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譯自日本攝影文化雜誌《IMA》
作者:八卷由利子
翻譯:林葉
三 冷戰之下,反應美國社會繁榮的鏡子
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之後,成為戰後世界的引領者的美國對攝影界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強。同時,攝影的類別也開始變得多樣化。各種類別的攝影分別是受到哪一本攝影集的影響呢?讓我們一本一本地來看吧。
(一)新聞報導:《LIFE》雜誌的時代
隨戰爭報導發展起來的紀實攝影因戰爭而繼續發展。到了戰後,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為止,始終是一個「攝影=新聞報導」的時代。這樣的大背景下,隱藏著冷戰與美國社會繁榮這兩個元素。對美國而言,要向西方世界證明自己戰勝了蘇聯,報導攝影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道具。在美國,訂閱雜誌非常便宜,相比其他國家,美國的雜誌發行量格外得大。即便是現在,號稱發行量百萬級的雜誌還有將近一百種。訂閱人數增加了,就可以通過投資與廣告收入賺錢。戰後的繁榮讓雜誌的廣告收入大大增加,這也就為那些給雜誌供稿的攝影家提供了高收入的保障。
對於照片,報紙的紙張質量是一個問題,使用高級紙張大量登載照片的這種情況也是直到最近才有的。之前,登載照片的都是那些專門面向大眾的四開小報。1919年《紐約日報·新聞版》創刊之後,紐約才出現了正式使用照片的四開小報。《紐約畫報》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後期就號稱發行量達到百萬。而其他報紙也緊隨其後。到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僅紐約市就有十二家報社(現在僅剩兩家)。
Looking Over Police Teletype at Manhattan Police Headquarters 1938 維吉在曼哈頓警察局總部
從烏克蘭移民到美國的攝影家維吉(Weegee),因為有攜帶警用短波無線電的許可,所以他可以第一時間趕到事件發生現場,拍攝屍體與被害者的照片,並將照片賣給多家報社。在一個主要集中展示30年代攝影作品的展覽會上,一位觀眾建議他出版攝影集,這才有了他的《赤裸的城市》(Naked City)。隨著這本攝影集的大賣,維吉很快又出版了續篇,不過,內容與上一本並沒有直接關係,當時甚至出現了與它同名的電影及電視劇。
維吉(Weegee)《赤裸的城市》(Naked City)
說到對新聞發展的貢獻,就不能不提《LIFE》雜誌。這本每周五發行的攝影周刊在1937~1972年之間完全讓美國人著迷並受它支配。最鼎盛時期,發行量將近900萬。攝影家只要在這本雜誌上刊登照片,知名度就會迅速上揚。據說,拉裡·克拉克(Larry Clark)當初也憧憬著當一名攝影記者。大開本攝影集《難忘的<生活>照片》(Memorable LIFE Photographs)是MoMA舉辦的同名攝影展的圖錄。這並不是一場特別火爆的展覽,但在這場展覽會上,MoMA表明了聘請攝影家愛德華·斯泰肯擔任攝影部部長的意圖。因為網羅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尤金·史密斯等著名攝影家的作品,所以讓人深刻感受到《LIFE》雜誌的強大實力。
布列松在戰後與羅伯特·卡帕等人一起在紐約與巴黎設立了號稱「攝影發動機」的馬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對戰後攝影界產生了巨大影響。攝影集《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於「LIFE」展翌年出版。這本大開本攝影集中,布列松在世界各地拍攝的作品,像牆壁上掛滿油畫的歐洲沙龍似的,塞得滿滿當當,閱讀起來不方便,印刷質量也並不好。然而,由於這是布列松的攝影集又有馬蒂斯為他設計的封面,使這本書變得異常珍貴。另一本攝影集《<時代>-<生活>之書》(TIME-LIFE Books)是1960~70年代《時代》(TIME)雜誌與《LIFE》所使用圖版的集合,由於這是郵購書系,因此書系中有各種與歷史、科學、地理等科目相關的主題。其中,發行於1970~1972年間的《Library of Photography》系列特別受歡迎,並於1974年再版。這套書一直到2000年為止,每年都要出一本補充版。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
(二)時尚:《時尚芭莎》《Vogue》的時代
美國的時尚雜誌創刊於十九世紀後半葉。由於主要是面向女性讀者,因此,不管是文章還是廣告,都做得非常美觀,幻想式的圖版以及實驗性的設計在這裡都有一展身手的可能。因此,這是一個視覺上不斷推進的領域。1923年《Vogue》起用了精通歐洲最新設計的斯泰肯。而《時尚芭莎》則有1930年代從納粹魔爪下逃亡至美國的馬丁·曼卡奇與經由巴黎來到美國的藝術總監俄羅斯人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加盟。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也在學校裡執教,對戰後的時尚攝影與設計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的 《芭蕾》(Ballet)封面
