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年攝影集史(中)(翻譯:林葉)

2021-01-12 上海瑞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摘譯自日本攝影文化雜誌《IMA》

作者:八卷由利子

翻譯:林葉



三 冷戰之下,反應美國社會繁榮的鏡子

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之後,成為戰後世界的引領者的美國對攝影界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強。同時,攝影的類別也開始變得多樣化。各種類別的攝影分別是受到哪一本攝影集的影響呢?讓我們一本一本地來看吧。

(一)新聞報導:《LIFE》雜誌的時代

隨戰爭報導發展起來的紀實攝影因戰爭而繼續發展。到了戰後,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為止,始終是一個「攝影=新聞報導」的時代。這樣的大背景下,隱藏著冷戰與美國社會繁榮這兩個元素。對美國而言,要向西方世界證明自己戰勝了蘇聯,報導攝影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道具。在美國,訂閱雜誌非常便宜,相比其他國家,美國的雜誌發行量格外得大。即便是現在,號稱發行量百萬級的雜誌還有將近一百種。訂閱人數增加了,就可以通過投資與廣告收入賺錢。戰後的繁榮讓雜誌的廣告收入大大增加,這也就為那些給雜誌供稿的攝影家提供了高收入的保障。

對於照片,報紙的紙張質量是一個問題,使用高級紙張大量登載照片的這種情況也是直到最近才有的。之前,登載照片的都是那些專門面向大眾的四開小報。1919年《紐約日報·新聞版》創刊之後,紐約才出現了正式使用照片的四開小報。《紐約畫報》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後期就號稱發行量達到百萬。而其他報紙也緊隨其後。到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僅紐約市就有十二家報社(現在僅剩兩家)。



Looking Over Police Teletype at Manhattan Police Headquarters 1938 維吉在曼哈頓警察局總部

從烏克蘭移民到美國的攝影家維吉(Weegee),因為有攜帶警用短波無線電的許可,所以他可以第一時間趕到事件發生現場,拍攝屍體與被害者的照片,並將照片賣給多家報社。在一個主要集中展示30年代攝影作品的展覽會上,一位觀眾建議他出版攝影集,這才有了他的《赤裸的城市》(Naked City)。隨著這本攝影集的大賣,維吉很快又出版了續篇,不過,內容與上一本並沒有直接關係,當時甚至出現了與它同名的電影及電視劇。



維吉(Weegee)《赤裸的城市》(Naked City)

說到對新聞發展的貢獻,就不能不提《LIFE》雜誌。這本每周五發行的攝影周刊在1937~1972年之間完全讓美國人著迷並受它支配。最鼎盛時期,發行量將近900萬。攝影家只要在這本雜誌上刊登照片,知名度就會迅速上揚。據說,拉裡·克拉克(Larry Clark)當初也憧憬著當一名攝影記者。大開本攝影集《難忘的<生活>照片》(Memorable LIFE Photographs)是MoMA舉辦的同名攝影展的圖錄。這並不是一場特別火爆的展覽,但在這場展覽會上,MoMA表明了聘請攝影家愛德華·斯泰肯擔任攝影部部長的意圖。因為網羅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尤金·史密斯等著名攝影家的作品,所以讓人深刻感受到《LIFE》雜誌的強大實力。

布列松在戰後與羅伯特·卡帕等人一起在紐約與巴黎設立了號稱「攝影發動機」的馬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對戰後攝影界產生了巨大影響。攝影集《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於「LIFE」展翌年出版。這本大開本攝影集中,布列松在世界各地拍攝的作品,像牆壁上掛滿油畫的歐洲沙龍似的,塞得滿滿當當,閱讀起來不方便,印刷質量也並不好。然而,由於這是布列松的攝影集又有馬蒂斯為他設計的封面,使這本書變得異常珍貴。另一本攝影集《<時代>-<生活>之書》(TIME-LIFE Books)是1960~70年代《時代》(TIME)雜誌與《LIFE》所使用圖版的集合,由於這是郵購書系,因此書系中有各種與歷史、科學、地理等科目相關的主題。其中,發行於1970~1972年間的《Library of Photography》系列特別受歡迎,並於1974年再版。這套書一直到2000年為止,每年都要出一本補充版。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

