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鑽土」,嫦娥五號用了啥「利器」? |
中科院金屬所為嫦娥五號月球鑽土製造鑽杆 |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一天前,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工作。
《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獲悉,月球鑽取採樣機構中的關鍵部件—鑽杆及其結構件是由該所馬宗義團隊研製的碳化矽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製成,其輕質、高剛度、高強度和耐磨損等特點,滿足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苛刻工況下的採樣需求。
據了解,採樣機構中搭載的2.5米長深孔鑽取式採樣器負責鑽入月壤取樣並送到上升器中。複雜的月壤構成、劇烈的環境溫度變化、苛刻的輕量化要求,對鑽採機構結構件的重量、強度和耐磨性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其中鑽杆要鑽入月壤深處,對材料的要求更加苛刻,常規金屬材料無法滿足製備要求。
鋁基複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強度、高模量、耐磨損等優異特性,是替代鋼、鈦、鋁等傳統金屬製備鑽杆的理想材料。然而,傳統鋁基複合材料強韌性匹配差,其穩定性和可靠性難以滿足鑽採機構苛刻的工作環境和「萬無一失」的質量要求。
馬宗義團隊通過研發鋁基複合材料大尺寸坯錠及多道次變形加工工藝,研製出高強韌鋁基複合材料擠壓棒材、鍛件和厚壁管材,實現材料性能和穩定性的大幅提升。尤其針對鑽杆用材開展材料高取向微觀結構設計,在保證耐磨性的同時,實現材料高強塑性匹配,先後突破了複合材料內孔高精度、高直線度加工、熱處理強化與矯直等關鍵技術,研製的鑽杆耐磨性和強度可與鋼材媲美,實現減重65%,解決了月壤鑽杆「無材可用、有材難加工」的困境。鑽杆的成功研製為嫦娥五號鑽採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撐。
鑽杆鑽取過程(中科院金屬所供圖)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