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為中國帶回月球第一抔「土」,其意義何在?

2020-12-24 澎湃新聞

嫦娥五號飛船收集了有史以來返回地球最年輕的月壤,幫助科學家們梳理月球歷史的奧秘。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嫦娥五號是中國迄今為止最複雜、最雄心勃勃的航天飛行,它所做過事,四十多年沒有太空飛行器完成過,即抓把原生態的月壤並帶回地球。

北京時間11月23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與火箭分離後,嫦娥五號通過推進器進行了為期4天的飛往月球之旅,之後,在一個名為呂姆克的火山附近著陸,大概方位在月球正面的西北地區。在那裡,著陸器從月球表面鑽取樣品並封裝。

取樣工作完成後,著陸器上的上升器起飛,攜帶2千克月球物質樣品,發射迴繞月軌道。在繞月軌道上,軌道器將封裝好的樣品回收,返回地球,以極高的速度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降落內蒙古。至此,為期大約23天的航天探月取樣任務完美收官。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行星科學家肖龍教授說,這些月球樣品「毫無疑問會為我們提供更多有關月球歷史的知識」。特別的科學意義在於觀察月球的火山活動。

科學家們一度認為,在45億年前月球形成之後,火山活動持續了10億年多一點。現在,研究月球上隕石坑的科學家們認為,更晚近的時期,巖漿還在一些地區繼續噴發和流動,抹去了一些早期隕石坑的痕跡,留下了年代較近的火山巖。

肖龍教授說,嫦娥五號帶回的巖石「將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月球的火山歷史持續了這麼長時間,原因是什麼,具體什麼過程」。

中國2004年批准立項嫦娥探月計劃,嫦娥五號是這個計劃中人們期待已久的一個篇章。在設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時,就為這個任務考慮了。中國研製成功這款火箭,並實現了很多技術突破(使用了中國最強大的發動機,優化了結構設計)。

中國探月工程LOGO

現在,這項雄心勃勃的探月任務終於完成了,中國在探測月球的全球新時代邁出了大膽的一步。

「世界上,計劃著航天旅行的國家似乎都把月球看作是一個值得長期探索、有開發和定居潛力的地方。」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榮休教授、太空歷史學家約翰•羅格斯登(John Logsdon)說。

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榮休教授、太空歷史學家、作家約翰•羅格斯登

月球樣品的價值

人類上一次從月球帶回樣品要追溯到久遠的1976年,完成此舉的太空飛行器是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那次任務直接從月球表面向地球發回了170克月球物質樣品。然而,對標更為複雜的美國的阿波羅計劃(總共從月球上收集了382千克樣品),嫦娥五號在月球軌道上的交會和對接操作也頗有阿波羅號的神韻。

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在1976年完成了人類上一次從月球帶回樣品的任務

然而,阿波羅號所取的樣品都超過了30億年。肖龍教授說,嫦娥五號的目標是收集20億年以內的樣品,這樣科學家就能研究月球上近期火山活動,月球上年代較晚的巖石形成於這些火山活動過程中。

嫦娥五號降落的呂姆克山附近高出風暴洋約1100米。風暴洋是過去巖漿活動形成的火山巖平原,是月球上最大的玄武巖平原。月球上這樣的平原就是用肉眼遙望月球看到的黑暗色斑塊,被稱為「月海」。呂姆克山的一些巖石被認為比其他所有的月球樣本要年輕得多。

嫦娥5號著陸點呂姆克山

然而,月球的火山歷史並不是嫦娥五號試圖解決的唯一謎團。

布朗大學的行星科學家詹姆斯•黑德三世(James Head III)說,嫦娥五號選擇的著陸區域可以「驗證各種關於月球的基本假設」。

通過對呂姆克山附近巖石和土壤的礦物學研究,可以幫助揭示為什麼該地區的某些元素——鉀、稀土元素和磷——濃度的反常,以及由釷和鈾元素造成的強放射性異常。

「有一些非常好的基礎性問題需要回答,這些問題將極大地改變我們對月球的看法。」黑德三世教授說。

嫦娥五號還可以幫助校準整個太陽系的時間標尺。一個地區隕石坑的大小和數量,可以提供有關該地點年齡的線索,因為隕石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某預估的速率累積。

