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黃金最初是從哪來的?宇宙大爆炸?揭幕真正來源

2020-12-14 易燙呀

黃金價格持續大漲,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據統計,今年整體上漲幅度超過了30%。人們的目光又一次回到了黃金市場,買賣黃金的熱情空前高漲。

老一輩都說黃金是保值增值的,果然沒錯,黃金是稀少的,從古至今不知多少人曾痴迷於鍊金術,渴望把其他金屬轉化成黃金,但鍊金者往往迷惑於黃金的外表,執著於還原黃金的色澤和其他外在性質,就完全沒有理解到黃金之所以被稱為黃金,本質在於它是由金原子構成的。

普通的鍊金術無法使原子核產生變化,所以從來沒有人成功過。那地球上的黃金到底是從哪來的?真的不能被人工製造嗎?地球上的黃金都來源於宇宙,因為身為行星的地球,並沒有自發進行核聚變成新原子的能力,而且在這些恆星的自然演化過程中,也不能產生比鐵原子更重的原子,直至恆星生命終結時,聚變到鐵元素的恆星。因為內核不能產生更多能量支持恆星的重量,從而恆星坍縮產生劇烈的爆炸,這就是超新星爆發。

原子數比鐵更高的重金屬原子,就是在這場爆炸中產生的,而發生超新星爆發的恆星,會在中心留下一顆黑洞或者中子星,同時將原本恆星周圍的氣體吹散,變成星際介質的一部分,豐富了氣體的金屬含量。

未來新的恆星有可能就從這些氣體中誕生。太陽系的誕生也經歷了這一過程,所以我們地球上才會有這麼多重金屬元素存在。因此從宇宙歷史來看,大規模的鍊金活動,只有兩種可能的場所。

宇宙大爆炸和恆星熔爐,而產生黃金的唯一途徑,就是兩顆中子星融合成黑洞,經過快中子俘獲產生黃金。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質量,都會被融入黑洞就此消失,只有非常非常少的質量能夠轉換成黃金,逃出黑洞引力場的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每一份黃金的產生,都意味著這個宇宙的一部分消失了。而且黃金一旦生成,除了黑洞,沒有任何方式可以徹底消滅它。所以黃金是永遠稀缺,永遠不滅。

綜上,鑽石可以人工合成,玉石也可以人工合成,但黃金卻很難被人為製造出來,除非用上元子對撞機,通過原子核對撞的方法生成金子,但這種方法投入巨大,產出很低,沒法實現工業量產。