(二)時尚:《時尚芭莎》《Vogue》的時代

美國的時尚雜誌創刊於十九世紀後半葉。由於主要是面向女性讀者,因此,不管是文章還是廣告,都做得非常美觀,幻想式的圖版以及實驗性的設計在這裡都有一展身手的可能。因此,這是一個視覺上不斷推進的領域。1923年《Vogue》起用了精通歐洲最新設計的斯泰肯。而《時尚芭莎》則有1930年代從納粹魔爪下逃亡至美國的馬丁·曼卡奇與經由巴黎來到美國的藝術總監俄羅斯人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加盟。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也在學校裡執教,對戰後的時尚攝影與設計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的 《芭蕾》(Ballet)封面


《芭蕾》(Ballet)是布魯多維奇在1930年代拍攝俄羅斯芭蕾舞團舞臺表演的照片的合集。他不在乎135相機在沒有閃光燈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抖動與模糊,在書中加入有動感的部分,使這本攝影集耳目一新。errataeditions是一家專門將珍貴的攝影集作成縮小版並附上解說重新出版發行的出版社,2011年,他們重新製作並出版了這本攝影集,使它從新回到人們的視線當中。



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的 《芭蕾》(Ballet)內頁


發現布羅德維奇的是理察·阿維頓(Richard Avedon),他給《時尚芭莎》拍了20年的照片。《觀察》(Observations)這本攝影集由兩個部分組成,阿維頓拍攝的名人肖像與該雜誌主筆、人氣作家杜魯門·卡波特的文章,而設計則由布魯多維奇操刀。書中的照片大小安排張弛有度,版面設計大膽創新,與戰前的攝影集劃清了界限。



理察·阿維頓(Richard Avedon)的 《觀察》(Observations)內頁


歐文·佩恩(Irving Penn)也是布魯多維奇設計教室的門生。與布列松的書名有點相似的攝影集《儲存的瞬間》(Moments Preserved),是由《Vogue》雜誌的藝術總監、俄羅斯人亞歷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eberman)設計。他將黑白照片與彩色照片組合起來,使這本書備受關注。


歐文·佩恩(Irving Penn)的《儲存的瞬間》(Moments Preserved)封面


歐文·佩恩(Irving Penn)的《儲存的瞬間》(Moments Preserved)內頁




(三)藝術:抽象表現的時代

1949年,傑克遜·波洛克一躍成為時代的寵兒,從此抽象表現主義大行其道。相反,在冷戰時期,具象繪畫由於會讓人聯想起戰前的左翼作品而遭到了冷遇。紀實為王的攝影界雖然情況有所不同,但致力於抽象表現的攝影家還是有一些。



阿倫·西斯金德(Aaron Siskind)攝影作品

首當其衝的就是阿倫·西斯金德(Aaron Siskind)。最初他加入了後來因麥卡錫主義的壓力而解散的攝影聯盟,拍攝紀實類照片,不過,後來他改變了自己的風格。將近六十歲的時候,他首次出版了攝影集《阿倫·西斯金德攝影集》(Aaron Siskind Photographs),這本攝影集全都是由黑白的抽象照片組成。而不久之後出版了《哈裡·卡拉漢攝影集》(Harry Callahan Photographs)的哈裡·卡拉漢(Harry Callahan)則至始至終都在追尋抽象表現手法。由於莫霍裡-納吉將他請到自己的設計學院從事攝影教學,因此他往往被看成是連接戰前與戰後抽象表現主義的人物,不過,卡拉漢的作品看起來還是極具個人色彩的。



《阿倫·西斯金德攝影集》(Aaron Siskind Photographs)

雜誌是很難為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家們提供發展舞臺,他們大多數都在學校裡從事教學工作。據說史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曾經師從過的攝影家米諾·懷特(Minor White)也是其中一員。為了推動藝術攝影的發展,他與安塞爾·亞當斯、蘭格等人一起設立了非營利組織光圈基金會(Aperture)。他們以斯蒂格利茨發行的藝術攝影雜誌《攝影作品》(Camera Work)為目標出版發行了同名季刊雜誌,這本雜誌開創了專業攝影雜誌的雛形。



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 的《在家的英國人》(The English at Home)


德裔英國人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在戰前便因揭示英國階級差別狀況的《在家的英國人》(The English at Home)而成為一名成功的攝影家。戰後,社會逐漸穩定,他便放棄了紀實攝影並在人體攝影中找到了新的境地。《裸體透視》(Perspective of Nudes)是一本用廣角鏡頭拍攝的變形的女性裸體攝影集,與他的老師曼·雷不同,他採用了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



比爾·布蘭特的《裸體透視》(Perspective of Nudes)


