?
但被霸凌的孩子卻在欺辱和否定中,望著欺負自己的嘴臉,瑟瑟發抖。
最終,深受霸凌的易遙,含著淚與滿腔的憤怒,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正如電影中易遙的那句話:「你們沒殺過人吧,你們永遠不會承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多惡毒,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都不是什麼好人。」
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卻是魔鬼。
02 大多數霸凌只是因為沒事找茬
有時不禁發問,究竟是多大的仇怨,會讓那些孩子向同齡人下手?
然而答案卻令人瞠目結舌。
大多數霸凌都是沒什麼理由的。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統計調查協會調查數據顯示:在霸凌原因中,佔比最高的原因就是沒事找茬。
但對於霸凌者而言,他們比被霸凌的孩子更容易認為是性格衝突而不是沒事找茬。
可能因為一句口角,一點摩擦,甚至只是單純因為對方外形、性格,就成了霸凌的理由。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曾被霸凌的事。
因為自己是最差班裡鮮有學習的學生,所以被針對。
她的名字中有一個「培」字,就被同學起外號叫「三陪」。即使她再三相勸,這樣叫她的同學們不但沒有收斂,反而以此代替她的名字叫她,還惡意起鬨。
直到有一次她受不了選擇爆發,踹翻了那些起鬨人的桌子,撕了他們的作業。之後誰再這樣稱呼,她就踹翻誰的桌子,才終止了這件事。
當然,以暴制暴的行為不可取。
但幸運的是,最終這個女孩擺脫了校園霸凌。
然而,還有很多孩子深受其害,一生都籠罩在被霸凌的陰影之中。
03 被霸凌的孩子,可能一生都在痛
被霸凌的孩子將會面對什麼?
近41%被霸凌的孩子會徹底放棄學業,只有6%的孩子沒有什麼影響。
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被霸凌的孩子都深受其害。
被霸凌的孩子因此而引起的壓抑、抑鬱、焦慮會對大腦發展產生嚴重影響,他們頭疼和胃痛的發生率也比一般學生高出2倍。
很多被霸凌的孩子都表現出憂鬱、恐懼、消沉、不自信,這種影響甚至會伴隨他們一生。
有一位網友說,她的閨蜜小學時被男生按在地上,往嘴裡塞橡皮和尺子。
因為害怕被變本加厲地欺負,她一直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訴父母。
也因此,她變得愈加膽小內向。
初三時,她的鹹豬手男生同桌摸她腿,她嚇到哭都不敢反抗。
後來讀了研究生,她也並沒有擺脫被霸凌的影響。
有時,別人只是給她提了個意見,她卻立馬把自己全盤否定了。
被霸凌的經歷,就像一道陰影,始終籠罩在孩子心上。
不行,不好,不配……成了他們對自己的標籤。
有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小時候被人長期霸凌,成年後抑鬱的概率是其他人的4.8倍,焦慮是其他人的4.3倍,自殺的概率是其他人的18.5倍。
即使過去了很多年,他們都很難擺脫被霸凌後的心理困境。
04 面對霸凌,我們能做什麼
不要低估孩子的惡,也不要低估孩子受到的傷害。
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教育孩子,不要傷害別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教養的孩子,是不會以惡意對待他人的。
教會孩子善意待人,不做霸凌者,是父母最重要的一課。
點擊播放 GIF 0.7M
除此之外,我們更要保護好孩子不被別人欺負。
在生活中,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始終跟孩子明確,父母就是孩子的靠山。
只有知道父母的肩膀可以倚靠,孩子才敢向父母求助。
朋友說,她小時候曾被同班的一個男生欺負,男生用腳踢她、用拳頭錘她,她忍無可忍,狠狠地推了男生一把,將男生推倒。
但這件事並沒因此做結,男生對她的欺負並沒有停止,反而變本加厲。
對此,她很苦惱,就對媽媽說了這件事。
至今她都記得媽媽對她說:「別怕,有媽媽在呢。」
朋友說,當她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她都會向媽媽求助。因為媽媽給了她足夠的安全感,她知道媽媽信任她,不會斷然否定她,會坐下來跟她一起分析解決問題。
安全感,是她面對霸凌時內心的底牌。
點擊播放 GIF 0.8M
最終,在媽媽出面解決後,她終於擺脫了這場霸凌。
作為父母,我們要讓孩子堅信:孩子被霸凌並不是他的錯,父母和你站在一起,是你可以倚靠的臂膀。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表示很多校園霸凌行為在性質上極為惡劣,但傷害後果並沒有到達傷殘鑑定標準中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也無法對其追責懲治。
對此她建議,制定校園霸凌專項法律法規要更加細化懲治「量」的標準。
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平安長大,免受傷害,更要讓自己的孩子不要傷害別人。
正如《悲傷逆流成河》中的一句臺詞:
願所有人的青春,都能被溫柔以待。
作者:傑西,自由撰稿人,喜歡觸摸世界的一介凡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