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載人飛船不載人,專載機器人!俄機器人「費奧多爾」將入太空

2021-01-09 騰訊網

全球今年第60發,果然與眾不同。

載人飛船不載人,而是搭載機器人——搭載一個鋼骨機器人。瞄準明天中午發射升空,飛往400公裡高的國際空間站。

發射預告

發射任務:俄羅斯聯盟號飛船MS-14

搭載乘員:俄羅斯太空機器人Skybot F-850(FEDOR)

發射時間:國際標準時間8月22日3:38,北京時間8月22日11:38

發射地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中心

運載火箭:聯盟號2.1a型火箭

部署軌道:國際空間站

俄版太空機器人啥樣?

明天中午,搭乘聯盟號火箭+聯盟號飛船飛向國際空間站的,可不是一般的太空人,而是一位特殊太空人——鋼骨版的人形機器人。名叫Skybot F-850,這是俄羅斯著名機器人(費多FEDOR)的最新版本。費多機器人已被開發成:從各種救援任務到自動駕駛汽車等諸多領域的萬能機器人,現在準備飛向太空。

這次太空任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機器人取代飛船指揮官的位子,執行飛行。這位太空機器人將全程監測、實時報告無人駕駛發射、飛行狀況,直至對接國際空間站的全過程。

這位鋼骨機器人由什麼材料打造?

根據俄羅斯航天局項目負責人布洛申科(Bloshenko)透露,Skybot F-850由堅固耐用的合金材料製成,這種材料可以承受發射過程中的震動和太空工作的需要。所以,看起來就是一個鋼骨機器人。

不過,不必擔心這位鋼骨機器人可能變成「闖進瓷器店的公牛」。國際空間站已經安裝了一套特殊的移動算法,嚴格限制Skybot F-850的一舉一動,以確保它不會造成意外,對國際空間站造成任何損害。

鋼骨機器人有啥特殊能耐?

Skybot F-850儘管看起來是人形機器人,但核心還是人類+人工智慧AI雙重控制。人工智慧可以讓Skybot自主移動和工作,也可以切換到遠程控制模式,在身穿控制服的人類操作員控制下工作,就像「阿凡達」模式那樣遠程控制同步工作。它的仿人設計功能堪稱強大,比如模仿人類走路、轉動閥門、開鎖、使用滅火器、電鑽、焊接槍等等。

在俄羅斯公布的一段視頻裡,我們甚至看到Skybot左右開弓,同時發射兩支自動手槍命中靶標。不過,俄羅斯官方解釋稱,這並不是意味著Skybot F-850已經武器化了,他們並沒有在創造《魔鬼終結者》那種武器機器人,而是在創造各個領域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俄版機器人飛到空間站幹什麼?

按照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官方說法,Skybot F-850將作為太空人「社交伴侶」在國際空間站工作。

為此,研發團隊為這個機器人開發一套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可以進行各種場景對話,比如它先跟空間站太空人打招呼,再來一段關於它的創造者的演講,還會談論太空哲學。據稱「Skybot F-850非常善於社交話聊,很有幽默感。」俄羅斯方面在今年7月還在推特上專門為它開通了一個帳號。

如果Skybot F-850在國際空間站內所有測試都OK的話,俄方下一步將讓它出艙受訓,接受空間站外面測試,未來它的升級版機器人將會擔綱出艙任務,更換部件、維修設備,以降低人類太空人太空行走的風險。

生活在國際空間站都有哪些機器人?

其實,Skybot F-850並非是國際空間站的唯一機器人,在它之前還活躍著幾個太空機器人。

美國宇航局SPHERES:

這是國際空間站有史以來最通用的智能技術之一。自2006年進入太空以來,這三個保齡球大小的SPHERES(球體),就已成為演示自由飛行太空機器人的先驅者。美國宇航局最新開發與應用的Astrobee,三個立方體機器人正是SPHERES的升級版。

美國宇航局R2:

全名Robonaut 2(機器太空人2號),早在2011年飛抵國際空間站,是搭乘最後一班太空梭的重要任務之一。當然,R2同樣屬於前沿實驗品,早期探索機器人與太空人如何共生的實驗品。2014年太空人給它安裝一條腿(之前屬於半身機器人),不過不斷出現問題。2018年7月搭乘第14趟貨運龍飛船返回地球,接受檢查與迭代升級。預計2020年重返空間站,執行任務。

歐空局CIMON:

全名Crew Interactive Mobile Companion(太空人互動移動伴侶,西門/西蒙),2018年飛抵國際空間站,CIMON被設計用來識別人臉、拍攝照片和視頻,並幫助太空人與IBM開發的人工智慧沃森(Watson)進行交流。