(四)自然:始於亞當斯終於亞當斯

在美國,人們從一開始就對拍攝西部大自然景觀有著非常大的熱情。當初邁布裡奇從英國到美國來,就是為了拍攝美國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而安塞爾·亞當斯的攝影生涯也是從他遇到那些宏偉壯闊的山巒開始的。14歲那年亞當斯到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便完全被這片自然景觀徵服,17歲那年他加盟自然保護組織塞拉俱樂部。1928年,26歲的他成為無償的正式攝影師,在俱樂部的攝影集中發表自己的作品。1960年,俱樂部開始發行Exhibit Format系列書籍,可以在大開本書籍上欣賞自然風光照,據說這就是咖啡桌圖書(coffee-table book)的原型。這個系列書籍的第一輯,就是亞當斯的其他照片的特輯《這是美國的土地》(This is the American Earth)。1962年因艾略特·波特(Eliot Porter)與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文章出版了彩色攝影集《世界保全在野性之中》(In Wildness i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World),原本業內人士認為「自然風光攝影集不好賣」,對這本攝影集並不抱太大希望,然而,現實卻反其道而行之,創下了59000部的銷售記錄。這本攝影集後來又出了各種各樣的平裝本,不僅大大提高了人們的自然保護意識,而且還對自然保護的法制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世界保全在野性之中》(In Wildness i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World)


亞當斯與MoMA之類的藝術界也有著密切的接觸,在俱樂部之外也出版了很多本書。《約塞米蒂和光的範圍》(Yosemite and the Range of Light)可以稱得上這些書中的一個典型,使亞當斯至今在普通攝影愛好者之中仍有著居高不下的人氣。據說亞馬遜旗下的在線珍本·絕版二手書專門店Abebooks因收到很多相關的查詢而專門用一個頁面來登載亞當斯舊書的信息。



《約塞米蒂和光的範圍》(Yosemite and the Range of Light)


(五)社會派:擁抱各類人種的國度

曾經有一位美國的美術印刷設計師問攝影界的朋友,「美國賣得最好的攝影集是哪一本?」很多人都認為是1955年在MoMA舉辦的「人類一家」(The Family of Man)展的畫冊。前攝影部部長的斯泰肯為了表現不同國家的人之間相似點多於不同點這一事實,向全世界招募照片。根據畫冊序文中記載,這次招募一共收到200萬張照片,從中選出68個國家、273人共計503張照片進行展覽。詳細展示了人類從生到死的所有行為,最後強調了聯合國在維持世界和平上的重要性。這個展覽在全世界巡展,創下了全世界範圍內共900萬參觀人次的驚人數字。然而,這個展覽收到的評價並不好,稱這個展覽其實就是在宣傳冷戰狀態下美國的威勢,斯泰肯利用善意的新聞報導綁架了攝影家們……儘管如此,這本書還是幾度加印,成為一本長期暢銷書籍,MoMA的商店至今還在販賣這本書。



「人類一家」(The Family of Man)

參加「人類一家」展覽的黑人攝影家羅伊·迪卡拉瓦(Roy Decarava)於同年出版了攝影集《輕舞飛揚》(The Sweet Flypaper of Life)。據說他想把自己拍攝的照片結集出版,就找了黑人作家中在出版界最吃香的蘭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幫忙,結果很快就出版了。這本書的問題在於版型較小,照片看起來不方便,不過,因為是帶照片的小說,所以很受歡迎,22000冊平裝版很快就銷售一空。布列松對這本書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外界總是在強調哈萊姆區的黑暗面,而這本書更真實自然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正的哈萊姆區」。



羅伊·迪卡拉瓦(Roy Decarava)的《輕舞飛揚》(The Sweet Flypaper of Life)


14年後,大都會美術館的「心中的哈萊姆區」(Harlem on My Mind)展因引起熱議而大受歡迎。在同一個美術館中,通過攝影、音樂、映像的結合來展示哈萊姆區的歷史,使這個展覽成為一個劃時代的新媒體展,然而,當時還有很多評論家將藝術等同於繪畫、雕塑,對於這樣的時代而言,這種展覽還是太超前了。再加上剛剛經歷過民權運動時期,黑人藝術家們到會場前示威遊行,對自己遭到無視表示抗議。主要原因是這個展覽以物化的方式表現哈萊姆區的居民,而且在畫冊的文章中,也有種族歧視的言論出現,因此,這個展覽遭到多方面的攻擊。因為這種背景,這個展覽也就有了史料價值,於是在1995年至2007年間,這個展覽的畫冊兩次被作成攝影集出版發行。



