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魚之家|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

2020-12-14 csyhah

閒來無事的時候喜歡看東野圭吾的小說,不僅能夠體會刺激的劇情走向,身臨其境的情節發展,還能夠透過文字看到人性的醜惡。最近看了一本書《永遠的人魚之家》,不同於以往的東野圭吾式風格。他並沒有從殺人案件來剖析人性本質,而是用一個悲傷的故事來講述一個母親對孩子極致的愛.......

故事發生在一個夫妻貌合神離的家庭,播磨夫婦因為彼此性格的不合早已在策劃離婚一事,然而就在一切都要完成之時。他們突然接到愛女瑞穗因為幫朋友撿戒指,手指卡在下水道口而不幸溺水昏迷的消息,當他們趕到醫院,發現瑞穗昏迷不醒,但是心臟仍在猛烈的跳動。醫生告訴他們,瑞穗可能是植物人狀態了,諮詢他們關於器官捐贈的事宜,並讓他們來決定是否為瑞穗做腦死亡判定。換一種說法就是要讓父母做是否判定瑞穗死亡的決定。

播磨夫人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換做是天下的任何一位母親,估計都很難下定決心來掌握女兒的生死,甚至是判定腦死亡。最終播磨夫人難以接受讓瑞穗離開自己,於是沒有同意做腦死亡判定,而是帶著一直「沉睡」的瑞穗回家了。

瑞穗就這樣在家裡生活了兩年,這期間播磨夫人聯繫播磨先生公司裡的下屬為瑞穗定製了一套工具,通過電力讓瑞穗有表情,甚至能夠伸手,這一系列的舉動讓家人們都難以接受,尤其是小兒子下人。十歲的他因為姐姐的古怪舉動被學校裡的人欺負,最終在他十歲的生日上爆發了,把播磨夫人盡力維持的假象戳破。事情也最終發生了不可想像的逆轉。

人生中會做很多選擇,但在文章裡播磨夫人的選擇可以理解為對女兒深切的愛意,亦可以理解為以此來逃避女兒已經無法再醒來的事實。真正的死亡是遺忘,當你最親近的人不再回憶起關於你的點點滴滴,那麼即使你還活在世上,也和死亡沒有什麼區別了。

東野圭吾從第三視角講述了這個令人唏噓的故事,而最小的兒子播磨下人爆發的片段引人深思。當自己心愛的姐姐已經不能再醒來,只是依靠電機械來支撐,他的心裡會有多大的傷害。而播磨夫人對女兒的執著也導致忽視了小兒子的內心真實想法。

不過好在,故事的最後,播磨夫人在夢中與曾經固執的自己和解,而瑞穗的情況惡化最終離開了人世,幸運的是,所有的朋友和愛她的人都會永遠記住她。

也許會有人認為播磨夫人的愛不能夠理解,但我想,普天下任何一位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什麼意外,如果有一種方式能夠讓孩子永遠留在身邊即使她不會說話不會睜開雙眼不會有反應。但是每天一醒來我仍然可以像往常一樣看到我最心愛的女兒的臉,又有哪位母親不願意呢?另外,即便肉體可能不在人世了,但只要最親近的人覺得你的靈魂在,那麼就一定會在。

