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朋友向我傾訴,為啥別人能做短視頻賺錢寫作賺錢,自己卻幹啥都不行,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我問她為何有如此感概?他說:「我自認為很努力,上班做好本職工作,下班經常利用各種碎片時間學習短視頻剪輯,寫作。現在最賺錢的趨勢不就這兩個嘛。
她繼續說:「可是就算這樣,自律到每天都堅持練習,還是沒有太大進展,發布到平臺的視頻依然沒幾個人看,文章就更別說了。努力上進不僅沒有給自己帶來預期的價值,反而在跟別人對比後更迷茫,更惆悵了。
我聽完她的講述後,下意識到跟我之前一樣誤入同樣的誤區,我們都有願意努力上進的意願,可同樣太過缺乏耐心,還經常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只會喪失信心直至心態垮掉。
耐心這種東西,看似簡單,但如果能堅持做個有耐心的人實屬不易。
01、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耐心?為什麼如此重要
所謂耐心就是維持內心自洽的能力:時刻銘記目標,欣然支付成本。也就是說不急躁,能夠從容淡定的做事。
法國詩人拉封丹說:「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
耐心是人們對事物認識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它是性格中一種潛在力量,也是信心的持久和延續,是決心和毅力的外在表現。
其實耐心重要這個事大家都知道,那麼為什麼如此重要呢?
我簡單列出三點:
1 、缺乏耐心,會讓你變得碌碌無為
現在很多人的狀態,持續性的混吃等死,間歇性的躊躇滿志:
想通過各種速成類書籍、課程,什麼三天學會寫作技巧、7天學會英語、21天學會投資等等來提升自身的不足。
殊不知成功是一個不斷沉澱、不斷積累,進而厚積薄發的過程,沒有一點耐心,何談積累,更不要說成功了。
親戚家的兒子,幹啥都三分鐘熱度,經常吐槽經濟壓力大卻做任何事都堅持不下去,導致至今被動的打著零工。
2、缺乏耐心,會讓人變得愚蠢
拔苗助長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宋國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希望能儘快收成。每天他到稻田時,看到稻苗長得慢都很著急。
他等得不耐煩了就將稻苗撥高几分。結果意料之中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沒有耐心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特別容易衝動行事,結果就是「枯死了禾苗」,得不償失,還淪為笑柄。
因為失去耐心,會讓大腦形成「問題-答案」的慣性,缺失了「分析問題」的思考過程,沒有了深度思考的機會,忽略了思考問題後的解決途徑,輕易做出決定,盲目的行動就會導致愚不可及的後果。
正像中世紀波斯詩人薩迪說的:誰沒有耐心,誰就沒有智慧!
3、 缺乏耐心,會讓你錯失機會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正說明耐心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心理學上,耐心屬於意志品質的一個方面,即耐力。它與意志品質的其他方面,如主動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關係。
前幾天熱播劇 《誰說我結不了婚》裡的實習律師安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不滿每天的工作是負責接待客人、複印、列印等瑣事。
便開始找捷徑希望儘快成為真正的律師,可結果卻差點斷送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實習律師工作中都會經常出錯(把保密資料發錯公司)的員工,公司如何提拔你。他跟的資深律師田雷跟她說,不要急於求成,自己也是從實習生打雜開始做起的,能有今天的成績一切都是從耐心做好每件小事,積累沉澱的結果。
柏拉圖有句諺語 —— 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現在看來不僅如此,耐心還是一種聰明的競爭策略。
02、 我們的耐心到底去哪了?如何走丟的?
