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律協
作者:沈棲
·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分享交流各自觀點 ·
編者按
2019年,上海律師行業評選出2015-2018年度「上海市優秀律師」20名,其中10名當選第四屆「東方大律師」。上海律協微信公眾號此前已推送了「東方大律師」系列報導,現將繼續推送「上海市優秀律師」系列報導。
歷年所獲榮譽:
2013年4月獲得「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2014年12月獲得「上海市青年聯合會2014年度愛心奉獻獎」,2016年2月獲得「上海市青年聯合會2015年度傾力支持獎」,2017年2月被Chambers and Partners《2017年度亞太法律指南》評為公司/商事:東部沿海(上海)「受認可律師」,之後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繼續被Chambers and Partners《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亞太法律指南》評為公司/商事:東部沿海(上海)「band2律師」,2018年2月被評為「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進個人」, 2019年3月榮膺2015—2018年度「上海市優秀律師」稱號。
採訪前,上海君倫律師事務所主任丁德應陪我參觀了人性化、現代化的辦公場所。一排排獎狀、獎章、獎盃、證書,這些榮譽有集體的,也有個人的。集體的榮譽,是對這家律所不凡實力的肯定;個人的榮譽,則是對丁德應卓然實績的褒獎。「慎思、至臻、分享」六個大字在律所文化牆上赫然醒目,丁德應說:「這是君倫律師事務所秉持的價值觀。」在我看來,它也是這位優秀律師從業20年的生動寫照。
丁德應1999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當年10月考取律師資格,翌年9月取得律師執業證,先後在毅石、富蘭德林等律師事務所執業,2014年4月至今,任君倫律師事務所主任。20年來,他依憑專業特長和職業操守,始終秉承追求卓越的初心,不僅在業內嶄露頭角,也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在業內,丁德應擔任第十屆上海律協靜安律工委副主任、第十屆上海律協證券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該委員會榮獲了「2018年度上海市律師行業貢獻獎」)、第十一屆上海律協理事、第十一屆上海律協規劃與規則委員會副主任、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公益律師、上海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員和上海市證券、基金、期貨業糾紛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等;同時,他還是上海市靜安區政協委員兼經濟專委會副主任、上海市青聯常委、上海市靜安區青聯副主席、上海市靜安區工商聯常委,以及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從「大學生首次代理勞動爭議案」說起
丁德應1995年入讀華東政法大學,大三時參加了校內的「大學生社會法律援助中心」,從事志願者服務,並擔任了「重案組」的負責人。這個「法律援助中心」與上海市人民廣播電臺「法庭內外」欄目組建立了聯繫,後者源源不斷地轉交聽眾來信,由援助中心負責答覆。
當時有位上海退休老人寫信給「法庭內外」欄目組求助,希望幫助其從公司討回屬於自己的勞務報酬。該信件轉到華政並分配由丁德應負責辦理。在學校領導關心和法律援助中心領導支持下,他代表老人起訴其任職的公司,成為上海第一個以公民代理身份出庭的大學生。一審判決老人勝訴,被告上訴,終審維持原判。老人特意送上錦旗向學校表示謝意。當年《新民晚報》《勞動報》《華政報》及上海電視臺等媒體都作了相關報導。
「大學生公民代理」的實踐,激起了丁德應對律師職業的嚮往,也奠定了他完成學業後當一名律師的思想基礎。
20年來,丁德應通過法律專業化解了不少社會矛盾,幫助了不少普通民眾,尤其是近年來,擔任了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共靜安區委、區政府及區政法委法律顧問,並在律所組建了「政府事務部」專業部門提供服務;因擔任彭浦新村街道、臨汾街道等街道法律顧問,他帶領政府事務部在各街道固定值班,接待信訪。丁德應深刻感受到:「從法律顧問角度出發,參與化解矛盾是一份職業;倘若從幫助更多的人、溫暖更多的心出發,參與化解矛盾更是一份事業。」2018年上海市評選「平安英雄」時,丁德應作為當時唯一來自律師界的候選人,其入榜詞是:「以我所學,服務社會,法律讓社會公益更美麗」。
馳騁於專業領域
一位執業律師的成長、發展依賴於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它是衡量其法理學識、操作實務的重要標誌,也是其成就事業、體現價值的不二砝碼。丁德應的專業法律服務重點不僅僅在於政府法律服務,更多的是圍繞公司(包括金融機構)在商事領域可能遇到的各類訴訟、非訴訟法律服務。
