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世峰
昨天(11月1日),大阪市民就是否支持「廢除大阪市而併入大阪都」的「大阪都構想」進行投票。最終數據顯示,超過半數參加投票的大阪市民表示反對,「大阪都構想」再遭否決,已有130年歷史的大阪市將繼續存在。
這不是大阪市第一次就「廢市設都」進行全民投票。2015年,時任大阪市長橋下徹就「決絕」地發起過公投,最終因一萬多票失敗。失望之餘,橋下徹在當年底任期結束後,兌現諾言徹底退出政壇。
這次又因一萬多票遭否決,現任大阪市市長松井一郎在當晚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他願為「大阪都構想」再次失敗擔責,並將在2023年市長任期結束後退出政壇。
時隔5年,兩任市長都「栽」在「大阪都構想」上。什麼是「大阪都構想」,大阪市民又為何不看好「廢市升都」呢?
「大阪都構想」緣起於橋下徹。
橋下徹(資料片)
2008年,不到40歲的橋下徹參選大阪府知事,一舉當選。上任後橋下發現,大阪府已經連續10年財政赤字,入不敷出。橋下認為,大阪府下設立大阪市的雙重行政結構,導致了大量財政資源浪費,增加了市民賦稅。於是有意效仿東京都,著手推進大阪府和大阪市合併為大阪都,將大阪市目前24個轄區合併成若干個特別區,由大阪都管理,從而消除府和市的雙重行政設置,提升經濟活力。
根據當時橋下的測算,合併削減行政機構後,一年可以減少財政支出3萬多億日元(接近2000億人民幣)。但是,橋下的這一設想遭到了時任大阪市長的反對,大阪市議會議員和各區行政機關自然也不樂意被裁。無奈之下,橋下徹毅然辭去大阪府知事,去競選大阪市市長。
2011年,橋下當選大阪市市長。但在市議會中,除了橋下所屬的維新會,其他黨派包括自民黨、公明黨等,都持反對意見。在搞不定議會的情況下,橋下決定讓市民來做決斷:投票。
結果就是,因一萬票之差,橋下失敗並宣布永久退出政壇。
當官的不想機構被撤併,可以理解,老百姓為什麼也不樂見「由市升都」呢?這要從大阪的現狀說起。
大阪市是日本關西地區的中心城市,人口270萬,其地位類似於中國的直轄市。而大阪府,內轄包括大阪市在內的33個城市,總人口800多萬。按說,大阪府管轄範圍廣,應該比大阪市「牛」才對,而偏偏這個「市」比「府」牛得多。說到底,就是大阪市財政狀況更好,腰板更硬。也因此,很多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擔心「府市合併」會大大降低大阪市民的社會福利,因此不同意「撤市升都」。
時隔5年,「大阪都構想」再遭否決,看來日本的行政機構改革面臨著重重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