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是現今風靡全球流行樂壇的一位超級巨星,她被國內的粉絲們親熱地稱呼為「黴黴」。
女神黴黴在世界各地的圈粉力不在話下,可粉絲帶給她的困擾也不容小覷。最慘的一點,就是她的豪宅頻頻被入侵:有人到她家狂撒從銀行搶來的錢,有人躺在她的床上……
由於黴黴的寓所經常被狂熱歌迷入侵,雖然她位於比弗利山莊的大宅已經建起了高約2米的圍牆,但仍有一名男子成功入屋。根據新申請文件,她又獲批多建了一道高約4米的圍牆,這下可能連房子都要看不到了吧……
說到狂熱的粉絲,這在音樂界其實是個悠久的傳統。
01
最早的超級巨星
粉絲狂熱現象今天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但是這可不是現代社會的獨創!在一個多世紀以前,一位出身平凡的天才鋼琴家就已經成為了音樂史上的首位超級偶像,他就是活躍於19世紀的鋼琴家——弗朗茲·李斯特!
李斯特
當時社會的媒體傳播力度遠遠比不上現今的水平,但是李斯特憑藉自己天才的音樂創作、超高的演奏技巧,再加上俊朗的外表,成為了風靡歐洲的超級偶像,其粉絲的瘋狂程度一點都不比現在流量明星的追捧者遜色。
浪漫主義時期交響樂音樂會場景
李斯特到音樂廳演奏的時候,後面經常會跟著二十幾輛粉絲的馬車;婦女爭相前往李斯特的音樂會,為他神魂顛倒,甚至當場昏倒;在演奏會現場,粉絲們爭相搶奪他的手帕、手套等個人物品,留作收藏;上流社會的貴婦人更是瘋狂,把自己的金銀首飾大把大把地往臺上扔,聽得一排排集體暈倒。詩人海涅還在1844年創造了一個詞語——「李斯特狂熱」,來形容這不可思議的音樂會魅力。
02
那些高大上的大型追星現場
其實除了做偶像以外,許多音樂家自身也是一個忠實的小迷弟,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的大型追星現場。
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序曲、鋼琴小品《無詞歌》等等,還建立了萊比錫音樂學院。但是他同時也是大師巴赫的忠實崇拜者,挖掘並親自指揮上演了巴赫已經沉睡近百年的名作——《馬太受難曲》。從此,巴赫音樂中的藝術價值才能被世人更多的了解。
巴赫
而巴赫本人,被尊稱為「現代音樂之父」,是巴洛克時期的德國音樂巨匠,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也有著自己崇拜的偶像。在巴赫還在阿恩施塔特的教堂裡擔任管風琴師職務時,他利用假期步行了近300英裡的路,只為去聽管風琴家布克斯特胡德的音樂會,結果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大大超出了假期的時長,結果被教堂解聘了。
而德國另一位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作曲家勃拉姆斯,則是貝多芬的忠實擁護者。他的音樂風格受貝多芬的影響極大,堅持創作應該回歸古典主義。而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會帶有貝多芬的痕跡,其中《第一交響曲》也被稱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而勃拉姆斯本人也被稱為「貝多芬衣缽的繼承人」。
勃拉姆斯
與比較守舊的勃拉姆斯相比,與他同時期的另外一位德國音樂家——華格納則完全站在了蹺蹺板的另一側。雖然同樣奉貝多芬為正宗,但華格納卻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革新者。他的半音化和聲與樂劇也使他成為了和勃拉姆斯完全相反的「先鋒派」,這兩種風格和他們的擁護者也時常會在報紙上撰文相互攻擊,在舉辦慶典時相互排斥等等。
華格納於萊比錫出生的地方
講到華格納,他也有一個著名的小迷弟——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這位國王也是我們所熟悉的茜茜公主的表侄,他們二人之間也有著非常深厚的情誼。這位年輕的國王非常喜愛藝術,著名的天鵝堡就是他所修築的。這座洋溢著浪漫氣息的城堡結合了拜佔庭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的特色,而它的造型也成為了迪士尼城堡的設計原型。
電影《茜茜公主》劇照
華格納的前半生都在到處漂泊,經濟非常困難,還數次被通緝。1864年他再次破產,被迫離開維也納,此時也迎來了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一年,路德維希二世繼承了王位,他立即召來華格納,表示願意替他還清債務,並且發放薪俸給他。在他的資助下,華格納終於擺脫了經濟上的困擾,得以潛心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