美國宇航局Astrobee:

由三個自由飛行的立方體機器人組成,分別名叫Honey、Bumble、Queen,2019年4月前兩個飛抵國際空間站,第三個7月份飛抵,它們使用電風扇作為推進系統,允許它們在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中自由飛行。攝像機、傳感器可以幫助它們「看見」周圍的環境。這些機器人自帶支撐臂,以便它們能夠抓住空間站裡的扶手,以節省能源或者方便抓取物品。

Astrobee主要用途就是充當太空人的工作助理,讓他們更專注於只有人類才能做的事。這些機器人可以自主工作,也可以通過太空人、飛行控制人員的遠程控制來完成任務,比如清點存貨、用內置攝像頭記錄太空人進行的實驗,或者一起在空間站運送貨物。另外Astrobee作為一個研究平臺,可以進行裝備和編程,進行微重力實驗等。

此外,某種程度上說國際空間站艙外還有機器人——這就是智能機械臂(加拿大機械臂),用於擒獲對接飛船、搬運大型組件等。

太空機器人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將在重返月球和其他深空任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像Astrobee這樣的機器人,有能力成為未來宇宙飛船的看護者,在太空人休息時段,高效監控和保持空間站的平穩運行。

相關焦點

  • 印度要送機器人上太空:與俄機器人有「親緣關係」?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8日報導,俄羅斯駐印度大使尼古拉·庫達舍夫表示,印度打算送上太空的人形機器人,與此前俄羅斯「費奧多爾」有「親緣關係」。據《印度報》早前報導,印度打算在載人發射前進行兩次無人發射任務,讓人形機器人代替太空人升空。這兩次無人發射可能會分別在2020和2021年進行。庫達舍夫指出:「我知道,印度航天計劃的主要部分,是為準備落實『加岡揚』(Gaganyaan)任務進行的無人飛行。飛船將搭載某個人形機器人。」
  • 除了載人龍飛船 未來十年美國將發射另外四款載人飛船
    赫爾利說:「載人龍飛船的飛行方式與太空梭差不多,它的表現非常好,我們對這款太空飛行器的性能感覺非常滿意。」 表現很滿意 有個小問題 赫爾利與本肯表示,在攀登軌道的後期階段,載人龍飛船的飛行比預期略有艱難,但他們都很喜歡這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太空旅行,並對飛船與空間站輕鬆對接感到驚訝。
  • SpaceX 載人飛船首發成功:馬斯克的理科式浪漫與載人航天的新起點
    這次代號為「Demo-2」的任務,雖然在 27 日因為天氣原因推遲到了今天,但好事多磨,當獵鷹 9 號火箭把載有兩名太空人的龍飛船,送入預定軌道時,SpaceX 毫無懸念地成為全球第一家有能力將航天員送往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太空公司。
  • 載人「龍」飛船上天
    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火箭在美國佛羅裡達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約3分鐘後,火箭一二級確認分離。發射約9分鐘後,一級火箭成功著陸,經過檢查後,它將用於明年的再次發射任務。按計劃,載人「龍」飛船預計飛行27.5小時,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和國際空間站完成自動對接。
  • 俄費奧多爾機器人開發者否認機器人牽扯國際空間站漏氣中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機器人「費奧多爾」研發單位「人形機器人技術」科學生產聯合公司執行董事葉甫蓋尼杜多羅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費奧多爾」在國際空間站的移動不會導致隨後發現裂縫的艙室受損,因為太空人與該機器人的所有互協作問題都已預先在地球上獲得解決。
  • 天河之舟:載人飛船
    載人航天技術是當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的技術,從1961年4月人類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迄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儘管它投資巨大、周期較長,但它卻吸引了各國的注意力,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大凡國力較強的國家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蘇/俄美走在了這個行列的最前面。
  • 嗨,我是新一代載人飛船
    你們一定聽說過神舟飛船和天舟飛船,想必對我這艘新飛船還不熟悉,載人+載物,我是一款全新的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顧名思義,就是全面升級的天地往返交通工具。需要強調的是,這次亮相的試驗船隻是我的「試驗款」,而不是最終的「定型版」,主要是對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群傘回收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行驗證,並在後續飛船中不斷改進,所以未來的我一定會比現在更完美。
  • 俄航天集團公布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原因,聯盟MS-11將於12月3日升空
    俄羅斯航天集團載人航天計劃執行主任謝爾蓋·克裡卡廖夫31日表示,10月11日俄載人飛船發射失敗的原因,是負責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發生故障,導致運載火箭的助推器未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克裡卡廖夫當天在莫斯科對媒體表示,根據俄調查委員會日前做出的結論,10月11日一枚「聯盟-FG」型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聯盟MS-10」飛船,負責對該火箭助推器與芯一級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工作異常,導致一臺助推器未能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進而引發該助推器撞擊火箭芯一級的燃料箱,致使燃料箱破裂,芯一級損壞,無法繼續執行發射任務
  • 揭秘中國未來載人登月探火「新飛船」