《芭蕾》(Ballet)是布魯多維奇在1930年代拍攝俄羅斯芭蕾舞團舞臺表演的照片的合集。他不在乎135相機在沒有閃光燈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抖動與模糊,在書中加入有動感的部分,使這本攝影集耳目一新。errataeditions是一家專門將珍貴的攝影集作成縮小版並附上解說重新出版發行的出版社,2011年,他們重新製作並出版了這本攝影集,使它從新回到人們的視線當中。
阿列克謝·布魯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的 《芭蕾》(Ballet)內頁
發現布羅德維奇的是理察·阿維頓(Richard Avedon),他給《時尚芭莎》拍了20年的照片。《觀察》(Observations)這本攝影集由兩個部分組成,阿維頓拍攝的名人肖像與該雜誌主筆、人氣作家杜魯門·卡波特的文章,而設計則由布魯多維奇操刀。書中的照片大小安排張弛有度,版面設計大膽創新,與戰前的攝影集劃清了界限。
理察·阿維頓(Richard Avedon)的 《觀察》(Observations)內頁
歐文·佩恩(Irving Penn)也是布魯多維奇設計教室的門生。與布列松的書名有點相似的攝影集《儲存的瞬間》(Moments Preserved),是由《Vogue》雜誌的藝術總監、俄羅斯人亞歷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eberman)設計。他將黑白照片與彩色照片組合起來,使這本書備受關注。
歐文·佩恩(Irving Penn)的《儲存的瞬間》(Moments Preserved)封面
歐文·佩恩(Irving Penn)的《儲存的瞬間》(Moments Preserved)內頁
(三)藝術:抽象表現的時代
1949年,傑克遜·波洛克一躍成為時代的寵兒,從此抽象表現主義大行其道。相反,在冷戰時期,具象繪畫由於會讓人聯想起戰前的左翼作品而遭到了冷遇。紀實為王的攝影界雖然情況有所不同,但致力於抽象表現的攝影家還是有一些。
阿倫·西斯金德(Aaron Siskind)攝影作品
首當其衝的就是阿倫·西斯金德(Aaron Siskind)。最初他加入了後來因麥卡錫主義的壓力而解散的攝影聯盟,拍攝紀實類照片,不過,後來他改變了自己的風格。將近六十歲的時候,他首次出版了攝影集《阿倫·西斯金德攝影集》(Aaron Siskind Photographs),這本攝影集全都是由黑白的抽象照片組成。而不久之後出版了《哈裡·卡拉漢攝影集》(Harry Callahan Photographs)的哈裡·卡拉漢(Harry Callahan)則至始至終都在追尋抽象表現手法。由於莫霍裡-納吉將他請到自己的設計學院從事攝影教學,因此他往往被看成是連接戰前與戰後抽象表現主義的人物,不過,卡拉漢的作品看起來還是極具個人色彩的。
《阿倫·西斯金德攝影集》(Aaron Siskind Photographs)
雜誌是很難為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家們提供發展舞臺,他們大多數都在學校裡從事教學工作。據說史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曾經師從過的攝影家米諾·懷特(Minor White)也是其中一員。為了推動藝術攝影的發展,他與安塞爾·亞當斯、蘭格等人一起設立了非營利組織光圈基金會(Aperture)。他們以斯蒂格利茨發行的藝術攝影雜誌《攝影作品》(Camera Work)為目標出版發行了同名季刊雜誌,這本雜誌開創了專業攝影雜誌的雛形。
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 的《在家的英國人》(The English at Home)
德裔英國人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在戰前便因揭示英國階級差別狀況的《在家的英國人》(The English at Home)而成為一名成功的攝影家。戰後,社會逐漸穩定,他便放棄了紀實攝影並在人體攝影中找到了新的境地。《裸體透視》(Perspective of Nudes)是一本用廣角鏡頭拍攝的變形的女性裸體攝影集,與他的老師曼·雷不同,他採用了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
比爾·布蘭特的《裸體透視》(Perspective of Nudes)
(四)自然:始於亞當斯終於亞當斯
