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此戰異常艱苦,越軍作戰之兇頑狡詐由此可見一斑!

2021-01-20 歷史多精彩

引言:

老山!一座普通山脈,卻承載了八十年代一代軍人的回憶。公元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為了收復這座英雄的山脈,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在很多介紹對越反擊戰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地說過,越軍,是我們親手養大的一條狡詐兇頑的惡狼!越軍的戰術戰法以及作戰意志,全部師從解放軍陸軍學校。我們幾乎就是在和自己的影子戰鬥!

收復老山之前,所有參戰主攻部隊,當時制定的基本都是我軍常用戰法,比如潛伏接敵,隱蔽穿插,扇形多面中心突擊,主攻、側翼、側後多路攻擊等! 而這些戰術,越軍卻幾乎了如指掌。多年前,雲南、桂林的解放軍步兵學院裡,中國教官不懈餘力的傾囊相授,越軍從團營軍官從作戰思想體系,戰役制定思維,兵力調配思路,武器配置方式,完全和我軍一脈相承。

為了防禦我軍收復老山,越軍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設置各種反步兵雷區,除了普通的壓法雷,還用了非常歹毒的絆發雷,並且將很多地雷串聯起來,埋在各種我軍必經區域,埋設位置也是極盡陰險,樹枝、草叢、河邊、道路兩側,只要適合部隊隱蔽和路過的區域,幾乎都一一埋設!

同時越軍偵察人員,根據老山作戰地理環境,戰前成功判斷出我軍尖刀連的穿插攻擊線路,並提前指揮炮兵對這一段路線,進行了火力打擊標尺諸元。導致我軍某尖刀營尚未穿插到目標位置,中途便遭遇越軍猛烈炮火打擊,傷亡慘重!

戰鬥爆發後,防守老山的越軍步兵313師122團拼死頑抗,各個陣地越軍皆是死命反擊,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我軍118團3營指戰員還與越軍進行了罕見的刺刀肉搏戰!經過艱苦作戰,才逐步拿下了表面陣地。

然而越軍不甘心失敗,殘餘越軍化整為零,以班組為單位,分散在各個區域,零星散點的不斷對我軍進行襲擾,越軍313師122團一營一連連長阮文通,是一頭真正的惡狼,此敵依靠越軍炮火支援,在五十號高地負隅頑抗,甚至將我軍犧牲戰士的遺體扔到山下,瘋狂叫罵挑釁我軍,其氣焰之囂張令我軍官兵怒髮衝冠!

我軍隨後發起不間斷的攻擊,在付出重大犧牲後,終於肅清了殘敵,拿下了著名的662.6高地,將所有部隊整合一起,向阮文通這條惡狼發起總攻,即使這樣,越軍依然瘋狂抵抗,死戰不退。直到全部被我軍擊斃。阮文通這條惡狼最後被我軍用手榴彈炸死在坑道邊。拿下五十號高地,我軍犧牲甚重。

戰鬥依然沒有結束,越軍殘餘人員利用夜色,竟然還敢向我軍進行襲擾戰,戰後我軍查驗越軍陣亡屍體,發現越軍被擊斃士兵,子彈幾乎全部打光。而倖存越軍在逃離前,還將不能攜帶的武器裝備銷毀,掩埋。而此戰我軍傷亡很大,越軍作戰之兇頑狡詐可見一斑!

越軍的政工工作源於我軍,戰前編造謊言,對越軍基層士兵進行反華教育,反觀我軍,79年作戰之前,還抱著同志加兄弟的熱情,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實在要不得,對於惡狼,除了擊斃沒有任何二話!

無數前輩軍人用生命捍衛的國土,希望我們後輩們要永遠銘記,「老山精神」永遠是一種革命精神,希望全社會關心參戰老兵,勝利不容易,經驗教訓更需要總結,希望所有所有同胞明白,對於敵人,不要抱任何幻想!堅決狠狠的消滅之!向犧牲的解放軍前輩們致敬!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