測定月球樣本的年齡不僅可以更準確地確定月球表面的年齡,對比太陽系其他天體與月球上哪個部分坑坑窪窪的程度類似,可以推斷這些天體的年齡。

新的年代分析「可能會對我們的近鄰行星的形成理論和假設提出潛在的挑戰,並提出新的問題。」美國聖母大學的月球地質學專家克萊夫•尼爾(Clive Neal)說。

樣品後續如何處置

抵達地球後,這些珍貴的樣品將被裝在一個密閉容器裡,送往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天文臺的中國月球樣品實驗室。該實驗室的科學家將研究樣本的礦物和化學組成,包括測量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豐度,以精確地確定它們形成的年代。

肖龍教授說,嫦娥五號探月對中國月球和行星科學界來說是一件大事。「我們做研究有了新的月球樣品,並且是我們自己的……這將激勵年輕的學生和科學家從事行星科學和航天探測。」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樣品是否會與中國以外的科學家分享。歐洲空間局國際合作負責人卡爾•伯格奎斯特(Karl Bergquist)說,歐洲空間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已經就向其他實驗室分享樣品進行過討論,但尚未達成協議。

不過,伯格奎斯特說,歐洲空間局將參與嫦娥五號探月,「在探月的關鍵開始階段提供深空網絡的支持,後面在關鍵階段還提供備份支持」。

從月球取樣到載人登月,從月球到火星

嫦娥五號以類似阿波羅的方式收集月球樣本,表明中國正在為更雄心勃勃的航天任務開發所需的技術。羅格斯登認為:「嫦娥五號只是中國長期計劃中的系列無人探月航天任務中的一個。」

在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月球軌道飛行器、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成功發射後,中國已經制定了針對月球南極的進一步探測計劃。等嫦娥五號成功地完成任務,嫦娥六號將嘗試從月球南極取樣。月球南極是科學家特別感興趣的區域,因為那裡可能有大量冰,還有太陽系中最大的隕石坑之一,南極–艾特肯盆地。

更高級的嫦娥七號和八號也將計劃在月球南極附近地區著陸,並分析該地區的地質成分,測試新技術,包括檢測和提取化學物質,如水和氫,這些技術未來的載人登月可能用得上,還會在月球表面測試3D列印技術。

長期目標是在2030年左右建立一個國際月球科研站,以支持機器人探月和最終要實現的載人探月。

羅格斯登說:「載人探月和機器人探月相融合,最終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為了在載人航天方面獲得更多經驗,中國將於2021年開始在近地軌道上建造天宮號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設計壽命約為10年,為中國將人送往更遠的太空,積累寶貴的經驗。

嫦娥探月工程也為未來探測其他行星的航天任務奠定了基礎。中國已經在前往火星的路上有了一個名為「天問一號」的軌道飛行器和火星車,將研究這顆紅色星球的化學組成、磁場和地表結構。

中國航天事業2020年代末的一大目標是,去火星上採樣並帶回地球,嫦娥五號是實現這一大膽任務的關鍵一步,也是實現近地小行星採樣任務的關鍵一步。

「探測能力的增強,」肖龍教授說,「也是在為探索太陽系鋪路。」

資料來源:

