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生理需求的「性」,在某一階段至關重要

2020-12-17 才華有限奮青

心理學家認為,以個體為單位,每個人都會產生五個不同層面的需求,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感、個體情感的歸屬、不同個體間的尊重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在這些需求裡面,生理需求是排在首位的,因此說明生理需求也是人非常重要的需求。

在網上有一個很熱點的話題,就是說所謂「佛系」的人,面對性的時候是怎樣的?

佛系之所以為佛系,是因為像佛一樣似乎任何事情都不能引起她們的重視,大多數時候佛系的人面對建議時都會說道:隨便、都好、無所謂這樣的回答。

在她們眼中,似乎沒有什麼是能引起她們過分關注的事情。

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這些佛系的人真的有這麼佛嗎?網友質疑,也許佛系的人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的隨性,但是如果將這個事情延伸到比較重要的事情上面,她們就不一定可以這麼佛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雖然在日常的時候佛系的很,可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時候,佛系的人也會焦慮,也會出現很多不同的情緒,如果沒有,那只能說明在她們心裡已經知道這個問題要如何去解決,並且自己能夠解決,這個時候佛系的人會繼續的佛,很淡定。

網友再次發問:如果佛系的人在性需求上面,也可以佛系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佛系的人其實與常人一樣,對性生活同樣需求,只是大多數時候,佛系的人沒有表現出來而已,畢竟性生活是屬於一件非常隱私的事情。

人的精神和肉體是兩種不同的體系,內心的情感可以驅使行動,而肉體只是表面的行為。有時候即使肉體表現得很渴求,但是心靈或許依舊是非常的淡然。

所以就佛系的人而言,或許她們更早就知道,在生理上的快感、需求性,並非是自己內心和精神上的需求。而她們所要追求的也是一種身心一體的,而並不僅僅是為了發洩身體的需求。

對於絕大多數個體而言,如果外在表現出來的是那種活波開朗型,那內在就一定是那種很安靜沉穩的的個性。與之相反的,如果外界是很安靜的個性,可能內心住著一隻小鳥,非常的熱鬧。

人的各種欲望是難以滿足的,就算目前的欲望得到了滿足,在之後也會出現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級的需求,這也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重要特點,否則失去更高級追求的個體就會變得沒有意義。

生理需求的「性」,在某一個階段不可或缺

性就是人的一種生理需求,這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即使再佛系的人也是同樣具有性需要的。然而我們面對性需求,不必態度太過牴觸,因為性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為了繁衍的。因此性變得不可缺失。

但是雖然除了性以外,其他更高級的需求,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他的需求會比性更高級一點,滿足了那些需求,也是在提升自我的過程。

人不能追求太敷衍的東西,不然很容易就喪失了自我,這樣是不正確的。其實我們應該直面的去面對自己所有的需求,因為每個需求都與身體的本能具有一定的關係,而這種本能是抗拒不論的。

舉個例子:

小美非常的懶散,但她就是很佛系,對很多東西都覺得不感興趣,本來以為小美對愛情也不會抱有任何的幻想,小美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有天小美忽然對一個男孩子心動以後,這種感覺就變了,她內心的渴望變得開始多起來,由暗戀到明戀再到成為男友,小美在裡面經歷了很多的自我感受,後來在與男友發生關係的時候,幾乎也全部都是本能。

這種本能是即使不並不知道要做什麼,但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發生了,並且在那個滿足自我需求的過程中,自己是處於快樂的那一方。

後來小美和男友結婚以後,這種性需求得到了升華,兩人的單獨親密似乎還加入了更高級的情感,為了生孩子而努力,於是在這個過程中兩人依舊是享受彼此的,而且也在這個過程中兩個人都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於是就有了小寶寶的到來。

總結:生理需求的性,在某一個階段是不可或缺的。還有就是比性更高級的需求,總是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得到了滿足,因此勇敢地面對這些需求會更安心。

