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最後一公裡」進行實踐創新
利用當地特色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
為貧困地區產業添把勁
為農民收入提點數
......
微言教育推出
「我的2020·教育脫貧攻堅微視頻接力」
特別專欄
今天,一起來看
中國農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的扶貧故事——
中國農業大學
↑↑↑《雲在河邊》
雲南省勐臘縣河邊村,基礎設施落後,人居環境惡劣,教育及醫療資源嚴重匱乏。直到2015年,中國農業大學李小雲教授團隊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河邊村的「極貧」命運。
李小雲教授團隊於河邊村成立了小雲助貧中心,與貧困農民共同生活,在扶貧「最後一公裡」進行實踐創新。通過團隊和村民的共同建設,30多間具有瑤族特色的客居在兩年內迅速建成,農戶的收入大幅提高。
幾年來,團隊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生活、村莊社會治理等方面改變了河邊村這個絕對貧困試點村的面貌。河邊村已成為一個新的業態產業為支柱的、全國有名的脫貧致富村莊。
華中科技大學
↑↑↑《雲上逐夢》
2015年,華中科技大學開始對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全面開展精準扶貧,發揮學校科技優勢,利用當地特色資源和生態環境,以「科技+產業」幫扶模式,育成「純造普洱」品牌,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臨翔區建立檔案貧困戶8397戶,貧困人口達31634人。學校餘龍江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通過科技創新,將當地「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克服困難將科研成果實現轉化,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
自2015年起,學校每年近300人次赴臨翔開展幫扶。2019年,臨翔區高質量通過脫貧攻堅檢查驗收,脫貧摘帽。在鄉村振興的徵程上,學校將繼續與臨翔人民攜手奮鬥,共創美好未來!
中南大學
↑↑↑《情系江華》
中南大學對口幫扶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如何給這個偏僻山區縣的產業添把勁、農民收入提點數,成為學校扶貧隊員們思考的重點。
2019年學校直接投入資金480萬元,協助江華縣在大圩鎮建立500畝中南大學蔬菜種植基地,直接增加長期工作崗位130餘個......通過發展果蔬產業,藉助流轉土地、就近務工、年底分紅等方式幫助農戶增收致富。
2013—2020年,中南大學對江華縣累計投入扶貧專項資金2898萬元,涉及產業、醫療、教育、文化等多方面。2020年江華縣長山村107戶426個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我的2020·教育脫貧攻堅微視頻接力
①中傳、華東師大、山大寫下扶貧路上青春華章
②讓深山看見美好!上海交大、中國地大(北京)、南農大交出這份扶貧答卷
③把農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看北郵、廈大、華中農大師生的扶貧故事
④北大、西安交大、武漢理工用知識的火光點亮夢想
⑤產業扶貧!浙大、川大、東北林大為幫扶地留下致富經
⑥用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相傳!來看北林、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合肥工大的扶貧故事
⑦幫扶地是他們的第一牽掛!華北電力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大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
⑧以藝術特長為脫貧攻堅賦予新能量,中央美院、重慶大學、鄭州大學這樣扶貧
⑨為幫扶地送醫送藥送健康!來看中國藥科大學、中山大學、石河子大學的扶貧故事
⑩支撐起孩子們的大夢想!南開、天大、湖南大學為幫扶地帶來先進教育資源
用星星之火點亮浩蕩前路!看清華大學、電子科大、海南大學的幫扶故事
更多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