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東野圭吾的作品《沉睡的人魚之家》。
和往常的推理小說不一樣,在這本書東野圭吾揭示了死亡的終點,另讀者們陷入了沉思,死亡究竟是不是終點呢?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面前的恐懼,這抒寫著一場超越死亡的母愛。
小說的開始小主角瑞穗,因為溺水送醫不及時導致了腦死亡,也就是心臟跳動,但是卻像是一個植物人一般,原本打算離婚的燻子,因為瑞穗的狀況不得不重新坐在一起,經過討論燻子決定撫養起女兒。
一個已經沒有任何動作,不能思考的植物人,明明可以將身上的器官捐獻給更好的人,可是燻子並沒有這樣做,該說是自私還是偏愛呢?如果換做是你的女兒,有那麼的一線生機或許你也會像燻子一樣。
瑞穗就這樣開始了植物人的生活,燻子每天都會用著機器的協助,幫助瑞穗肌肉活動,為的就是不會導致肌肉萎縮的情況,可她還是植物人,一個任人擺布的植物人,就這樣燻子守護了女兒整整三年的時間。
她讓死去的女兒活下去,只是因為她並沒有來得及向她告別,即使女兒長得再好看,在聰明,隨著年紀的增大腦死亡的結果也是增大的,最後的結局燻子跟自己的女兒進行了告別,也進行了器官的捐贈。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偏執的母愛,即使到了最後瑞穗並沒有活下來,但是也讓燻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放鬆,不是瑞穗走了,而是燻子放下了,母愛超越一切,甚至執著,有些人不理解或許沒有站在母性的角度看待。
這本書的出現,也引起了許多的熱議,腦死亡究竟是不是能夠判定腦死亡呢?生命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最終的燻子妥協了社會,放棄了執著讓女兒的器官在他人身上留下。
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從現在做起。以上就是今天書本的內容,對於這本書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觀點、想法、點讚、關注,另外如果你們有什麼好書,也可以向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