生活中這些場景你一定不陌生:
拿起一本書翻看不了幾頁就馬上換手機了,
報了班沒上幾節課就打退堂鼓了;
電視剛看一個開頭就想馬上看結尾,還美名其曰節省時間。
缺乏耐心的事在生活中很普遍,似乎我們很少能耐著性子做好一件事。究其原因,這一切都逃不了以下三個原因:
1、缺乏明確的動力
如今我們生活在競爭激烈、快節奏的生活中,瞬息萬變的社會現象、強烈追求物質條件的欲望,都給人們增加了無形的壓力,使很多人的心態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充滿了焦躁不安的的情緒。
於是乎很多人在沒有明確目標推動下,就開始廣撒網的通過get更多技能來給自己賦能助力。但由於平時事情比較多,工作忙,就出現以最快的成本方式獲取最大的利益的心理習慣。
如此一來,就莫名奇妙的掉進各種營銷號的漩渦,什麼三天掌握PPT技巧,7天學會營銷技巧,21天教會你投資理財,仿佛「快捷方便」是理所應當的。
久而久之沒什麼收穫就會變得不耐煩陷入惡性循環。
這就是缺乏明確目標的表現,有上進心,但沒計劃看到什麼學什麼,跟風式努力。
2、秉承省力原則
省力原則是我們我們每個人大腦在工作後本能會在選題中傾向輕鬆那邊的天平。
渴望舒適與安全感是人類的本性。玩遊戲可以令人心情愉悅,釋放壓力,且又在自己掌控的範圍內,所以經常讓人玩的忘乎所以。虛擬的操作通過設立遊戲關卡,獎賞機制刺激人的神經更加歡愉。人都是喜歡在舒適區待著,每天刷抖音、看綜藝的習慣一旦形成了,就很難再去專注耐心的投入到某件事來,總惦記著那些省時省力的東西。
我們不妨做個實驗,停下來讓自己處在安靜區域,給自己兩個選項,一個是需要費點精力完成的任務,一個是追劇。這時候是否潛意識裡就有呼喚你去放鬆的聲音。但如果後者加一個前提條件,讓你在看完劇寫個影評或觀後感,你是不是也就不太想追這個劇了。
這就是我們自帶的省力原則效益,會不斷引導你進輕鬆的舒適區,從而摒棄耐心這個東西。
3、沒有成就機制鼓勵
所謂成就原則,就是人需要一個原動力去堅持做某事。
比如上述我那個朋友,寫作是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開始的刻意練習是枯燥的。看不到進步找不到一點成就感喪失了前進的動力,甚至灰心到要放棄。
在做一件不能馬上看到成果的事情上,需要做一些獎勵機製作為鼓勵。不然就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消極情緒裡。
可能因為社會太浮躁的關係,大多數人想在短期內看到即時即樂的成果,總想以」快捷方便「來完解決問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也就熄滅了上進的「小火苗」。
於是耐心成了這個時代最大的奢侈品。因為哪哪都是誘惑,處處都能選擇,明明不想當鹹魚卻困在舒服的池塘裡徘徊,還不忘給自己營造很努力的假象。
就這樣」速度「成了當代人的人生信條。 像被什麼東西追趕著,拼命往前跑,仿佛只有做立竿見影的事才是有能力的表現。但當做任何事都講究「快」 的時候,也就沒什麼耐心可言。
03、如何培養耐心?
」 耐心被認為是一個人心理素質優劣、心理健康與否的衡量標準之一,也是人生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培養自己的耐心不僅對學業、個人成長有幫助,對今後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一起來看看提煉耐心的4個方法:
1 減少容易上癮的行為
綜上所速:人一旦對簡單就能獲得的快感上癮之後,就會習慣性屏蔽思考能力。潛意識裡逃避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的快樂,長此以往僅存的那點上進心也會被腐蝕的一覽無餘,導致做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
比如刷微博、打遊戲、看綜藝、追劇,輕鬆就能獲得快感,而運動、學習這些事情,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才有沉浸式體驗的快感。習慣了前者,自然就對後者失去了耐心。
而且人是有慣性思維的,改變是很難的。你現在可能有決心做某事的心境,過了一晚上,你可能就沒心氣去做了,或者說壓根兒忘了,等你再次想起來時就會覺得也不是非做不可,於是戰鬥力又下降一個高度,直到你完全喪失堅持做事的能力。
2、制定小目標去完成
這裡說的定目標,不是讓你盲目的定了flag。而是讓你找到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人或事,與這些人接觸,完成這些事。這個過程就會讓你充滿動力,也是培養堅持和耐心最好的方式。
但有兩個小前提就是保持平常心,不自以為是,不妄自菲薄。自以為是不能夠專注踏實去完成,總覺得自己比別人行,結果就是期望太高落差太大遭受打擊時會一蹶不振,相反也不能看清自己,因為輕視自己你就沒辦法去制定目標,總給自己不行的消極心理暗示。
具體定製目標的計劃分享給大家:
