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有毒動物」
在食物中毒的案例中,「有毒動物」中毒時有發生,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動物體內含有有毒成分,由於烹調加工方法不當,未能將有毒成分破壞或去掉,或因誤食等。現僅舉較為常見的幾種有毒動物中毒:
牲畜甲狀腺中毒
甲狀腺是一種分泌腺體,位於牲畜喉頭的後部和前幾個氣管環附近,能分泌甲狀腺激素。這些外來的甲狀腺激素隨血液進入人體各部,幹擾人體正常的內分泌功能,特別是嚴重影響下丘腦功能,破壞人體的生理平衡,引起一系列神經精神症狀。人只要吃2—3克就會出現中毒症狀如頭痛、頭昏、噁心、興奮、心悸、多汗、發熱、手指震顫、抽搐等,嚴重者可致死亡。
預防措施:豬的甲狀腺呈深紅色,牛的呈淡紅色,羊的呈暗紅色。甲狀腺素化學性質穩定,需加熱到600℃才被破壞。有關部門出售的肉一般都摘除了甲狀腺,但在集貿市場購買豬、牛、羊頭頸時應多加注意識別,千萬不要將甲狀腺當肉吃。
有些人喜歡以豬頭等作為下酒菜,要特別注意。
-魚類組織胺中毒
魚類組織胺中毒的發病特點是:發病快(潛伏期為0.5—1小時),症狀輕,恢復快。多由青皮紅肉的海魚包括竹莢魚、藍圓、鮐魚、扁舵鰹、秋刀魚、鯖魚、沙丁魚、青鱗魚、金線魚等引起。因這類魚含組胺酸較高,當魚體不新鮮或發生腐敗,在細菌的作用下組氨酸變成組胺,當組胺達到一定量時,食後便有中毒的危險。
中毒主要症狀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加快、脈快、胸悶、呼吸窘迫等,部分病人出現眼結膜充血、瞳孔散大、視物模糊、臉發脹、唇水腫、口和舌及四肢發麻、噁心、嘔吐、腹痛、蕁麻疹、全身潮紅、血壓下降等。重症者可能死亡。
預防措施:選購海魚時一定要注意其新鮮度,並要及時烹製。在處理時,要清除內臟並用水充分浸泡後再進行烹調,烹調時加適量的醋,以破壞組胺。
在醃製魚時除原料要新鮮外,還要加足量的鹽(25%以上)。
其他魚、蝦、蟹及甲魚等水產品不新鮮都可能引起組胺中毒。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