「心中的哈萊姆區」(Harlem on My Mind)



提示:回復「林葉01」查看《美國百年攝影集史(上)》。


(本文著作權屬於原作者和【瑞象館】所有,或經原作者授權【瑞象館】使用。本文允許引用、轉載,但使用時請註明——原作者姓名及文章來自瑞象視點:www.rayartcenter.org )


相關焦點

  •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專題
    · 2細江英公身體表演與石內都時間的傷痕林葉攝影研究學者、譯者、寫作者9月 04,11直播時間:9月4日、9月11日共2課時,每課時1-2小時薔薇刑#19,1961-1962©細江英公男與女#24,1959-1960©細江英公歸來去#31,2018©石內都 林葉攝影研究學者、譯者、寫作者,主要從事視覺文化的研究與翻譯工作
  • 百年東京,從一場地震中崛起——讀《東京百年史》
    百年東京,從一場地震中崛起——讀《東京百年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8年09月版)周小咬\文東京百年史一個國家的首都具有最能代表其國民性的文化生態和歷史淵源,探究一國之歷史從了解其首都入手是最簡單有效的進入方式。
  • 美國百年反壟斷史
    美國百年反壟斷史 我們今天通過美國歷史上的三個企業故事
  • 羅森布拉姆版《世界攝影史》重磅來襲
    責編: [專稿]   《世界攝影史》包羅了攝影所涉及的全部領域,時間上穿越了從鏡箱到最新電腦技術的整個軸線,地域上橫跨了歐洲、美洲、非洲以及遠東地區。
  • 百年臺灣世家 中國心恆不變——訪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臺北8月28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 王愛華)日落時分,夕陽透過古厝屋角,射出一道道金色光芒,照亮了歷經百年滄桑的霧峰林家古宅。風雲變幻,青山不改,林家幾代人心向祖國的赤誠之愛薪火相傳。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於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又因家族幾代人保臺衛國、接續抗日而歷史留名。
  • 「紅色翻譯」百年回眸
    翻譯加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亦是一場新舊決裂、思想解放的啟蒙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翻譯扮演了無可替代的角色,不僅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三次翻譯高潮,而且使民主、科學和馬克思主義等新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從某種程度上講,翻譯成為推動新文化運動發展的動力之一,促成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的結合。
  • 11年前,關於「紀實攝影」的一次採訪
    根據當時的錄音和筆記,林老的口述表達如下:詞組的翻譯林少忠:我現在身體不好,說起話來有點吃力,但記憶還沒什麼大問題。紀實攝影,是來源美國的一個概念,我當初參與了翻譯介紹。文章最早登在《國際攝影》雜誌1981年第6期上。
  • 攝影好書|《出龕入龕——當代美國攝影藝術家訪談錄》
    2014.05.16」,《出龕入龕——當代美國攝影藝術家訪談錄》的扉頁上我的字跡。我習慣在買回一本書之後,在同樣的位置寫上購買日期,有時候還要加一句自勉的話。本書封面扉頁內自勉的話。本書內頁,亞當·弗斯(Adam Fuss)本書內頁,戴維·格底斯(David Goldes)本書內頁,阿比拉多·莫瑞爾(Abelardo Morell)因為觀看這些攝影作品時,早就脫離了其創作時的語境,在另外的時間、空間,在不同的場域中四處滴落,所以無論是懂它的人,還是不懂它的人
  • 販毒城市墜落史:墨西哥與美國的百年恩怨
    該季與上季的內容與《毒品史:美國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一書的內容互為交織,涉及許多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和時代背景。同時,毒品向北流動,隨著因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擴大的合法產品大潮進入美國,為華雷斯的販毒集團提供了豐厚的利潤。但是,華雷斯也因此淪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在《毒品史》一書中,作者在介紹墨西哥的販毒版圖時,專門分析了華雷斯對於毒品網絡的關鍵地理位置,並通過華雷斯的悲慘命運管窺了墨西哥與美國之間錯綜複雜的歷史。
  • 攝影器材的發展,一部相機的成長史
    相機作為攝影創作的工具,了解並熟悉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學攝影的小夥伴,了解攝影器材的發展可以幫助你在之後更容易地理解相機的工作原理,從而更熟練的掌握你手中的相機。本文將帶你看看一部相機的成長史,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 廣州葉百年屢遭投訴「虛假宣傳、誘導消費」 推銷普通食品卻稱保健品