相關焦點

  • 對越反擊戰,越軍被俘的最高級別軍官,分別是什麼職務和軍銜?
    參戰部隊數十萬指戰員,在越南北部的山嶽叢林裡經受了殘酷戰鬥的鍛鍊和考驗,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轉戰,攻克了包括老街、高平、諒山3個省會城市在內的24個越南主要城鎮,摧毀了越軍在邊境地區的軍事設施和防禦體系,勝利完成了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 據戰爭結束之後的的不完全統計,我軍在兩個作戰方向上共計殲滅越軍57169人。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師長的一項發明使越軍屢陷深潭,他是誰?
    一九七九年的對越反擊戰中,張萬年以過人的作戰指揮能力,帶領我軍與越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張萬年對越南的地形情況非常熟悉,他結合了越南的地形特點,加上自己以前作戰的經驗,靠一次發明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讓無數越南士兵一去不復返。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發明讓張萬年戰功無數?
  •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面對越軍殺傷力極強的竹籤戰,我軍怎麼破解?
    1979年2月到3月,面對越南在中國邊境的頻繁挑釁,中國軍隊忍無可忍,對越自衛反擊戰由此展開。彼時的越南軍隊利用熟悉戰場的優勢花樣百出,面對越軍當時的"竹籤戰",我軍找到了什麼好辦法?
  • 漢江防禦戰,抗美援朝我軍第一次大規模阻擊作戰,38軍50軍彪炳軍史
    白雲山阻擊戰,447團與敵激戰11晝夜,共斃傷敵1400餘人,在我軍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1951年5月28日,經50軍報請志願軍政治部批准,447團被授予「白雲山團」榮譽稱號,這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唯一被志願軍總部授予榮譽稱號的步兵團。根據447團的英雄事跡,由劉白羽作詞、鄭律成作曲的《歌唱白雲山》在軍內外廣泛傳唱。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作戰總結評價越軍,進攻有四個特點
    經過3600多個日日夜夜的生死較量,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解放軍積累了同越軍作戰的豐富經驗,在內部總結中對越軍的作戰特點進行了系統、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越軍的進攻作戰特點是總結的重中之重。  我軍繳獲的越軍資料顯示,越軍認為,山嶽叢林地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在這樣的地形上實施進攻,應該充分地利用地形的有利條件,採取多路、多方向而有重點的圍攻部署,實施夜間近距離的連續攻擊;大膽的滲透、穿插、分割,各個殲敵;密切協同,果斷指揮,獨立作戰。
  • 對越反擊戰,越軍以為我軍撤退,大膽開鍋做飯,結果遭到襲擊
    在越南內部戰爭爆發的時候,中越還是關係和睦的鄰國,所以為其提供了不少資源和武器,幫助北越戰勝了南越和美國。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在越南戰爭結束後的第四年,越南選擇了和蘇聯站在一起針對中國,因為越南一再挑釁不思悔改,所以我國決定出兵越南,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此爆發。
  • 越軍利用密林伏擊,張萬年效法諸葛亮火燒南蠻,越軍聞之色變
    我國被迫於1979年2月17日發起聲勢浩大的對越自衛還擊戰。 不過,越南也的確有它們所依恃的越南山高林密的自然環境。在幾十年越戰時期,他們利用這些,對法國、美國軍隊造成巨大阻礙,對我軍作戰也造成不利影響。
  • 對越反擊戰的29個師中,這個師打得最艱苦,傷亡團級軍官最多
    在整個對越反擊中,打得最艱苦的是高平方向,而在高平方向打得最辛苦則是121師,說起來真的挺心酸。 121師接到的任務就是在北線穿插,首先就必須撕開邊境當面越南莫隆地區的突破口,這裡南北縱深約10公裡,到處都是山林,邊境僅兩條隘口相通,能行走的基本都是小道,重裝備與車輛無法通行。
  •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善用火力覆蓋,我軍48個團群毆越軍炮兵9個團
    當初在跟越軍作戰時,進攻復和地區的125師攻堅未果,原本計劃用6小時攻佔該區域。然而沒想到打了一個白天,都未能將該區域給攻克下來,甚至有些部隊都撤回位於國內的原進攻出發陣地。第二天許世友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頓時火冒三丈:「誰叫他們退回來的,這些怕死鬼!」就在周德禮參謀長等人在思考對策時,作戰部便發來消息,54軍162師已經趕到前線。
  • 迫擊炮彈磕一下當手榴彈,非美軍獨創,79年我軍就這樣猛砸越軍
    我軍就曾多次使用,並且在戰史中有明確記載。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士兵曾大量繳獲越軍使用的60迫擊炮彈,也曾多次使用這種迫擊炮彈直接當手榴彈投擲越軍,效果出色。