相關焦點

  • 《沉睡的人魚之家》|重新定義死亡,是執著與妥協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死亡是一個瞬間,其實死亡是一個過程!————東野圭吾《沉睡的人魚之家》是一本直視死與生的書籍,比起生死明確的離別小說,它探討的是比死亡更殘忍的題材:身體機能存在而腦幹被破壞的「腦死亡」。
  • 《沉睡的人魚之家》:一場偏執的母愛
    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東野圭吾的作品《沉睡的人魚之家》。
  • 《沉睡的人魚之家》: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限
    噹噹新書熱賣榜  腦死亡=死亡嗎?如果你最親近的家人不幸腦死亡,你會願意放手讓他安心地到另一個世界去嗎?讓失去意識的人繼續活著,是不是有損生命的尊嚴,算不算一種加害?結束一個腦死亡患者的生命是不是謀殺?
  • 《沉睡的人魚之家》探討人類死亡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死亡是一個悲傷的話題,同時也是一個嚴肅的話題。那對於人而言,到底什麼是死亡?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因為當事人的死亡,並非由他自己說了算!說句俗話,你說了不算,被人說了算!然而根據其小說改編的電影《沉睡的人魚之家》,卻沒有絲毫推理的痕跡,本片著重探討了「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筱原涼子飾演媽媽薰子,西島秀俊飾演爸爸播磨和昌,這對夫妻的婚姻瀕臨破裂。女兒瑞穗在泳池中意外溺水,被醫生判定為接近腦死亡,薰子和和昌痛徹心扉,但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
  • 《尋夢環遊記》: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不要忘記他們!
    它用燦爛和美好為你講述一個關於生與死、夢想和家庭的故事,可以將溫暖的力量愛的力量穿越死亡,迪士尼電影實在是治癒,一點不好的都沒有!《尋夢環遊記》是在米格尋找音樂夢的基礎上,講了一個家庭大團圓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墨西哥的一個小鎮上,小男孩米格生活在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長輩慈祥、衣食無憂。做鞋這門手藝在他們家代代相傳,而他偏愛音樂,不被家人支持。
  • 《沉睡的人魚之家》——東野圭吾
    「幸福並不是只有一種,而是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只要你覺得幸福,別人就無可置喙。」 這個世界上,幸福的標準有很多,因為幸福的定義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覺得回家能喝上一碗暖湯,有的人覺得今天能得到這個月的工資。 只有你覺得自己幸福了,別人的看法也就算不得什麼了。
  • 奧斯卡緬懷高以翔 網友紛紛感嘆: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奧斯卡緬懷高以翔 網友紛紛感嘆: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時間:2020-02-10 13: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奧斯卡緬懷高以翔 網友紛紛感嘆: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赫然出現高以翔的身影,在緬懷已逝電影人的畫面中,高以翔的影像信息讓人感慨萬分
  • 清明節跟孩子談死亡與愛: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比如,只有直面死亡,確認人生的有限,我們才能去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而擁有對生命的真誠的理解,所謂向死而生之類……但是對於一個尚在童年的孩子而言,說教性的答覆毫無意義。但讀繪本和童話卻很有用。後來菜蟲讀一年級了,在一個培訓學校裡,他發現了這本《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因為幾年前讀過,很眼熟,就一個人靜靜翻完。
  • 死亡並不是終點,科學家對這句話的解讀,真實的令人害怕
    「活著的盡頭是死亡。」這句話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理解,大致上分為三派:有人認為當人體停止了生理活動,就是死亡,這是偏物質的。有人認為當意識被抹去,記憶丟失,人格不存在,那就是死亡,這是偏重意識的。當然還有第三派,認為前兩派的觀點都是錯的,這句話本身就是錯的,第三派認為,死亡並不是終點。
  • 《沉睡的人魚之家》:關於生死,既有法理的詰問,更有倫理的溫情
