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有生理需要怎麼辦?這似乎是一個尷尬的問題,但不能總迴避!在太空中待得最久的男性太空人是克裡卡列夫,總時間達到803天。呆得最久的女性太空人是克裡斯蒂娜·科赫,她在太空中連續待了328天。這麼漫長的時間,無論是在物慾橫流的地面還是在廣闊寂寥的太空,大多數人都會有生理需要,這時,太空人通常會怎麼辦呢?
興趣會有一定缺失
失重環境會讓人噁心、嘔吐、頭痛和厭食,就像很多人暈車的那種感覺,當然比它要更強烈些。 且工作環境狹小,外面漆黑一片,工作內容繁多,人的心理上通常會緊張壓抑,甚至煩躁不安,這種情況下,通常不會有太大的生理需要。如果呆的時間夠久,太空人非常適應了太空生活,這時候需求會慢慢增長,不過這時候離完成任務、回到地面也不遠了。
太空沒有「那種」生活
駐留空間站是人類的一項偉大成就,但是很多方面並不完善。雖然太空人經過嚴格的訓練,但依舊會有生理需要。如果幾年時間都得不到慰藉,會對人的生殖泌尿系統產生一定危害。
讓很多人都抱有好奇心的是太空x 行為,然而至今這種試驗在太空中都沒有進行過。在微重力的環境下太空人們很難完成這種高難度的行為。
雖然人類經過一定訓練,可以有效減少這方面需求。但是要想殖民太空,必須提早打破這方面的思想負擔,儘快探索出屬於太空場景的一套繁殖流程。不僅要符合人類欲望的需求,更要是基於科學而非偏見的解決方案。
機器人
加拿大的一位心理學建議用機器人來代替異形,幫助解決太空人在太空的生理需要。這種專門的機器人被稱為「erobots」。這位心理學家還擬定了製作機器人的一份材料清單。
「erobots」會是一個人工智慧型機器人,它的功能不僅在於性,還攜有VR設備,幫助讀懂太空人的準確需求,監控他們的身體健康,甚至還會提供感情慰藉,通過智慧交流幫助太空人擺脫孤單感。
很多國家已經在地面模擬過失重環境下這方面的行為,但是離太空實踐還有很遠的路要走。說到底,還是因為太空技術有待進步、太空艙的環境和設備有待改善,只有提升了這些方面,才能讓人類比較放鬆地進行這類有意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