例如,在資本市場領域,他及其團隊不僅參與了眾多的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IPO輔導工作,在IPO和新三板上市、掛牌方面有豐富的實務操作經驗,而且還擅長處理複雜的跨境資本市場項目。
丁德應在擔任某知名晶片企業逾十年常年法律顧問期間,參與並協助了該公司各類重大交易,包括登陸海外資本市場。但因公司經營發展等需要,公司萌生海外私有化下市的想法。丁德應帶領項目團隊,在符合公司海外上市地法律及證券交易所規則的前提下,和Cayman Islands(開曼群島)等地專業機構一起,綜合考量私有化下市過程中所涉及的私有化方式、私有化資金走向、操作流程、總體稅負等因素,經反覆溝通論證,協助該公司規劃整體私有化方案,並協助該公司最終順利完成海外資本市場私有化下市。丁德應在該項目的服務,體現了其在外商投資、資本市場、稅務、外匯等眾多專業領域的深厚功底,凸顯了丁德應"懂財稅""懂跨境""懂資金"的業務特長。
2017年,丁德應先後兩次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就「資本市場的監管力度和投資者權益保護」回答了記者提問。2018年3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由他擔任執行主編、上海市律師協會組編的《證券法律業務律師實務》,編入了首批「律師實務進階培訓教程」。不僅僅在資本市場領域,對於一般的公司事務,丁德應也是經驗豐富,並且他將這些經驗編撰入《在中國設立與運營公司必備知識和法律實務》一書,該書中文版已經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並將於年底在美國出版英文版。
再例如,在銀行金融領域,丁德應服務20多家海外銀行,幾乎100%涵蓋了臺灣地區的銀行及其香港分行;代理了眾多海外銀行在境外、港臺的判決和裁定在內地的認可與執行案、重新起訴案。這裡,不妨再列舉一起一波三折的臺灣地區知名銀行跨境催收案。
1997年,該銀行向臺灣地區某公司籤署授信契約後發放貸款,保證人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臺籍),該案發生逾期後,雖經臺灣地區法院出具《支付命令》並多次強制執行,但二十餘年來仍無法得到清償。後該銀行得知保證人控制的企業在大陸經營非常好,且其母公司在海外上市。該銀行特委託丁德應全權處理此案,丁德應在調查到保證人在大陸的財產後啟動了大陸的司法催收工作。
考慮到當時對於臺灣地區的判決/裁定的認可有兩年時效問題,在丁德應建議下,決定不申請認可和執行臺灣地區《支付命令》,改為代表該銀行重新向上海一中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保證人對本金、利息、違約金等承擔保證責任。起訴之後,保證人向上海一中院提出管轄權異議,上海一中院認為管轄權已約定在臺灣地區,據此認定大陸法院無管轄權而作出裁定駁回了該銀行的起訴。如駁回起訴的裁定生效,勢必使得案件無法在大陸管轄,而因為臺灣地區的法院已經管轄並作出支付命令,無法在臺灣地區執行到財產,由此將導致該銀行將無法再以司法程序追回借款。面對不利情形,丁德應代表該銀行上訴至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並從多方面多角度論證此案應可以由大陸管轄,認為授信合約中管轄條款的約定在理解上有歧義,系約定不明,應依法認定無約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最終採納了丁德應的意見,撤銷了一審管轄權裁定並改判,案件由上海一中院管轄。
管轄權確定之後,在案件實體審理中,保證人提出案件應適用大陸法律、爭議債權應分案處理、訴請利率和違約金過高等觀點,丁德應運用專業知識一一破解,最終一審法院認定本案應適用臺灣地區法律,不作分案處理,利率和違約金主張合理,並由此支持了該銀行的全部訴訟請求。在之後的保證人上訴中,丁德應仍沒有鬆懈,最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完全駁回了保證人的上訴請求,保住了一審的勝利成果。本案在2018年向上海一中院申請強制執行,最終該銀行成功收回被拖欠二十餘年的欠款,獲得清償的金額為拖欠本金的三倍之多。
丁德應在銀行金融方面的專長還反映在理論研究成果方面,如:2015年8月,與陳芳律師合著出版了《境外銀行對中國企業跨境融資與擔保實務》;2019年5月,出版了由他主編的《我國臺灣地區金融機構債權跨境至大陸催收之實務操作和成功案例分析》。
以「公司制」管理律所
當下律師界一直有律所是「提成制」的管理模式好,還是「公司制」的管理模式好的不同觀點,也有規模大所好,還是專業強所好的不同看法。目前君倫所選擇的是堅定走公司制的特色鮮明、深耕細作的專業強所之路。君倫所的律師和顧問主要來自國內外知名學院、知名律師事務所,他們具有涉外經驗、留學經歷或為某個領域的資深專家,部分律師、顧問還同時持有美、澳、歐盟及港臺地區律師執照或CPA資格、稅務師職業資格。
