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語文是美術老師教的啊?」
這句調侃的話經常活躍在日常談話中。近日,小南就從龍崗區外國語學校了解到,該學校三年級學生的部分語數英知識,還真是從美術老師吳燕妮的課堂上學到的。
「我經常在年級群裡看到主科老師反映擔心學生線上的學習效果。我想既然美術課對學生而言是比較輕鬆的科目,那就結合語數英的授課內容,讓學生可以多方面地去掌握以運用知識。」吳燕妮說。
美術課上學習語數英
讓知識在手工剪紙中融會貫通
吳燕妮的線上美術課,往往巧妙融合了其他學科的教育元素。從植物、動物、食物、商品、遊戲等不同主題出發,她將美術動手剪紙加入英語介紹、語文古詩詞配畫、數學面積計算等環節,讓學生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鞏固語數英的新授內容。
「結合數學中的『軸對稱』,同學們可以學會美術中的『對稱剪紙法』,剪出許多生活中帶有對稱美的事物,例如蝴蝶、蜻蜓、金魚、飛機等等。」吳燕妮舉例稱。
在得知英語課的主題是「商店購物」後,吳燕妮便引導學生剪出購物過程中的商場、衣服和蛋糕等物件,製作一幅商店購物思維導圖,並且拼出每個物件的英文單詞。「這樣記單詞同學們肯定不會忘,這也是藝術創作的過程。」她說。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吳燕妮看來,語文和美術本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她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四折剪紙,將呈現出的各式各樣的植物,配上所學過的古詩詞,一邊賞畫一邊品詩;感受語文和美術的雙重魅力。
她還提出,語文課中的寓言故事也可以和剪紙結合。學生們剪出後小動物後,相應地,閱讀與該種動物相關的寓言故事。於是,學生的各類剪紙作業中,便有了「狐假虎威」「井底之蛙」「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的閱讀筆記。
孩子們「玩中學」
手工遊戲促進疫情期間的家庭和諧
疫情發生以來,正處於活潑好動年齡的小學生,因為居家抗疫長期不能外出。「大鬧天宮」的場景在不少家庭中時有上演,這愁壞了許多家長。
如何通過有趣好玩的手工遊戲,促進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吳燕妮用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吳燕妮了解到,一款叫《我的世界》的沙盒式建造遊戲,近期在學生中非常受歡迎。她所教的三年級學生已開始接觸圖形面積的計算。如何把遊戲融入美術手工教學,同時學習到數學知識,吳燕妮做了一種嘗試。
據了解,遊戲《我的世界》是以方格組成一個世界,吳燕妮便以方格為元素,開設了一節課程叫「玩轉田字格」,指導學生以田字格為載體,製作彩色書籤、小玩具等,學生在上色的同時,可以算出某色塊的面積。
學生們在完成手工製作後,只要能夠準確算出吳燕妮指定的色塊面積,便能獲得她事先準備的精美玩具圖紙。
家長黎先生表示,孩子在上了「玩轉田字格」課程後,鍛鍊了動手能力,而且學習到數學知識,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最近,孩子也很少吵著要出門玩或買玩具。他覺得,孩子最大的收穫不僅是贏得獎品所帶來的滿足感,更是收穫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習熱情。最重要的是,在全民防疫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間因有趣的課程增強了互動,家庭氛圍也因此更加和諧。
融合各學科的科學素養,令學生多維感受藝術的魅力,也讓教學實現跨學科知識遷移。回想這麼做的初衷,吳燕妮說:「我希望能從學生的角度去設想怎麼學習會更有樂趣,也樂於從自己曾經的學生經歷中回憶,幫助學生們將知識玩起來、用起來。於是,在我接到線上教學通知後就想做這方面的嘗試。」
【撰文】劉越亞
【作者】
【來源】 深圳大課堂南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