相關焦點

  • 怎麼老年人的性需求就「不正經」了?心理學家解答:2個原因
    首卷語:當今社會的醫學技術不斷發展使得現在的老人身體素質都很強健,而越來越多新聞報導七八十歲的老人「老年得子」,但是在當今社會情況下,很多人對老年人的性需求是完全不認同的,甚至認為這是「不正經」。那麼老年人的性需求應該被認同和理解嗎?
  • 自己解決生理需求正確步驟和方法
    女性如何自己解決生理需求醫學解析:什麼是自慰?淫在中文為貶義詞,但這是一種正常的性行為。正確科學的稱呼應該是自慰,正確而有節制的自慰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如何看待女性自慰?心理諮詢進行過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女人們多能夠接受男人的性自慰,而男人往往難於接受女人的性自慰。男人遠較女人更多地向性伴承認自慰,並當著性伴的面進行自慰。
  •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抑鬱症的根源與精神情感有關
    然而,有心理學家表示,單純的把抑鬱視為大腦化學物質失衡是有問題的。我們不應將抑鬱症視為神經類疾病,而應從環境和成長因素的角度來看待它。有時很容易找到一個人抑鬱的根源。例如:人們之所以沮喪,是因為一段感情的結束、或親人的離去、或失去了工作。
  • 研究表明,太空生活會對大腦產生持續性的生理效應
    一項研究表明,微重力環境會對大腦產生持續數個月的的影響。太空探索將改變人類社會,但科學家們開始發現,它同樣會以某種方式改變人體。圖源:PNAS範·歐姆伯格博士表示,這種補償機制可能存在兩種潛在的後果,但需要更多的相關研究支持這種假設。「據我所知,雙胞胎研究中科學家們檢測了太空人的認知能力,但是沒有進行具體的神經系統研究。」,範·歐姆伯格博士說,「我們的研究數據與NASA的雙胞胎研究是相當互補的。」
  • 你將來的另一伴,早在你一歲時就確定了,心理學家這樣解釋
    首卷語:有關心理學家說:你的另一半,其實早在你一歲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因為每個人在選擇戀愛對象時,往往是根據父母帶給我們的形象來選擇的,甚至就是父母的翻版。嬰兒時期的依戀發展心理學提出依戀這情結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對研究對象的跟蹤總結出。依戀(attachment)指一個獨立個體和重要的人之間親密聯繫,一般而言,這種關係始於出生,在嬰幼兒時期達到高峰。
  • 生理需求旺盛的女生有哪些特點?什麼時候需求量大?看完就知道了
    導語: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思想更加開放,不會因為生理需求而感到尷尬。很多男人希望妻子能主動做好夫妻生活,這樣既能讓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又能有效釋放壓力滿足生理需要對身體也有好處。如果男性朋友能知道自己的伴侶是什麼時候生理需求會上升,這將有助於改善夫妻的生活質量。
  • 需求理論與不能的關係
    對動機的研究是研究人心理學的一個基礎,也是分析人性所表現出來的各種需求、欲望、本能產生的機理的重要部分,這就必須形成一種合理的解釋,來解釋人們心理活動狀態變化的原因,解釋人們行為活動,解釋社會的各種現象。而在研究動機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動機理論。動機理論是指關於人的心理動機的產生、機制、動機與需要、行為和目標關係的理論。
  • 人生的八個階段,自我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描述的圓滿一生
    自我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我們的身體是遵循著年齡變化的,心理發展也是遵循一個類似的過程。從出生那刻,我們就需要適應在合適的時間出現的某一個發展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是面臨的一次危機,解決的好,有一個好的轉折,解決的不好,有一個壞的結果。
  • 機器人幫助解決太空中的生理需要?
    在太空有生理需要怎麼辦?這似乎是一個尷尬的問題,但不能總迴避!在太空中待得最久的男性太空人是克裡卡列夫,總時間達到803天。呆得最久的女性太空人是克裡斯蒂娜·科赫,她在太空中連續待了328天。且工作環境狹小,外面漆黑一片,工作內容繁多,人的心理上通常會緊張壓抑,甚至煩躁不安,這種情況下,通常不會有太大的生理需要。如果呆的時間夠久,太空人非常適應了太空生活,這時候需求會慢慢增長,不過這時候離完成任務、回到地面也不遠了。
  • 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
