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啟動高校在線教學英文版國際平臺建設項目
來源:教育部
4月10日,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課程建設工作視頻會在京召開。會議確定,將啟動高校在線教學英文版國際平臺建設項目,有關高校將組織推薦並建設一批優質英文課程上線,提供給世界各國大學生進行在線學習,並提供儘可能指導、幫助和學習服務。
截至4月3日,全國在線開學的普通高校共計1454所,95萬餘名教師開設94.2萬門、713.3萬門次在線課程,參加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達11.8億人次。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在線課程平臺上線慕課新增了5000門,其他在線課程增加了1.8萬門。
疫情下中小學在線教育畫像:超七成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
來源:新華網
1.學習設備:
在疫情期間學生進行居家在線學習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平板電腦的使用佔樣本總量的12%
電視佔比5%,這表明在有些學生群體家庭中,可能存在手機等行動裝置不足的情況,因此需要利用網絡電視進行學習。
此外,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與其他設備分別佔4%、3%與3%。
還有1%的受訪家長表示既沒有網絡電視也沒有手機等行動裝置。
2. 線上教育面對的困難:
對於教師佔前3位的分別是:
師生互動不充分(39.78%)
難以判斷學生理解程度(39.29%)
作業布置、驗收和評價不理想(36.2%)
就學生來說,佔前3位的分別是:
在線學習對視力的影響(78.04%)
網絡卡頓影響學習效果(64.91%)
老師學生互動少(46.05%)
就家長而言,主佔前3位的分別是:
擔心子女的視力(78.04%)
擔心孩子沉溺網絡(60.43%)
擔心缺乏有效監督(42.86%)
3.疫情後增加在線教學內容
近八成教師和學生贊成
近四成家長不贊成
線下培訓機構低成本破局的「錦囊」
來源:燈塔EDU
線下教育機構對於數位化轉型甚至比很多公立學校還要「無感」,也更難轉型,其原因在於:
(1)此前他們沒有學校招標的免費教育系統使用,即使疫情時有免費將來還是要收費的。線下教育機構很多是創業者,他們生存下去必須要考慮使用成本以及其創造效益統一,既能夠短期內脫困又能夠長遠助力轉型。
(2)線下教育機構投入成本相對高昂,涉及整個老師教學習慣的調整、流量轉化的調整,以及對網際網路教育技術、使用體驗的敬畏和理解等,只有少數公司比如學而思、新東方等依靠線下龐大的現金流走通線上模式。
線下教育輔導機構低成本的轉型辦法
首先,踏實做私域流量。
對老師較少、依靠主力老師吸引的師資的個體店,只要是前期加了學生以及家長微信,實際上相當於自己的私域流量,培訓機構可以直接通過微信社群模式進行收費。
其次,轉型做自媒體、輸出有價值的內容。
培訓機構也可以把老師組織起來做自媒體,自己轉型做一個MCN,打造一些網紅。老師儘量做到出鏡講解、現場展示,各個帳戶之間可以做矩陣相互導流量賣課程,同時每周固定時間進行直播教學。
最後,線下教育機構即使不賺錢也引入直播課系統對學生進行正規教育。現在已經把目光放在疫情之後的暑假以及下半年生源的提前鎖定上。
華為聯合UNESCO IITE和ICHEI舉辦高校在線教育論壇
來源:訊石光通訊網
由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全球部分學校停課,已使全球逾15億學生受到影響,為此, UNESCO召集國際組織、民間社會和企業合作夥伴組建全球教育聯盟(Global Education Coalition),以確保停課不停學。作為聯盟重要成員單位,華為積極響應,推出「Learn ON」行動計劃,並承諾:
1. 為合作院校提供500萬美元的院校合作激勵基金用於開展在線課程、在線培訓、在線實驗等活動;
2. 免費開放130多門課程與MOOC資源,涵蓋人工智慧、大數據、5G、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領域;
3. 從4月至12月,開展100多場在線師資培訓,預計總共為超過1500名教師提供培訓;
4. 通過在線自學、在線課程、在線課堂等方式,培養5萬名學生。
好未來《熊貓博士》3D動畫片登陸央視少兒頻道
自4月9日起,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攜手好未來旗下教育品牌熊貓博士上線3D系列動畫片《熊貓博士》。主人翁熊貓博士將帶領更多大小朋友們走進「熊貓城」,經歷一段段趣味紛呈的益智旅程。
《熊貓博士》3D動畫片由知名編劇團隊專為學齡前孩子量身打造,旨在通過深挖生活場景的浸入式動畫劇情,引發孩子們的共鳴,教會他們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此外,《熊貓博士》以全新教育視角,注重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並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們完善社會價值觀,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