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小滴也是抗菌利器—新聞—科學網

2020-12-17 科學網

 

在人體細胞中,微小的脂肪滴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有助於人體抵禦細菌感染。到目前為止,這些液滴被認為存在於細胞最脆弱的部分。

脂滴存在於所有複雜生物的細胞中。它們儲存生物必需的營養素——脂肪和其他脂類。在人體中,被稱為脂肪細胞的特殊細胞以脂滴的形式儲存身體脂肪。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Robert Parton說,多年來,生物學家認為脂滴只是「一種惰性結構、一個儲存場所」。但事實上,它們也含有具備廣泛功能的蛋白質。

當細菌侵入動物細胞時,它通常以脂滴為食。「這是獲得細胞內脂肪的一個很好的來源。」Parton說,但動物細胞似乎找到了扭轉上述局面的方法。

在人類和病原體數百萬年的鬥爭中,細胞並未坐以待斃。

Parton研究小組對小鼠和人體細胞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們近日在《科學》發表文章稱,脂滴攜帶一系列參與免疫反應的蛋白質。當危險的細菌進入細胞時,後者會釋放化學警報信號,激活脂滴上的免疫蛋白,從而殺死接近脂滴的任何細菌。

Parton解釋道,細胞已經把它最脆弱的部件之一武裝起來,把脂滴當做一個蜂蜜陷阱,吸引細菌,再用其中的免疫蛋白質殺死這些有害闖入者。

但目前為止,證據只表明脂滴可以對抗細菌,尚未發現它們能對抗病毒的跡象。

此外,有些細菌可以逃過脂滴的攻擊,而它們通常是人類所熟悉的病原體。「比如沙門氏菌,據我們所知,這種機制並沒有造成該細菌的死亡。」Parton說,因此,找到哪些細菌可以在脂滴攻擊下生存,和其逃避攻擊的方式十分重要。

從長遠來看,Parton希望利用脂滴的免疫活性幫助治療傳染病。「最終的目標是利用這些知識對抗細菌的耐藥性,並將其作為我們對抗細菌『武器庫』的一部分。」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y808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在月球「鑽土」,嫦娥五號用了啥「利器」?—新聞—科學網
  • 日本獅王借力「電商」首次在中國銷售健康食品—新聞—科學網
    (鄭玉龍/攝) 科學網廣州訊(記者朱漢斌 報導)在國內消費者對健康食品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尤其是隨著跨境電商、海淘代購的興起,國外保健品牌爭相進入中國市場。在去年的「雙十一」當天,保健食品類目網上銷售排名前三的均為海外跨境品牌。
  • 虎鯨死亡,人類難辭其咎—新聞—科學網
    其中,營養不良是造成虎鯨死亡的原因之一,許多虎鯨看起來非常消瘦或瘦弱,並出現一種叫做「花生頭」的症狀,即頭部後側的脂肪減少。 營養不良可能是人類活動的結果。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會減少虎鯨能夠捕獲到的食物數量,汙染也會在虎鯨體內積聚,削弱它們的免疫系統。 「虎鯨生活在從北極到南極的每一片海域中,這很難概括,但我們可以說,對野生虎鯨健康最大的威脅是人類的接近。」
  • 科學家破譯老鼠「語言」—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0-0584-z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0906/1026-2296-2020-27-6-348-352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出版—新聞—科學網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
  • 中國科學報社2021年畢業生招聘啟事—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報社是中國科學院下屬唯一新聞媒體單位。
  • 幻影旅團的清理大師—具現化系獵人小滴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旅團一位女成員——小滴。動漫裡的小滴是一個帶著眼鏡的短髮少女形象。小滴容貌清純,可愛中透著一點呆萌,總是身著一件高領黑色毛衣,胸前帶著一個十字架,不過最搶眼的還是她那性感迷人的身材。
  • 中國學者獲評天文期刊最佳審稿人—新聞—科學網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幻影第8人,旅團裡的大眼萌妹——小滴
    小滴小滴,是出自日本漫畫家麻將達人的作品《全職獵人》(《Hunter X Hunter》)中的角色,幻影旅團團員,團員號碼具現化系能力者,小滴在旅團主要負責旅團的善後、搬運工作,因為她的主要念能力是以念能力具現化的吸塵器—凸眼魚!凸眼魚可以依照小滴的命令吸入任何東西。其實小滴看上去其實更像一個鄰家女孩,完全不像是旅團成員。
  • 新冠肺炎小鼠模型成功模擬人感染特徵—新聞—科學網
    「我們急需一種小型動物模型用來模擬COVID-19患者身上觀察到的臨床過程和病理特徵,而本次研究開發的動物模型無疑是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的一件利器。」研究通訊作者之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NIFDC)研究員王佑春表示。
  • 最強大超新星現身—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 /s41550-020-1066-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美國進口白鯨引爭議—新聞—科學網
    美國動物福利研究所的科學家Naomi Rose表示,對根據《聯邦信息自由法案》獲得的數百份政府文件和電子郵件的審查結果發現,「這一過程可能會迫使低層員工批准這一申請,儘管這對這些鯨魚來說是最好的,也是法律允許的。」 Rose說:「如此激烈的遊說是為了在《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下,獲得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的許可,是前所未有的。」
  • 太陽指引「帝王」遷徙—新聞—科學網
    20多年來,北美各地的科學家愛好者對100多萬隻帝王蝶進行了標記,這些蝴蝶每年秋季飛往南方,這也是自然界最神秘的遷徙之一。
  • 國際空間站發現奇異物質—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346-1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新聞—科學網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PCOS也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所以部分患者還會伴有代謝異常,如胰島素抵抗、肥胖、血脂異常等」。 截至目前,全世界研究並未揭示PCOS病因。因其常表現為家族群聚現象,多數學者認為,遺傳在PCOS發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不過,PCOS的表現還受到許多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胎兒期和青春期暴露於高雄激素水平的環境、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等。
  • 變白的頭髮還可逆轉—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1/2020.05.18.101964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太陽CNO聚變循環產生中微子—新聞—科學網
    在相應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Gabriel Orebi Gann說:「博瑞西諾合作組織的工作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地全面認識太陽和大質量恆星的形成,或許會定義未來幾年這個領域的研究目標。」
  • 中國科學家破解光合作用最重要「超分子機器」—新聞—科學網
    5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首次解析了菠菜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膜蛋白複合體(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高精度三維結構。該項研究工作於北京時間5月19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作為長篇主題論文(Article)在線發表。
  • 歐空局推遲火星探測計劃—新聞—科學網
    3月12日,歐洲空間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局長進行會晤,並在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這一決定。 儘管準備工作幾近就緒,「但我們不能走捷徑」,歐洲空間局局長讓·沃納表示,「今年發射意味著犧牲必要的測試。做出這一決定非常艱難,但我們相信這是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