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終結者6:黑暗命運》原班人馬回歸,71歲施瓦辛格持槍重回戰場,這部討論人與機器人關係的系列電影再續九十年代的經典,引起觀眾回憶殺。同時,T800與人類激烈壯闊的戰鬥,也再次引發人工智慧機器人與人類之間命運走向的思考。
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科學家們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這一術語,正式確立了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這標誌著人工智慧這門新興學科的正式誕生①,受到科學精神的鼓舞,電影藝術工作者開始想像並創造機械人類形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大銀幕上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形象也在不斷更新。今天,華誼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將對人工智慧科幻電影進行回顧梳理,並探討該類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
20世紀20年代-50年代是人工智慧科幻電影的發展初期,代表作品《大都會》(1927)塑造了一個擁有流線型身體、泛著銀光的女機器人「瑪利亞」形象。她作為地下世界的統治者,鼓動工人們進行暴動,摧毀權貴階層的都市。作為首部以機器人為主角的電影,《大都會》涵蓋了人類對機器人的兩種態度和價值判斷,機器人「瑪利亞」可以「作為「人類的替身,幫助人類擺脫機器的束縛;或作為人類的敵人,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災難。」②
▲《大都會》(1927)劇照 來源:豆瓣
這一時期的人工智慧科幻電影還包括《世界之主》(1934)《飛俠哥頓》(1936)《神秘博士撒旦》(1940)等,圍繞著科學怪人試圖通過製造邪惡機器人來控制世界,最終被正義力量所打敗的故事。機器人形象無論怎樣變化,不變的核心都是機器要如何接近人類,用人類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動。早期「人工智慧」電影雖略顯粗糙和單一,但其銀幕形象和敘事方式卻具有開創意義,為20世紀50年代的人工智慧科幻電影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20世紀50年代-70年代是人工智慧科幻電影的萌發時期,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人工智慧科幻片的歷史上也出現了第一部關於計算機的電影《隱身男孩》(1957)。在這個階段的人工智慧科幻電影中,人類的自主意識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的自我意識的界限劃分的非常明確,敵我陣型分明,人工智慧機器人並非如從前一樣只是執行任務的機器,而是擁有了堅定立場。③在內容層面,這一時期的人工智慧科幻電影描繪出假想的未來——由人工智慧主控的世界,人工智慧機器人比人類進化的更加智慧並且擁有了自我意識,最終拒絕被人類控制,進而引發暴動意圖控制世界。這個時期的作品出現一系列反叛者和變節者:《巨人:福賓計劃》(1970)的兩臺超級計算機通過科學家們無法理解的二進位語言進行交流後,決定啟動核武器以毀滅世界;《西部世界》(1973)公園中的仿真機器人失去控制,逐漸變成了殺手;《終結者》(1984)則已經開始講述未來世界由機器人來操控,企圖將人類趕盡殺絕的故事。
▲《終結者》(1968)劇照 來源:豆瓣
當然,這一時期的人工智慧科幻電影也出現了另一種聲音,人工智慧機器人也可以幫助人類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銀翼殺手》(1982)與《攻殼特工隊》(1995)中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便作為人類的幫手出現,「完全融入人類社會,主角都是替政府執行正義的公職人員,都為應對任務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練就了社交本領以及危機處理能力」。④片中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無論是敵是友,都讓人類開始思考機器與人之間的最佳相處模式,為新世紀的影片發展打下了深入探討的基礎。1999年以來,人工智慧機器人完成智能升級和類人化發展,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形象也在不斷獲得人類的情感、意識、自主性。進入新世紀後,機器人如何獲得像人類一樣的思考能力和情感能力,也是電影作品主要描繪和探討的話題。這個時期的標誌性作品《黑客帝國》(1999)打造了一個遙遠的未來社會:網絡黑客尼奧得知現實世界其實是由一個名叫「母體」的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人們就像它們飼養的動物,沒有思想和自由,而尼奧是能夠拯救人類的救世主。該片對於人工智慧機器人與人類的角色倒轉設定,給觀眾拋出了問題:當人類創造出的人工智慧不斷進化,人類社會是否會失去對機器的控制,同時自己也墜入到原始的混沌中呢?▲《黑客帝國》(1999)劇照 來源:豆瓣
與此同時,電影作品也展現出了機器與人共存的和平狀態。《機器管家》(1999)中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不顧一切融入到人類的家庭和社會中,認為自己變成被人類認可的「人」才算實現了自身價值:「我寧願身為人類而死,而不願為機器人而活」;《人工智慧》(2001)中的機器人男孩渴求得到人類母親的愛,變成一個真正的人;《我,機器人》(2004)則進一步觸及到機器人的自我意識問題,探討了機器人是否有靈魂存在的問題。而最能表現人類嘗試與人工智慧機器人求得和解的電影——《她》(2013)則赤裸裸的探討:當人工智慧被賦予人類的情緒感知能力,人類與人工智慧相愛是否能被接受。▲《她》(2013)劇照 來源:豆瓣
近年來,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形象也更多的被應用到好萊塢動作片中,《鋼鐵俠3》(2013)的人工智慧管家賈維斯,《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015)中能夠進行自我程序更新的超級智慧機器人奧創和《超能查派》(2015)中能夠永久保存人類意識的查派。此類電影一直圍繞機器人的智能進化展開,也在影片中不斷探討人類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關係以及人工智慧機器人符合倫理的存在方式。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也在不斷被開發和應用,而人工智慧科幻電影也隨之超越和創新。除了電影製作技術的進步讓視覺效果更加高級和逼真,故事內容也在不斷深入,意圖藉助電影來促進社會關注討論人工智慧所帶來的道德倫理問題以及人類未來的走向。在不斷推進科技前進的同時,如何面對人工智慧這一新物種的崛起、是否要離開地球去開拓新的棲息地等一系列問題,都會是今後人工智慧科幻電影的主要發展方向和主題。
引用及參考文獻
①胡鬱.人工智慧的迷思——關於人工智慧科幻電影的梳理與研究.當代電影,2016(2).
②③④李劍,鄧曉林.人工智慧電影的流變與未來.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7(3).
⑤杜嚴勇.人工智慧安全問題及其解決進路.哲學動態,2016(9).
⑥文中電影情節來源豆瓣
轉載須知
本文系華誼兄弟研究院出品。轉載須在文首署名華誼兄弟研究院(微信公眾號:HBresearch)。如有侵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採取相應行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