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生涯中,在課堂上出現過的顯微鏡使用原理就和步槍所使用的準鏡相似。離眼睛近的透鏡就是目鏡,將標本進行第一次放大的晶狀體就是物鏡,一個瞄準鏡的放大倍數就與它的目鏡和物鏡的焦距息息相關。瞄準鏡的放大功能對執行任務中的士兵起到巨大幫助,遠處模糊的物體清晰度上升,更便於觀測或瞄準。所以,我們只需要看瞄準鏡上的第一個數字就能知道它的放大率是多少。打個比方,瞄準鏡上的第一個數字為6 x 32,那它的放大率就為6。某些示波器的放大倍率並不是固定的。所以步槍瞄準鏡上數字如果顯示的是6-12 x 32,就表示這種瞄準鏡放大率最低可以放大6倍,最高可達到12倍。而另一個顯示在示波器上的數字,就是我們看到的x後面的,就是這個物鏡的規格。還是拿6-12 x 32的瞄準鏡說明,就表示鏡頭大小為32 mm。
不管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在cf等競賽類遊戲中,瞄準鏡都不是一個稀奇的玩意兒。大家一般了解到的瞄準鏡,主要都是用於識別遠處目標的,可以將目標放大,看得更加清晰,是每國發展軍事力量的必需品。瞄準鏡還有其他「兄弟姐妹」,種類很多,例如適合天文的、逗小孩玩的等等,只是其他種類被報導的次數比較少。因此大家潛意識裡都會忽略掉它的定冠詞,以瞄準鏡去指代它。遊戲中的瞄準鏡有大小清晰度倍率之分,日常生活中的瞄準鏡也是分倍的,就像我們熟知的八倍鏡一樣。不管倍率是多少,都是為了更好的定位目標,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狙擊手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
隨著中國在槍械製造能力上的不斷提升,中國製造的槍械在世界範圍內都獲得了非常高的認可,在國際上的市場範圍也在急劇擴大。我國所打造的一些物美價廉的槍枝深受第三世界國家的喜歡,而不少最新研發的新型槍枝在高端市場也很受歡迎。我國在新型槍枝的設計上加入了不少先進設備,可以讓部隊的單兵作戰能力進一步提升。這也更好的顯示出我國在現代化軍隊建設的過程中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但是在我們如今的的解放軍部隊中,所用的制式步槍——95式自動步槍及03式自動步槍,都未曾批量配裝瞄準鏡。在幾年以前,網絡上有人發布了一張95式自動步槍安裝上瞄準鏡的圖片,引發無數網名的熱議。步槍安裝瞄準鏡是一件讓眾人都習以為常的事情,為何當中國的制式步槍安裝瞄準鏡時,卻引發了大眾的熱議呢?
批量生產輔助裝備,要有一個周全的考慮,因為裝備問題十分複雜,牽涉的領域太廣。雖然瞄準鏡就是狙擊步槍的「眼睛」。但是是否與我們的發展要求向契合,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美國在國防上的支出一直排在世界首位,但是他們的軍隊人數沒有我們多,因此每個單兵配備水平肯定在我們之上。我們回到最開始討論的問題上,如果中國向美國那樣做,這筆支出是比不小的數目,不知道又是美國的多少倍,這樣的大手筆,不知道有會因此多少民憤。況且,瞄準鏡是一個很金貴的物品,使用年限並不長,更新換代速度很快,維修的次數也很頻繁。如果批量加裝提上日程,意味著瞄準鏡每次更新換代,我軍都要損耗不少銀兩,綜合考慮看,加裝瞄準鏡非常不值得。
平時的實戰訓練中,士兵拿起步槍不是槍槍都是十環,而是子彈能否在靶子這個平面上。在許多的英雄故事中,將士都已經倒在血泊中了還在舉槍擊敵不一樣的地方是,當下我們使用的步槍攻擊力大有提高,只要子彈落在人的身上,無論是否是頭或者心臟,基本上士兵都會倒下。因此,除了對已知目標精確打擊外,瞄準鏡對於一般士兵反而是個負擔。當下新研製的步兵武器上,都裝配有金屬制的觀測裝備。一般的步兵在殺敵時,完全是綽綽有餘,沒有非要這種價格昂貴又很複雜的望遠式瞄準鏡。如果想要和其它國際保持一致,不顧我國實際的需求,批量配備這鐘光學瞄準鏡,首先它所發揮的作用並不大,反而影響步槍其它效能的發揮。