    心理學家Laura King和Joshua Hicks花了十幾年時間去研究讓人覺得遺憾的經歷和人格成熟度之間的關聯問題。研究結果顯示,遺憾通常是使人不愉快的經歷,不過這種不愉快的經歷的確會使我們的人格成熟得更快。
  • 異常氣象變化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影響大
    人類生活在這種氣象多變的環境中,生理和心理時時都在受其影響。劇烈的氣象變化甚至會使部分人產生生理和心理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1982年至1983年的厄爾尼諾事件使全球大約10萬人患上了憂鬱症,精神病的發病率上升了8%,至於交通事故也增加了至少5000次以上,可見像厄爾尼諾事件這種異常的氣象變化會導致人的心理異常。
  • 「放鬆性警覺」的藝術,《睡眠英語》引入新式英語學習法
    但日前國外研究發現的「放鬆性警覺」,給傳統的語言學習打開了新出口。  這系列相關研究表明,人腦在不同的狀態下,腦電波的波長並不相同,美國教育專家Terry·Wyler·Webb進一步指出:其中α波以放鬆、注意力集中、舒適等主觀感受為特徵,當人腦處於α波狀態時,學習思維能得到極大張揚,更易於使信息「飄」進深層的記憶中,這就是「放鬆性警覺」學習法。
  • 與生理氣質有關
    這些與兒童的生理氣質有關,上一篇文章中就曾詳細提過兒童氣質相關概念知識,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這裡就再不多說了。在心理學家羅斯巴特的氣質模型中,生理研究則主要關注氣質的積極情感和恐懼痛苦這兩個維度上處於兩個極端的兒童,抑制型兒童或害羞兒童對新刺激反應消極,表現退縮;而非抑制型兒童或善交際兒童則對新事物和陌生人表現出積極情緒和趨近行為。研究表明,區分害羞兒童和善交際兒童,來自於以下幾點具有生理基礎的反應性,如心率、激素水平和腦電波。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2020-08-11 21:47:41同濟大學供圖 攝   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 心理學家:背後隱藏了3個心理需求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偏好角落位置,其實暴露了他身上三個顯著的心理需求。1、對不被注視、不被打擾的需求一個人明明可以坐在前排或者中間,可是他放棄了這個選擇,偏偏選擇坐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裡。坐在角落裡有什麼好處呢?
  • 心理學研究表明:說謊早的孩子情商更高
    研究人員利用熱成像技術,記錄試驗者面部溫度發現,人體在某一特定區域的溫度,會隨著情緒變化而改變。尤其,人在說謊時,鼻子的溫度會上升。 01 孩子撒謊是好事 國際知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Kang Lee李康教授的研究證明: 大多數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會了撒謊,這一時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期,也是其心智和自我控制力發展的敏感時期。
  • 研究表明:鐵過量會加劇動脈粥樣硬化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許多生理生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人員分析了鐵負載小鼠的血清和血管標誌物以及炎性介質後發現,鐵超負荷會改變血清成分,包括脂質分布、分子氧化和炎症介質釋放,從而加劇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 比生理需求容易多了
    長期單身的人,更關注的不應該是生理需求嗎?因為心理需要太容易解決了。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以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生理和安全兩個低層次需求,對於長期單身的人來說,問題不大,無非就是性需求和財產安全問題相對比較大一點。
  • 為什麼計算宇宙距離在宇宙膨脹研究中至關重要?
    宇宙膨脹研究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天文學家。 但是,面對如此龐大且神秘的研究,研究參照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宇宙膨脹,而且對獲取儘可能精確的信息來說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