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醫學教育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新挑戰?醫學院校如何攜手發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上海如何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今天,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暨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會議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主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承辦。
來自各大醫學院校、醫院從事醫學教育工作者以及相關從業人員通過線上線下共聚,探討疫情影響下我國醫學人才培養的改革方向,提升醫學教育質量的路徑,分享醫學院校教學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說,我國醫學教育當前正處於發展的關鍵節點,「要以新醫科建設為抓手,打好人才培養組合拳,完善形成適應行業特點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深化醫教研協同發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當前,我國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結構亟需優化、培養質量亟待提高、醫藥創新能力有待提升。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這些都為醫學教育提出了新挑戰、帶來了新機遇。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作題為《公衛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當下與未來》的報告。她指出,上海在加快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方面已經有了一系列探索,比如,建立教育部、國家衛健委「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開放協同機制,將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作為公共衛生研究生教育的主體培養計劃,創立發展公共衛生博士專業學位教育,開展多學科背景下的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培養改革試點等。
上海健康醫學院院長黃鋼則把目光聚焦在「提高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水平」上。他介紹,健康醫學院目前構建了以預防醫學及公共衛生為主體、全科醫學與應急防控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教學模式,形成服務「大健康」的「一專多能」複合型公共衛生實用型人才培養範式 ,目標是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的好、有情懷、能擔當」的實用性複合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胡翊群介紹,交大醫學院通過搭建一流學科平臺、打造一流師資隊伍、培養卓越醫學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提升科學研究水平、保障一流校園環境等核心建設任務,藉助優人才隊伍、強平臺支撐、促學科交叉等方式,正在培養「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
「東方醫學教育論壇」是國內一流的醫學教育品牌學術平臺。此次大會同時也是復旦上醫「正誼」導師學校的培訓內容,來自臨床、公衛、基礎、藥學等各學科的研究生導師線下線上參會,通過聆聽報告、碰撞交流提升導師指導能力和促進導師學科交叉創新思維。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