找到目標:找一個喜歡的領域,比如學短視頻剪輯。切記選擇標準是結合自身不具備但想學習的能力,目標不宜過高,循序漸進的能完成就好。
拆解目標: 花時間研究各個剪輯軟體,和大V博主。並做詳細記錄,研究他出彩的內容,主題,文案,素材,人物展示方法等。
分析差距:對比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根據具體情況規劃,關鍵不足的地方補上。
制定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一點點嘗試做,每天積累復盤找出缺陷及時修復。
耐心的心理根源裡說明;「沒耐心是沒有能力抵抗某種情緒刺激的表現,一個人對最終的勝利越有信心,就會越有耐心。反之,你總自我懷疑,經常陷入沮喪,意志力薄弱的情況下也就沒有耐心做好某件事。
3、 調整心態,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有時會出現自信心被打擊,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會放棄的念想。如果你有同樣的感受,不妨遵循4個原則:
a 不與他人比較
b 坦然面對並且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事情
c 調整期望
d 設置成就機制
小杜是我的前同事,某音18年大火的時候,她看別人發短視頻,自己也開始學習,從文案 、到選題、 剪輯樣樣都親力親為,還經常分享一些有趣好看的視頻到群裡。
有一次我好奇的問她:「 現在短視頻運營的如何,她的回答讓我有些吃驚:「她說本來看親戚家小孩整的挺好,不到半年上了6次熱門,累計粉絲70萬+,而自己只定點擊量過W,一個季度下來還寥寥無幾,所以擱淺了。
她就是典型的跟別人比結果,期望過高。因為別人有好的業績,自己看不到收穫而受挫。
很多人經常會犯同樣的錯誤,面對當前無法改變的事情耿耿於懷。忘了初心是想做成一件事而非與他人相較高下。還連帶堅持下去的勇氣和耐心都消耗沒了。
如果你也因類似問題而半途而廢,就需要換個角度重新審視問題了。
因為不耐煩不安,大部分來源於人和事與預期不符的挫敗感。與其要求事物達到你的標準,不如放低你的期望,去期待未知的驚喜。有時候不是你不行,是積累的不夠火候,你只看到別人如今的成果,可曾想過別人的成就是多少付出與堅持換來了。
工作中我們每每都要求以結果為導向來執行,但在保持耐心來看,美國心理學家託馬斯 M. 斯特納在《練習的心態》的裡提出的:「以過程為導向,不以結果為導向」更合適。
與其總盯著成績單,不妨讓自己沉浸在某一件事裡,專注當下全情投入進去。做好打持久仗的心態和準備。
不要總停留制定結果目標的習慣,而忽略達到那一結果的過程。殊不知凡事太過急功近利就會導致前功盡棄。
傑夫·貝索斯說:「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人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做了就意味著一半的機會實現。
4、4 S 拆解法
所謂的4「S」方法,是指四個以「S」開頭的英文字母,它們是:簡化(simplify)、細分(small)、縮短(short)和放慢(slow)。
a、簡化:設定的項目目標要切實可行的,切記設定不符合實際的目標。拆分後的小目標,至少要是對應你目前相應的水準。這樣能夠讓人獲得滿足幹,也就有自我驅動的耐心去繼續。
反觀如果做一件事一直失敗,人是會崩潰的,當被打擊得體無完膚的時候你再去講要有耐心是沒用的,所以說簡化目標獲取關鍵點是堅持做事的核心點。
b、細分:在確定了總體目標有了前進的方向,將總體目標細分成一些較小的部分,以便你能夠用適當的專注度來實現它們。
一個愛碼字的小菇涼,想在5年後出版一本個人成長類書籍。從開始只是憑感覺隨便寫寫,到後來參加訓練營提高寫作水平,再到獲取頭條原創,拿青雲獎,積累儲備寫作技巧和方法論。一個個行動都是細分後要去完成的一個個小任務,來督促自己執行,去慢慢完成總的目標。
c、縮短:舉例做練習。如果一個跳舞的組合練習,每天需要做5個小時,那無疑在初期是讓人難以忍受的。我們可先現將練習縮短為2個小時。這樣一來,不僅保存兩個小時的精力和體力。也更加專注其中。
d、放慢:所指的不是放慢動作,而是內心的平和。將注意力放在當下,根據自己的節奏走,淡定從容的去做想做的事。比如學剪輯,別人可能天生就技術控,美感就好很快就能完成,你著急的想追上帶著情緒反而做不好。所以說結合自己速度,集中精力去完成,效果才會倍增。
這就是《練習的心態:如何培養耐心、專注和自律》一書中託馬斯 M.斯特納提到的4Sp培養耐心的小技巧。
通過拆解,把大而難的事縮減成小而容易完成的任務,循序漸進培養習慣和耐心的方法。
總結
比爾蓋茨曾說:「大多數人都會高估自己在一年內所能做的事情,卻低估自己十年內所能做的事情。」
我理解的意思是:有耐心做長期主義者是做事的核心,更是通往成功的關鍵,但堅持的人並不多,如果你能挺住你就是下一個佼佼者。
評論區告訴我,你做過最有耐心的一件事是什麼?有什麼收穫?
如果至始至終沒有耐心的做過一件事就從現在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