丁德應引領君倫所,以「法律創造價值」為使命,秉持「慎思、至臻、分享」的價值觀,願景是成為一家致力於商事領域提供最優解決方案的律師事務所。君倫所長期深耕商事領域法律服務,「1+5+1」業務模式彰顯其獨具一格的專業特色。「1」代表大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機關等核心客戶;「5」代表外商投資、金融證券、政府事務、爭議解決、智慧財產權等五項特色專業;再一個「1」則貫穿上述五大特色專業領域的專業服務——財稅會計法,這一獨特的優勢將君倫所的競爭力從眾多律所中凸顯出來。
作為我國目前為數不多的實行公司制管理的律所,君倫所榮獲了「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進集體」「上海律師行業貢獻獎」。丁德應說:「我們強調一個律所就是一個團隊,客戶聘請君倫,提供服務的不是某個律師,而是整個律所。我們將受委託的每一個案件分配到八個部門中最適合的部門、由最適合的律師、以最適合的方法、動用最適合的資源負責,以確保法律服務的專業化和結果的滿意度。」多年來,依託公司制管理模式,君倫所將客戶委託的每個項目、每件案件做到儘可能的完美,在法律服務中融入「商業+財稅+創新+資金+跨境」思維,在合規的基礎上為客戶提供最優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利益最大、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整體服務需求。
丁德應坦言:「倘若以創收總量論,君倫所比不了一些大型律所,但從每位合伙人、每位律師的人均創收來看,君倫所還是彰顯了不俗的實力。」案源有保障,加上注重青年律師的培養,君倫所律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業務逐年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總部設於上海的君倫所,在華沙設有辦公室,並和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及中國香港的律師事務所保持友好合作,每年按需求舉辦業務講座,今年因為疫情還增加了直播的講座方式,今年已完成及已安排的海內外直播有15場。另外,該所牽頭創建的大陸首家「臺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入圍「2016年度滬臺交流十大新聞」,連續四年為臺灣青年法律人才提供大陸難得的法律實踐機會,促進了兩岸青年法律人才的交流。
為經濟社會發展奉獻才情
作為上海市靜安區政協委員,丁德應積極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連續多年獲評「優秀政協委員」。他所提出的社情民意、提案,如《關於進一步推動涉外經濟發展的建議》《關於上海率先試行外商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持股比例可以達100%的建議》《關於深化建設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的建議》《關於解決國內企業境外融資難的政策建議》以及《做好「五化」服務排頭兵 當好優化營商環境先行者》等,屢屢獲獎。
丁德應以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為引線,為上海市尤其是原閘北新靜安引進了近90家企業,其中不乏500強企業、總部企業,其中兩家企業進入靜安後,先後登陸A股資本市場。在靜安區「全球服務商計劃」推進中,丁德應和其他10人一起被聘任為首批「招商大使」。
2019年8月,丁德應被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聘任為首屆上海市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諮詢會首屆委員,為政府和企業、行業等搭建溝通平臺,就營商環境建言獻策。
此外,多年來,丁德應本著「感恩人民,回報社會」的情懷,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諸如:疫情期間為上海市經信委徵用醫療物資提供專業意見;助力「一帶一路」高端經貿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受聘於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擔任公益律師,致力於維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擔任上海市證券、基金、期貨業糾紛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致力於金融證券糾紛調解等。
往期連結
上海律協投稿通道:
shlxwx@lawyers.org.cn歡迎來稿~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從業二十年,盡情揮灑才情和熱血——記上海君倫律師事務所主任丁德應律師》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