    葉百年減肥產品頻遭投訴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葉百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葉百年」)成立於2018年,據其官方介紹,該公司是一家集健康研發、生產、諮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智慧醫療企業」,其主打品牌為「纖譯」。  在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時間最近的一起投訴發生於6月30日。
  • 3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
    文史大家谷林與揚之水的通信集,整理刊布出194封,其中近百封首次面世。這一束書簡裡要緊的並不是保存了怎樣的史料,而是特別有著文字的和情意的好,是為去古已遠的現代社會保存了一份觸手可溫的親切的古意。在本書中,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哥倫比亞大學約翰·杜威講席教授菲利普·基切爾緊緊圍繞方法論的科學哲學問題,對社會生物學的人性探求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批判。本書榮獲國際科學哲學界的最高獎項——拉卡託斯獎。
  • 萬界神主:火靈兒臥底百年只為葉辰,似乎又欠下了一份情債
    萬界神主:靈兒捨身只為葉辰,又欠下了一份情債隨著萬界神主的今日份放送,在上一集留下的懸念也已揭曉,這位身著赤焰旗袍的靈兒真正身份是一名「臥底」。火靈兒的假意投誠是為了守護大家甘願生命守護的葉辰,不願眾人成為公子身邊的軟肋,成為他的破綻。
  • 《全職高手》中比葉修戲份還多的解說員李龍濱
    4月27日,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動畫《全職高手》特別篇上線視頻、BiliBili,每周五播出1集,共3集,已於5月11日完結。有網友看了特別篇後戲稱,在榮耀比賽中穩定出場的不是葉修,而是比賽解說員潘林和他的聲優李龍濱。
  • 影會搶先看 | DIPE大型攝影圖書展(Ⅰ)——1-3屆「中國攝影圖書榜...
    「中國性」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攝影和文學互動所激發出來的對於文本釋讀的新的可能性。從浩瀚的書籍中挑選引進合適的圖書給中國讀者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從叢書的選擇到翻譯,足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在引進圖書時的敏銳精準和譯者的嚴肅用心。更多的後續圖書令人期待。  ——門曉燕
  • 晚清美國譯者對近代中文術語翻譯的貢獻
    晚清外國傳教士對中國近代術語翻譯及譯名統一作出了許多貢獻,其中包括不少活躍在上海的美國人。傳教士拉開了近代西學東漸的序幕。在傳播西方科學與文化的過程中,他們和中國合作者們都面臨著翻譯學科術語、確定譯名、創製漢語新詞的艱巨任務。
  • 上海:層林盡染 進入最佳賞葉季
    上海:層林盡染 進入最佳賞葉季 2020-12-07 11:49
  • 王文君:百年回望的新收穫——讀狩野直喜《中國小說戲曲史》有感
    有時候回望就是一個打撈的過程,常常能從那些已經淹沒的歷史陳跡中重新發現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近讀狩野直喜著、張真譯《中國小說戲曲史》一書就有這種感受。後來他作為日方學者參與撰修《續修四庫全書》時,秉持的仍是這一觀念:「《四庫全書》不著錄小說戲曲等今日所謂之純文學,中國向來不把與道德政治無關之書當做典籍,這就是《四庫全書》只收錄經史子集的原因,但如果從文學角度來看,則必須將小說戲曲也收錄在內」[3]。
  • 說到日本攝影大師,別光想著森山大道荒木經惟
    日本攝影研究專家林葉將在8節課(12個小時)內傾囊相授日本攝影史,回顧日本攝影的黃金時代,聚焦「VIVO」和「挑釁」兩大攝影群體,重點講述東松照明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攝影家羅伯特·弗蘭克和威廉·克萊因的作品被引進日本。他們所拍攝的那種粗獷、極具個人情緒的批判性攝影作品,對日本年輕攝影家產生了重大影響。最為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森山大道。當初,他在看到威廉·克萊因的攝影作品後果斷放棄了平面設計工作,轉而學習攝影。他的創作意識也直接影響了他的戰友兼對手中平卓馬。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到西方攝影的影響力以及他們對西方攝影的思考與消化。
  • 「為冬奧會加油,為新時代中國喝彩——魅力冰雪」攝影大賽,第37屆...
    《冰雪大世界》葉銘《森林之歌》葉銘《都市雪鄉》 史敏捷《雪山飛虎》王東評語 這幅攝影作品的作者採用大仰角、高速快門,把滑雪者騰空而起的瞬間定格在半空中,大光圈的使用很好地虛化了背景中雜亂的樹枝,突出了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