    這次成功發射的試驗船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款」,主要是對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回收著陸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行驗證。從這次成功返回地面的「試驗船」身上可以管窺到面向未來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重大任務需求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強大性能。
  • SpaceX龍2飛船成功載人首飛,世界載人航天迎來第四位玩家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太空精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03時22分,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用自家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龍2載人飛船,成功運送兩名太空人(Douglas
  • 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中國獨立建成完整載人航天體系
    北青報:剛剛您提到,這次新一代載人飛船將應用到將來的載人登月任務中,為何不用既有的神舟系列飛船,而要研發新一代載人飛船?張柏楠:載人登月任務距離遠,返回速度高。要離開地球前往月球,需要用第二宇宙速度往返,速度要達到11.2千米/秒,而神舟飛船只能以第一宇宙速度飛行,即7.9千米/秒,若要以那麼高的速度返回地面,神舟飛船的外形、防熱控制等都不適應。而新一代載人飛船是按照能夠從月球返回的高要求去設計的,飛船能夠到達月球或者更遠的火星,去了要能回來,能夠安全再入。北青報:新一代載人飛船使用了哪些中國獨創的新技術?
  • 俄羅斯向空間站運送人形機器人,將進行太空任務測試
    雖然這僅僅是一個貨運飛船,但機器人還是有模有樣地像個駕駛員一樣端坐著,手握一面小國旗。圖 | 機器人手握俄羅斯國旗(來源:俄羅斯航天局)飛船計劃經過兩天的飛行後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機器人將會在軌道上待上 17 天,扮演著一個人造太空人的角色。據了解,此次發射本身對俄羅斯的載人發射任務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測試飛行,因為從明年開始,俄羅斯的載人發射改用另一型號的聯盟號火箭。
  • 「太空巴士」變「太空貨車」!央視揭秘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相繼發射成功,縈繞中華民族百年的「飛天夢」,取得歷史性突破。眼下,科研人員正在執行著一項全球矚目的全新任務——打造中國空間站。
  • 盤點那些載人上過太空的飛船,神舟載人6次,NASA爆炸2次
    這一期內容,我為你盤點曾經載人上過太空的飛船,回顧一下他們立下的汗馬功勞。 1. 蘇聯---沃斯託克(Vostok)又名東方號 第一個上太空的人,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就是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他於1961年4月12日在沃斯託克號太空艙升空。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承載NASA太空人的SpaceX載人航天系統發射成功這次載人航天任務,被稱為獵鷹9號火箭龍載人飛船二次測試任務(Falcon 9’s launch of Crew Dragon’s second demonstration ,Demo-2),太空人進入太空後,會搭乘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完成相關的任務後,兩位太空人則將繼續乘坐龍飛船返回地球。
  • 9年空窗期後 美國"龍"飛船將首次載人飛行
    這次發射號稱是自美太空梭2011年7月執行最後一次任務以來,美國航天員首次從美國本土升空飛行,也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立18年以來首次載人任務,將使其成為歷史上第一家使用私人製造火箭和飛船將人類送入軌道的公司。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承載NASA太空人的SpaceX載人航天系統發射成功這次載人航天任務,被稱為獵鷹9號火箭龍載人飛船二次測試任務(Falcon 9’s launch of Crew Dragon’s second demonstration ,Demo-2),太空人進入太空後,會搭乘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完成相關的任務後,兩位太空人則將繼續乘坐龍飛船返回地球
  • 「龍」飛船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 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龍」飛船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行,太空旅行的商業化時代或將開啟。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在經過約27.5小時飛行後,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晚11時許,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
  • 美國「龍」飛船首次載人飛天,此舉關係美太空部隊
    自2011年美國宇航局的載人太空梭退役以後,美國沒有可以用於載人航天的飛船,所以不得不拉下臉皮去請求老對手俄羅斯的幫助。在長達9年的時間裡,美國無奈花高價購買俄羅斯飛船的「船票」去自己出資興建的空間站,且處處受到俄羅斯的排擠,讓美國作為全球最強航天國家的面子丟失殆盡。不過美國一直試圖設計並建造一款新的載人飛船用於運送自己的太空人。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人類「終極三問」難不倒我
    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未來這款航天員的新「座駕」,將成為中國航天大家庭的重要成員。那麼,這款新飛船以及這次試驗,到底有啥意義?今天讓它自己告訴你——大家好,我是新一代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家族的一名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