  • 老兵回憶對越反擊戰,最讓我們緊張的,是越軍特工隊
    許多參戰老兵在談及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時,都有這麼一個印象:我們不太在乎越軍的正規攻防作戰,他們的進攻,火力不強,協同也不密切,拿不下我們的陣地;他們的防禦,陣地間隙大,兵力也不足,各自為戰,擋不住我們的攻擊;真正對我們造成心理壓力的其實是特工隊,這股敵人被越軍視為「特別精銳部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 越軍這支部隊號稱「決戰決勝團」,第41軍聲東擊西迷惑敵人
    越軍步兵346師將號稱「決戰決勝團」的步兵677團和188炮兵團一部放在了這裡,還有茶靈縣獨立營和1個邊防連助戰。 在廣州軍區前指原定比較穩健的作戰方案中,茶靈確實是重點突破口。因為該地距離高平距離近,威脅大,正可吸引越軍主力在此大戰一場。
  • 對越作戰的「黑豹行動」後,80名敢死隊員僅剩8人
    在對越反擊戰及其10年兩山輪戰中,解放軍犧牲最多的時候,,無疑是開戰之初的幾天時間,由於準備不足、指揮不當、輕敵等各種因素,讓這場戰役前幾日犧牲人數比較多,大約佔到了整個對越反擊戰犧牲人數的2/3。但要問整個對越作戰期間,哪場戰役最慘烈?恐怕要屬「1.7戰鬥」了。
  • 洞見丨越軍的真實戰鬥力,究竟是個什麼水平
    55軍完成了1979年對越作戰最為重要的戰役進攻任務,攻陷諒山,威震河內,殲敵上萬人,最年輕的部隊出人意料地創造了參戰9個陸軍軍的殲敵之最,為作戰勝利立下頭功! 實施比防禦作戰更加艱難的進攻作戰,越軍的失敗更大,損失更多。
  •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真實戰鬥力到底有多厲害?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55軍完成了1979年對越作戰最為重要的戰役進攻任務,攻陷諒山,威震河內,殲敵上萬人,最年輕的部隊出人意料地創造了參戰9個陸軍軍的殲敵之最,為作戰勝利立下頭功!例如代乃阻擊戰,越軍第二軍區戰備值班部隊、頭等主力是316A師,奉命從平盧地區出發東進,增援沿紅河兩岸布防的345師,企圖側擊我軍,以解柑塘之圍。所部148團在炮兵187團的炮火支援下,與我13軍39師的4個連爭奪10號公路左側代乃地區的4個無名高地。我軍步兵憑藉師炮群和團營屬炮兵的強大火力支援,連續奮戰5個晝夜,先後打退越軍30餘次反撲,取得了斃傷俘越軍近千名的戰果。
  • 老山輪戰中國他給越軍上了一課,戰後由軍長破格升為司令員
    在第一軍掌握了戰場主動權的情況下,我軍還同時派出偵察兵潛伏在越軍陣營中,對越軍的運輸交通線路進行相應的破壞,並指導相關的炮兵對越軍進行一陣猛烈的炮擊,以上的種種軍事策略都讓我軍在後來的戰場上,成功擊斃了數千名越軍,還有數百槍枝被我軍繳獲,為我軍所用。面對越軍的襲擊,我軍也予以了猛烈的還擊,但我軍第1軍隊的傷亡人損失並不高,面對這樣出色的戰場表現,第1軍隊理應收穫人們的一致好評。
  • 雲山中美首戰王牌對決,39軍大敗美騎1師,我軍可以打敗美軍!
    1950年10月19日,我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老總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10月25日,我軍打響第一槍,也揭開了抗美援朝之戰的序幕。此時,我志願軍39軍主力已在雲山附近蓄勢待發,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雲山之戰,是我軍和美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不過這也是一場不期而遇的戰爭!
  • 我軍戰士的做法讓越軍看愣了
    對越反擊戰,子彈打光了怎辦?我軍一戰士的做法讓越軍看愣了近現代戰爭已經轉化為熱武器戰爭,戰場之上,敵我雙方進行大量的槍炮對決。在你來我往的對決之中,子彈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抗日戰爭的時候,我軍女兵銀金花曾遇到過子彈打完的情況。當時我軍的資源極度匱乏,每場戰鬥都會出現沒子彈的情況。銀金花沒了子彈,卻靠著一把刀斬殺多個日寇,並成功脫離危險。銀金花有武功,與日寇進行白刃戰也是常有的事情。從那以後,銀金花女俠名聲在外,成為了讓日寇膽寒的女英雄。
  • 對越作戰,我軍56半刺刀無敵,卻暴露弊病,戰後一度忽視刺殺
    而到了19世紀末,一種劃時代的設計則奠定了現代刺刀的發展方向,這就是卡筍刺刀座的出現,通過與槍口環相配合,刺刀的裝配更加靈活穩固,而且為適應塹壕的作戰環境,刺刀刀身也越做越短,短劍型刺刀被刀型刺刀所替代,士兵能更加靈活的進行單兵格鬥,而且較短的刀型刺刀還可以用於其他用途,比如開罐頭,甚至理髮和剃鬍子。
  •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為何不戴鋼盔作戰,其實原因很簡單
    1984年6月12日,越軍偷襲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陣地,守衛該陣地的二連幾乎全部陣亡,隨後上去查看情況的我數名士兵也被越軍打死,天亮後我一個排45人上去,又幾乎全數盡歿 。後來一個火箭炮齊射,我步兵才重新奪回陣地。其後越軍出動500~600人衝擊,結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鎖住,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