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冰客特約記者 蘭昌林 姬廷順
本報訊11月28日,中國·鄖陽「鄖縣人」頭骨化石發現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鄖陽區結束。研討會上,專家學者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並達成共識,學堂梁子遺址富集現象全國唯一,世界罕見。
30年來,國際國內專家、著名文化學者、經濟專家和友好人士,圍繞「鄖縣人」這一課題,從學術的、文化的、經濟的角度潛心研究,產生了一大批重大理論成果,讓「鄖縣人」走向世界。
此次研討會上,專家學者紛紛圍繞《人類的起源、遷徙暨中國早期人類遺存的價值與意義》《中國發現的重要古人類頭骨化石》《對「鄖縣人文化」的新認識》《鄖縣人遺址發現的手斧研究》《鄖縣頭骨化石的年代學新結果》《鄖縣梅鋪古人類年代及演化地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舊石器考古的回顧與展望》等學術方面,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專家學者達成共識,一致認為學堂梁子出土了最完整的兩具頭骨化石和大量的伴生哺乳動物化石,以及其手斧和生產工具,特別是以學堂梁子遺址為核心的漢江流域還有梅鋪猿人遺址、白龍洞遺址、黃龍洞遺址,以及眾多的舊石器化石點,這種富集現象,在全國唯一,世界罕見。要進一步確定學堂梁子遺址的重要價值、地位和意義,推動遺址公園建設,將其建成一個國際性的人類進化演化研究、科普教育、研學旅行基地。學堂梁子遺址是研究人類起源、演化和發展的資料寶庫,呼籲加快學堂梁子遺址的保護、開發、研究和利用。同時,通過進一步的調查、發掘,為多學科的研究提供更豐富的資料,以發揮科普、教育的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