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作者北二環嘟寶
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編制出版社會需要的各類地圖;出版測繪、地理專業圖書和兩專業的教材、教學參考書,以及有關的技術資料和工具書。
↑ 點擊上方「中國測繪學會」
可快速關注我們
地圖——看其表,地理山川、國界城郭、氣象物候,一目了然;觀其內,王朝更迭、民族融合,乃至塵封史諱、宮闈秘聞,暗藏其中。
讀完本篇,你可能會知道:
海洋地理和海洋測繪的飛速發展
我國第一部航海圖《鄭和航海圖》
他是個地圖愛好者——明萬曆皇帝
中西結合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
地圖測繪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影響者——利瑪竇
明朝
永樂年間,朱棣的強力新政,讓天下面貌一新。
可是這並不能讓我們的明成祖的滿意。
他認為在大明之外,天下還有很多番邦異域,只有大明作為天下「宗主」,讓外邦中原朝貢,方能把天朝大國的威嚴與仁德展現出來。
從永樂三年開始,
朱棣派遣宦官「三寶太監」鄭和為正使,王景弘為副使,率水手、官兵兩萬七千八百餘人,乘「寶船」六十餘艘遠航西洋。
這樣的遠洋航行,從永樂三年開始,到宣德六年,有六七次之多。
在下西洋的過程中,明朝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展。
更為重要的是,這項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地理學科的發展,特別是給海洋地理和航海地圖的編繪帶來前所未有的積極影響。
明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湧現出了一批地理學家、地理著作。
如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鞏珍的《西洋番國志》等,
都詳細介紹了下西洋途經諸國的山川地理、民風人文。(這不是我們正流行的遊記嘛!)
都不知道沒關係,但是最奪目的一定要知道!那就是《鄭和航海圖》。
《鄭和航海圖》呈一字形長卷(上圖為局部),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在當時居於世界遠洋測繪領先地位。
全圖以南京為起點,最遠至非洲東岸的肯亞蒙巴薩。
這部地圖長卷「詳列道裡國土,詳而不誣」,船隊所經之地命名精準度很高,包括了西洋的航線和所經各國的方位、航道遠近、深度、礁石或淺灘。
圖中列舉自太倉至伊朗阿巴丹的針路(以指南針標明方向的航線)共五十六線,往返針路全不相同,說明在遠航中地圖為航海技術和航道選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參考。
任性的皇帝通常不太好伺候,尤其是成年親政後,再無老師和家長束縛,就會更加任性。
一個皇帝居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不過是朝臣為了國本爭吵得他心煩而已。這位任性的皇帝就是——萬曆!
雖然我們的萬曆皇帝不太愛「上班」,但是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地圖迷!
在他執政期間,地圖成果數不勝數。
萬曆二年,首輔大臣,也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為了讓皇帝周知天下,造了一座書屏,在上面繪製了《全國疆域圖》,朱翊鈞愛不釋手,專門擺放在文華殿內。
萬曆二十二年,銀山王泮編繪了《中國大地圖》。
萬曆二十五年,沈一貫編繪了《大一統輿圖廣略》。
萬曆三十二年,汪作舟根據羅洪先的《廣輿圖》撰寫了《廣輿考》。
萬曆三十三年,木版刻印出《備志皇明一統形勢分野人物出處全見》。
也許就是張老師(張居正)給萬曆的《全國疆域圖》,激發了萬曆熱愛地圖的潛能。
後來萬曆皇帝又根據張居正的建議,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全國範圍地籍測繪,解決了土地兼併和瞞產偷稅的問題。
大明的地圖已經編繪了很多了,萬曆皇帝又突然對西洋的地圖產生了興趣。(愛好廣泛且還認真研究的都是我們的榜樣呢!)
這時候,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出現了!(此時需要把手機橫過來,或者向右歪頭哦!)
他完美的對地圖進行中西結合,以《寰宇全圖》等世界西文地圖為藍本,並參考《廣輿圖》《大明統一志》等中國輿地圖,繪製了《坤輿萬國全圖》。
圖中東亞地區繪製最為詳細,且改變了歐洲人繪製地圖以大洋洲為中西的做法,將中國置於圖中央。(此處點題!利瑪竇非常懂得變通哦!)
這幅圖為什麼不簡單,因為它實在是包含了太多內容(真是密密麻麻):
圖上還插附有《九重天圖》《天地儀圖》《南北兩半球圖》《日月食及周天黃赤二道錯行小圖》《量天尺圖》等小幅的天文圖和地理圖。
為了標繪出各大洋各大洲的特色,圖側還繪有各種帆船共九艘,鯨、鯊、海獅等海洋動物共十五頭。
南極大陸上則繪有陸上動物共八頭,有犀牛、象、獅子、鴕鳥等。
利瑪竇的自序以及李之藻、陳民志、楊景淳、祁光宗的題跋。
作為傳教士還有印記共計三個,其中兩個為橢圓形,一個為正方形,均是耶穌會的會徽。
在中國期間,利瑪竇做了大量測繪工作,而且使用的是西方的地圖投影法,進行經緯度的精確測量。在來華的三十一年裡,僅世界地圖就繪製了十多幅。
萬曆年間利瑪竇的到來,在中國地圖測繪史上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不僅讓萬曆皇帝和他的大臣重新審視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更改變了中國人的世界觀,中國地圖測繪的繪製法則也開始從傳統走向現代。
明代是中國地圖發展的又一個高峰。
從朱元璋開國到崇禎帝,雖然大明的皇帝都跟玩似的,稀裡馬虎,但地圖的發展進步一刻也沒有停止。
各類地誌、圖經層出不窮,大量的航海、水利、工程、軍事、土地、邊疆、海外等測繪活動和地圖的編繪讓地圖方面的人才儲備生機勃勃。
在明代,重要的地圖專家還有《廣輿圖》的作者羅洪先、《皇明職方地圖》的主要編繪者陳祖綬、《大一統輿圖廣略》的編者沈一貫、《地圖綜要》的作者吳學儼、《籌海圖編》的作者鄭若曾等。
大量的人才推動了地圖事業的發展。西方地圖的傳入和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繪圖法,更讓明代成為中國地圖學的一個分水嶺。
所以最後,當然是為大家揭秘影響了中國測繪的「歪果仁」——利瑪竇。
END
來源: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原標題:《左圖右史 誰主沉浮 | 我要地圖裡中央之國是大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