這也是黃金以它稀少的產量,成為天然貨幣且地位不可動搖的原因。時空是無限的,我們沒有辦法去觸摸銀河,黃金就是宇宙一絲絲塵埃最直接的映射。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是什麼?宇宙大爆炸是怎麼發現的?
    突然有一天原始火球發生了大爆炸,一個新的宇宙就從這一刻起開始孕育,這個時候的宇宙中還沒有太陽,地球和月亮,這些天體只有高能量的粒子,但宇宙這種狀態存在的時間連一秒都不到,爆炸之後的宇宙其溫度開始驟然下降,當溫度下降了大約100億攝氏度時,宇宙演化就進入了另一個的階段。
  • 3分鐘了解138億年宇宙簡史:從大爆炸到誕生地球
    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於一個範圍極小的區域,在138.2億年前的某個時刻,這個區域發生了暴漲,這團暴漲的能量在急速的膨脹過程中溫度漸漸降低,宇宙從一團能量中逐漸誕生出夸克和膠子,再從夸克膠子中誕生重子(質子和中子)物質,然後開始了最初核合成,氫和氦以及少量的鋰元素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而此時,宇宙才剛剛過去了20分鐘而已!
  • 科普文章: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對與錯
    說到宇宙的起源,最早提出宇宙起源問題是在二十世紀,那個時候科學家已經利用大爆炸模型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科學家普遍解釋為,宇宙最初是一個奇點,這個奇點的溫度和密度都是無限大的。時間的推移,宇宙變得越來越熱,也越來越緊密,當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大爆炸。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什麼引發了宇宙大爆炸?
    現在,讓我們回到140億年前的宇宙之初。圖解:宇宙大爆炸並不像點燃的煙花或者是金屬碎片的爆炸,而是空間本身的快速膨脹。 回顧宇宙之初宇宙大爆炸事實上不是一個爆炸。在快速膨脹之後,我們的宇宙開始冷卻——形成了著名的宇宙微波背景圖解:宇宙大爆炸後留下的輻射告訴我們宇宙是如何開始形成的,也可能會引導我們認識宇宙之前的事情。
  • 宇宙中最初的氫和氦來真的是無中生有嗎?愛因斯坦告訴你答案
    宇宙是一個物質的世界,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從宏觀上看到的地球,到處都是各種物質,大地,高山,海等這些宏觀可見的東西,它們都是物質構成的。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發明了顯微鏡之後,我們看到了宏觀背後微觀世界,在宏觀世界裡,我們看不到任何東西的空間裡,在顯微鏡之下同樣存在著大量的微觀粒子,它們也是物質。
  • 宇宙大爆炸真的存在嗎?
    哈勃定律的準確描述: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它們和地球的距離成正比1948年,他們根據該理論預測:如果宇宙最初的溫度約為十億度,則會殘留有約5~10k的黑體輻射,輻射各向同性,宇宙任何一點都能探測到。同年,和大爆炸理論相對的另一個理論——穩恆態理論,由霍伊爾等人提出。
  • 世界是怎麼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與宇宙起源
    它引發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研究。 為什麼會有「都卜勒效應」呢?都卜勒解釋說聲音實際上是一系列的聲波,它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聲波在聲源趨近時被壓縮,音調相應地升高;相反,隨著聲波舒展遠去,音調也隨之降低。都卜勒證實,光波也存在「都卜勒效應」。當光源與觀測者反方向運動,光源的光波發生譜線紅移,波長變長;相反,當光源向著觀測者運動時,譜線就向紫端位移,光波也隨之變短。
  • 是什麼引發了宇宙大爆炸?
    簡單的來說就是,我們不知道大爆炸的起源是什麼,這是一個大秘密。大爆炸是關於宇宙歷史的一個觀點,是關於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的歷史。至今為止,宇宙存在了大約138億年,用望遠鏡觀察到的結果顯示宇宙在138億年前並不是像現在這樣廣闊,而是非常小的。望遠鏡觀察結果顯示,在大爆炸的最初一瞬間,宇宙擴散的似乎非常快,而後擴散速度慢慢減緩。
  • 宇宙大爆炸之前,經過了多少地球年?
    宇宙大爆炸之前經過了多少地球年?首先人類是極其渺小的,渺小到什麼程度呢?連太陽系都是極其渺小的,而人類到目前為止,所製作的旅行者1號和2號都還沒飛出過太陽系。地球年是極其短暫的,短暫到什麼程度呢?「大爆炸宇宙論」(The Big Bang Theory)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1927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Georges Lematre)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說。
  • 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那麼大爆炸之前,世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這3大問題一直困擾著無數科學家,他們前赴後繼,想要尋求一個完美的答案,但是縱然有著巨大的腦洞,卻依舊無法解釋一些宇宙現象!今天我們就跟著筆者一起來看看宇宙的起源吧!筆者就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方式,來解析一下整個宇宙的形成過程。當然,在這之前,我們還得了解一下著名的大爆炸理論。