在美國,人們從一開始就對拍攝西部大自然景觀有著非常大的熱情。當初邁布裡奇從英國到美國來,就是為了拍攝美國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而安塞爾·亞當斯的攝影生涯也是從他遇到那些宏偉壯闊的山巒開始的。14歲那年亞當斯到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便完全被這片自然景觀徵服,17歲那年他加盟自然保護組織塞拉俱樂部。1928年,26歲的他成為無償的正式攝影師,在俱樂部的攝影集中發表自己的作品。1960年,俱樂部開始發行Exhibit Format系列書籍,可以在大開本書籍上欣賞自然風光照,據說這就是咖啡桌圖書(coffee-table book)的原型。這個系列書籍的第一輯,就是亞當斯的其他照片的特輯《這是美國的土地》(This is the American Earth)。1962年因艾略特·波特(Eliot Porter)與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文章出版了彩色攝影集《世界保全在野性之中》(In Wildness i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World),原本業內人士認為「自然風光攝影集不好賣」,對這本攝影集並不抱太大希望,然而,現實卻反其道而行之,創下了59000部的銷售記錄。這本攝影集後來又出了各種各樣的平裝本,不僅大大提高了人們的自然保護意識,而且還對自然保護的法制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世界保全在野性之中》(In Wildness i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World)
亞當斯與MoMA之類的藝術界也有著密切的接觸,在俱樂部之外也出版了很多本書。《約塞米蒂和光的範圍》(Yosemite and the Range of Light)可以稱得上這些書中的一個典型,使亞當斯至今在普通攝影愛好者之中仍有著居高不下的人氣。據說亞馬遜旗下的在線珍本·絕版二手書專門店Abebooks因收到很多相關的查詢而專門用一個頁面來登載亞當斯舊書的信息。
《約塞米蒂和光的範圍》(Yosemite and the Range of Light)
(五)社會派:擁抱各類人種的國度
曾經有一位美國的美術印刷設計師問攝影界的朋友,「美國賣得最好的攝影集是哪一本?」很多人都認為是1955年在MoMA舉辦的「人類一家」(The Family of Man)展的畫冊。前攝影部部長的斯泰肯為了表現不同國家的人之間相似點多於不同點這一事實,向全世界招募照片。根據畫冊序文中記載,這次招募一共收到200萬張照片,從中選出68個國家、273人共計503張照片進行展覽。詳細展示了人類從生到死的所有行為,最後強調了聯合國在維持世界和平上的重要性。這個展覽在全世界巡展,創下了全世界範圍內共900萬參觀人次的驚人數字。然而,這個展覽收到的評價並不好,稱這個展覽其實就是在宣傳冷戰狀態下美國的威勢,斯泰肯利用善意的新聞報導綁架了攝影家們……儘管如此,這本書還是幾度加印,成為一本長期暢銷書籍,MoMA的商店至今還在販賣這本書。
「人類一家」(The Family of Man)
參加「人類一家」展覽的黑人攝影家羅伊·迪卡拉瓦(Roy Decarava)於同年出版了攝影集《輕舞飛揚》(The Sweet Flypaper of Life)。據說他想把自己拍攝的照片結集出版,就找了黑人作家中在出版界最吃香的蘭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幫忙,結果很快就出版了。這本書的問題在於版型較小,照片看起來不方便,不過,因為是帶照片的小說,所以很受歡迎,22000冊平裝版很快就銷售一空。布列松對這本書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外界總是在強調哈萊姆區的黑暗面,而這本書更真實自然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正的哈萊姆區」。
羅伊·迪卡拉瓦(Roy Decarava)的《輕舞飛揚》(The Sweet Flypaper of Life)
14年後,大都會美術館的「心中的哈萊姆區」(Harlem on My Mind)展因引起熱議而大受歡迎。在同一個美術館中,通過攝影、音樂、映像的結合來展示哈萊姆區的歷史,使這個展覽成為一個劃時代的新媒體展,然而,當時還有很多評論家將藝術等同於繪畫、雕塑,對於這樣的時代而言,這種展覽還是太超前了。再加上剛剛經歷過民權運動時期,黑人藝術家們到會場前示威遊行,對自己遭到無視表示抗議。主要原因是這個展覽以物化的方式表現哈萊姆區的居民,而且在畫冊的文章中,也有種族歧視的言論出現,因此,這個展覽遭到多方面的攻擊。因為這種背景,這個展覽也就有了史料價值,於是在1995年至2007年間,這個展覽的畫冊兩次被作成攝影集出版發行。
「心中的哈萊姆區」(Harlem on My Mind)
提示:回復「林葉01」查看《美國百年攝影集史(上)》。
(本文著作權屬於原作者和【瑞象館】所有,或經原作者授權【瑞象館】使用。本文允許引用、轉載,但使用時請註明——原作者姓名及文章來自瑞象視點:www.rayartcenter.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