你可能會說,既然選擇為步槍批量裝備瞄準鏡,所帶來的價值並不高,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在美軍中, 瞄準鏡是一定會裝備上的呢?我們現在說的性價比不高其實是站在我國的角度來考慮才得出的結論。在實際操作中,加裝瞄準鏡,能夠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射擊的精確度和射程。而且美方的士兵經常會參與海外作戰,裝備上美國所提供的最先進的瞄準鏡,可以幫助士兵在戰爭開始就處於優勢地位,也可以大大縮短戰鬥時間。而且,從美國的角度來考慮,投入在加裝瞄準鏡上的費用,只能說很小的一筆開支了。既然可以把其裝備到最好,美國就不會再思考性價比這些問題。不將美國包括在內,也只有很少的國家的軍隊可以做到把瞄準鏡作為標配。
目前很多國家都在暗自發展本國的軍事力量 ,自然瞄準鏡的發展也在規劃中。單純把擊打目標放大是完全不能滿足作戰要求的。它需要在清晰度、穩定性等方面都要有相應的改變。在鏡片上要選用更大的,以便擴大觀測面積,在鏡片的質量和數量上也需要更高的水準,所以機械製造水平必須要更高,才能滿足這些要求。這是一場技術上的硬仗,需要各個工業部門的配合,不能出現拉後腿的現象,從硬度到柔韌性,從零件到裝配,每一個步驟都要嚴格把關。所以世界上最好的瞄準鏡,是極少數大國才有資格去擁有的。
在剛進入17世紀初期時,人類通過運用智慧,就想出了使用光學儀器來協助槍械進行瞄準,在之後才研發出了各種各樣的瞄準鏡。但是瞄準鏡的研發進展是比較慢的。要說起大眾正真開始重視它的存在,應該是在1980年之後了。在那時,世界各國的輕武器研發專家,意識到傳統槍械或許已經沒有進一步開發的空間了,想要使其性能得到進一步的增強,還不如考慮是否可以為其增加其他的輔助工具。這必定需要用到更加先進的瞄準鏡了。在這裡就不得不說到美國了,因為美國在軍用瞄準鏡的研造上,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頂尖的水平。在二戰吹響了勝利的號角以後,美國在為被稱為世界六大名槍之一的「m16自動步槍」安裝了瞄準鏡,它也是美國的的第二代步槍。為了使m16自動步槍可以擁有更好的性能,美國研發了——acog。
在中國,我們將acog稱為,全程先進戰鬥光學瞄準鏡。市面上的軍用acog都不需要用電池,由於在其中添加了內置式螢光粉,能在夜間照明。另外這款瞄準鏡還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在視物上,它能實現4倍放大。並且還增加了彈道補償設計,方便在動態作戰中瞄準敵人。正是有了這款瞄準鏡,m16系列步槍在實戰中一直表現優異。而之後所研發的acog也可以將其裝配在另外的槍械上,可以達到1.5至6倍的放大效果。acog也成為美軍最常使用的瞄準鏡。中國現在正在向著趕超美國的道路上前進,因為acog優秀的實戰表現,所以我國將acog作為了之後發展瞄準鏡的主要參考對象。
現在,對於步槍瞄準鏡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趨向都是差不多的,主要是體量小以便於作戰時進行遠程攜帶,以及智能化。就比如說彈道計算系統,檢驗、整理、校正、計算,並及時做出最佳的彈道方式。例如美國,在考慮瞄準鏡的配裝問題上時,除了以色列的smash智能瞄準鏡外,美國還對一款彈道計算步槍瞄準鏡感興趣,據說它可通過無線網絡傳輸數據。但無線網絡雖快速,卻存在一定的隱患,信息隨時可能被黑客截獲。故美軍對於下一代瞄準鏡的發展,還是難以決定並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