China's new moon mission returns the first lunar samples since 1976

↓分享

↓點讚

原標題:《嫦娥五號為中國帶回月球第一抔「土」,其意義何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一些國際組織對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表示祝賀。國際電聯祝賀嫦娥五號回家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第一時間向中國政府發賀電,祝賀嫦娥五號回家。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資料圖)趙厚麟指出,從月球採樣返回地球,這是中國的第一次,也是全世界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意義非凡。「在過去的23天裡,嫦娥五號在太空展示了超群的技藝和中國智慧,令人嘆為觀止。」
  • 環球聚焦:「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一些國際組織對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表示祝賀。 國際電聯:祝賀嫦娥五號回家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第一時間向中國政府發賀電,祝賀嫦娥五號回家。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圖片來源:CCTV截屏)文/張淼12月17日凌晨,歷經19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嫦娥五號返回地面動畫模擬畫面。(圖片來源:CCTV截屏)文/張淼12月17日凌晨,歷經19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凌晨1時59分,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地,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 嫦娥五號剛發射成功,NASA第一時間發聲,拐著彎讓中國「還土」?
    此次嫦娥五號將不僅僅登陸月球,還承擔著帶回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的任務,而這將不僅僅是中國的成就,也是全世界航天的一大成就,引起也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同時各方態度也各有不同。歐洲航空局在表達了對中國的祝賀後,宣布歐空局跟蹤站網絡將為嫦娥五號後續的進程提供支援。而與歐洲航空局相對的,就是美國航天部門了。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從人類登月歷史來看,在1969年至1976年期間,美國阿波羅」完成了6次載人登月,蘇聯「月球號」完成3次無人登月任務,分別帶回了月面300多千克和300多克樣品。在那之後,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獲得過月球樣品,直至嫦娥五號再次重啟探索月球之旅。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中國的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任務也進入尾聲。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對於嫦娥五號來說,這僅有一次的機會,要求它邊飛邊找一個合適的落點,這個過程的難點就是要精準;然後完成全程自主跳傘,難點就是要平穩,不翻倒也不陷落。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院長 張洪太:落得非常穩,為我們後面整個的鑽採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而中國探月工程則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再入方式——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大氣層時,速度通常為每秒約7.9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而嫦娥五號從月球風馳電掣般向地球飛來,速度接近每秒11.2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每秒3公裡多的速度差,帶來的力道大不相同。
  •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背面土壤,美國科學家急了:讓我看看
    創造歷史,嫦娥五號帶回月球背面土壤。中國登月艙於周四返回地球,帶走了40多年來第一批來自月球的巖石和碎片。官方媒體報導,凌晨2點(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800)後不久,嫦娥5號探空儀的膠囊降落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四子王地區。太空艙較早脫離其軌道飛行器模塊,並從地球大氣層反彈以降低其速度,然後才通過降落傘降落並漂浮到地面上。
  • 44年來首次採集,號稱無價之寶,嫦娥五號帶回的4斤土裡有什麼?
    近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再入大氣層,攜帶兩千克月壤樣本返回地面,這是自冷戰時期太空競賽結束以來,44年來人類首次採集的月壤,號稱無價之寶,在嫦娥五號平安降落之後,帶回的這些月壤到底有多珍貴,這4斤「土」裡,到底都有什麼?這些帶回的月壤又有多珍貴呢?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將帶回中國採集的第一杯月壤
    最胖與最重的「強強聯合」此次擔任「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這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第五次護送「嫦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航天迷們親切地稱為「胖五」。之所以稱它為「胖五」,就是因為長徵五號在長徵系列火箭中芯級直徑最大,是中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的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
  • 嫦娥五號月球挖的「土」,為何世界各國沸騰了?
    嫦娥五號在月球挖了兩公斤「土」,為什麼老外那麼緊張呢?這次我們帶回來的圖案確實是不同凡響的。嫦娥五號探索的和取樣的位置非常特殊,是人類的探測器從來沒去過這個地方, 位於月球北部 叫呂姆克三的地方。這個地方直到十到十五年前才停止火山噴發是月球上呢最年輕的區域。
  • 「嫦娥玉兔」探月記|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
    「嫦娥玉兔」探月記 | 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探月記 | 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嫦娥四號:小兔子你可別調皮啦!五妹這次來的目的可不是咱們所在的月背,她是有「重任」在身呢,對吧,五妹? 嫦娥五號:是呀,小兔子。我的任務是要在月亮上挖點土,然後從月球上起飛,要帶著這些土返回到地球。再把珍貴的月壤送到師父們的手中去做研究呢。 玉兔二號:啊?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將帶回2公斤「月球寶貝」,是按地球還是月球重量計算?
    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到達月球,正在採樣過程,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國人和世界很多人的心。大家都知道,嫦娥五號的主要任務是採集帶回月壤和月巖2公斤,那麼這2公斤是地球重量還是月球重量呢?不少人有這種疑惑。因為地球上2公斤的重量,在月球上只有0.33公斤。這是怎麼回事呢?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返回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在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嫦娥五號海南文昌發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4個重大首次的突破:
  • 嫦娥五號攜月壤起飛 中國飛鶴等你載譽歸來
    探月採土  ——  嫦娥五號多維突破只為一抔「最貴的土」  作為探月工程中最關鍵的探測器,嫦娥五號將完成我國首次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但把月球的「土特產」帶回地球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探月任務。
  • 中科院金屬所為嫦娥五號月球鑽土製造鑽杆
    中科院金屬所馬宗義介紹為嫦娥五號月球鑽土製造鑽杆。 沈殿成 攝中新網瀋陽12月4日電 (沈殿成)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工作。其中月球鑽取採樣機構中的關鍵部件—鑽杆及其結構件是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馬宗義團隊研製的碳化矽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製成,其輕質、高剛度、高強度和耐磨損等特點,滿足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苛刻工況下的採樣需求。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負責嫦娥三期工程「採樣返回」任務的中國首顆月球採樣返回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