  • 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只是因為宇宙大爆炸嗎?
    我相信大家都是啞口無聲,並且會問宇宙是什麼,它是有多大?宇宙是各種天體和物質的統稱,它廣袤無際無法測量,它不是一位靜止的老人,而是處在不斷的運動中。善於求知的人們會產生疑問了,我們知道人類是由母體受精後產生的,植物是由植株培育產生的,那宇宙是如何來的呢?
  • 宇宙起源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家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各執己見
    同樣,最初的單細胞生命形式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而成。那承載並孕育著生命的地球從何而來?地殼由宇宙中的氣體和塵埃組成。那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呢?那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關於宇宙的起源問題,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猜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理論,即大爆炸理論。
  • 宇宙「大爆炸」能量是怎麼來的呢?
    宇宙起源在現有的理論中是來自「奇點」的「大爆炸」。那麼大爆炸的能量又是怎麼來的呢?宇宙大爆炸之後,「爆炸後的能量」最終形成了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天體,還有人類所需的各種元素。爆炸所產生的的能量最終轉化成為物質。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個黑洞嗎?
    在哈勃通過多年的觀測,發現系外恆星發出的光線,在地球上接收到的光譜特徵具有向紅端移動的現象之後,根據光譜的都卜勒效應繼而得出宇宙膨脹的事實,並且確定了遙遠目標星體相對於地球的退行速度,與它們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成正比,這個比率即為哈勃常數。2013年通過普朗克衛星,科學家們對哈勃常數值進行了修正,確定為距離地球每百萬秒差距區域(326萬光年),其相對於地球的退行速度約為68公裡每秒。
  • 宇宙大爆炸後第一秒發生了什麼?
    大歷史學派開創者大衛·克裡斯蒂安的新作《起源:萬物大歷史》在人類積累的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學等等的集體知識的基礎上,為全球70億人重新編織一個基於現代科學的完整的現代版起源故事。這本書拋棄人類中心主義,回歸哲學-科學的傳統,融通各個學科的新知識,講述從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從生命起源到人類未來的138億年的萬物歷史,刷新我們的世界觀。
  • 地球曾經發生過大爆炸!
    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每個人類對地球都是非常熟悉的,地球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們的朋友,地球上的任何動物都是我們的朋友。有沒有想過地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生機?也是看了一篇文章,說到地球以前曾經是發生過大爆炸的,也就是說以前的地球並不像現在那麼溫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現在的地球比作是一隻溫順的小奶狗的話。那麼以前地球可就是一隻會咬人的大狼狗了。這樣的比喻,儘管看起來有點不太正確,但是他還是比較形象的。
  •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擁有大質量的行星會扭曲時間——地球上空的人造衛星上的時間,與地球地表上的人類運行時間相比要慢了一點,不過差異很小,無法察覺;即使是都站在地表上,站立在大石頭旁邊的人的時間甚至比獨自站立在田野中的人的時間還要慢。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比利時宇宙學家喬治·勒梅特(Rev.
  • 我們獲得了宇宙大爆炸35萬年後的「宇宙全景圖」
    要知道,對於我們這樣的「凡人」來講,宇宙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方。與宇宙所經歷的時間相比,我們的一生連一瞬間都算不上。那些我們所熟知的,永恆不變的事物,比如空間,時間,在宇宙的尺度上,表現出來的樣子可能和我們理解中的完全不同。
  • 哈勃用了30年來告訴人類,宇宙的盡頭究竟在哪?
    宇宙到底有多大?這是一個從古至今困擾人類的話題。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從一開始僅限於天地的「天圓地方論」,到後來終於接受了地球是球體的事實。可儘管如此,人類相當長時間認為地球這顆的行星是整個宇宙的中心。直到後來的哥白尼理論,威廉·赫歇爾時代才讓天文學家的視野進一步擴展,漸漸開始認識到地球僅僅是蒼茫宇宙中微不可見的一小隅。
  • 宇宙的一切,都源於一場大爆炸,是什麼為奇點提供了原料?
    提到對宇宙的研究,我們人類在不同時段有著不同的研究成果。其中,最早的是「地心說」,認為宇宙的中心即是地球,而包括太陽在內的一切天體都是圍著地球進行轉動。後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徹底顛覆了當時人們的宇宙觀,同時使日心說成為了另一種更有說服力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