    在《沉睡的人魚之家》裡,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對「腦死亡」作出了深度思考。一方面,他冷靜理性地從醫學角度分析,認同「腦死亡」是一種確定的死亡狀態。另一方面,他對腦死亡者的親人希望亡者能奇蹟醒來的想法,抱有極大的同情。即使世界陷入瘋狂,我也有要拼死守護的人,即使全世界認為我才是瘋狂。
  • 東野圭吾《沉睡的人魚之家》:既然錢救不活命,就換個思路延續命
    和昌和薰子來自東野圭吾的《沉睡的人魚之家那一刻,我明白了《沉睡的人魚之家》命名的意義,瑞穗就是那隻「美人魚」,坐在輪椅上無法走路,靠父母的執念,被保護在大宅子中。薰子的執念確實很深,越是回憶女兒過去的種種,越是不願放手讓女兒離開。沒有人理解她的執念,公公說她為了「自我滿足」,把瑞穗變成了機器人;妹夫吐槽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讓人覺得不可理喻;兒子向他嘶吼:「姐姐已經死了!」
  • 《沉睡的人魚之家》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東野圭吾的書大多都是一開始便設定各種懸念,到最後給出一個不管讀者是否能夠接受的解釋,然後收工,不確定是因為他本人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敘述故事,亦或是這種寫作方式會俘獲讀者甚多,總之,這本《沉睡的人魚之家》也同樣逃脫不出這樣的布局。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尋夢環遊記》
    《尋夢環遊記》不是一個單純的驚險故事,而是用了無數動人的細節,表達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被家人牽掛和支持,是多麼幸福和重要的事。它就是一個立體的套盒,層層推進,把陳舊的親情主題詮釋出了新意和高度。米格爾為了回到現實世界,他需要得到故去家人的祝福儀式。
  •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
    買了好久的沉睡的人魚之家今天才算看完,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裡面的許多專業名詞很晦澀難懂,並沒有太多的興趣,看到後邊漸漸被吸引。最後瑞穗走的時候看的鼻子一酸,慶幸最後她的器官移植給了文章開頭引出故事的誤以為瑞穗睡著了的男孩,大概這也許就是冥冥中的註定,善良的人也得到了幫助。
  •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有可能死亡是另一種「開始」嗎?
    所以科學無法解釋的並不是不存在,所謂的科學知識放下的科學論證結果稱之為科學。未來的科學說法以及無法科學論證的事實,不代表不會發生或存在!死是一種解脫!我似有經勵!但要看是什麼死法!有一次我溺水,那種感覺靈魂都要衝出來了感覺很難受!
  • 動漫《人魚之森》你有沒有那麼一刻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
    感受下不老不死的人生究竟有多爽。 動漫《人魚之森》是日本漫畫家高橋留美子1984年在《周刊少年Sunday》發表的連載作品。以永恒生命為主題,以擁有不死功效的人魚肉為主線,擁有不老不死的男主角所見所遇推動故事發展。
  • 動漫《人魚之森》不老不死的人到底活多爽?
    感受下不老不死的人生究竟有多爽。原來女主是人魚村的人魚用來餵養的不老藥,在等著真魚長大吃了人魚肉沒有變成怪物的話,就會把真魚吃掉。湧太的到來讓他們很惶恐,幾個老婦人就把湧太亂槍刺死,扔到了他們村裡的山洞裡。後來男主復活,救走了真魚,在他們的山洞裡他們看到了很多和湧太同伴吃了人魚肉後變成的怪物一樣的東西,原來真魚不是那群老婦人養的第一個人類女孩,只是是第一個吃了人魚肉還能完好無損的人。
  • 《旅程終點》影評:唯有死亡才是旅程終點
    這種會讓身處其中的士兵感到疲憊不堪,就算原本充滿熱情與戰意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消散,甚至因為巨大心理壓力而失去理智的處境,就是電影《旅程終點》主要在描述的主題。《旅程終點》評價好看嗎?《旅程終點》劇情的主題正是如此,不像《決戰中途島》、《危機:龍潭之戰》等傳統戰爭電影那樣有著雙方槍炮駁火的動作場面,《旅程終點》反而專注於劇情面,把焦點放在角色之間關係與心境之上,無論是由《遇見你之前》山姆·克拉弗林所主演的連長斯坦霍普與新兵吉米,或者由「幻視」保羅·貝坦尼飾演的副連長「叔叔」奧斯本
  • 原創分析:海賊王的故事終點是「宴會」
    人類與異鬼的矛盾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與死的矛盾。死亡是人類的終極敵人,人類和異鬼之間沒有共存的可能。如果按照喬治·馬丁所說,結局是喜憂參半的,那麼「活人與死人」的劇情就不會安排在全書的終點。也正像我們在《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看到的,夜王提前退場,異鬼大軍從此消失,活人贏了;然後,活人與活人之間的戰爭開啟,丹妮莉絲瘋了,雪諾殺妻弒子,全劇終。
  • 原創分析:海賊王的故事終點是「宴會」
    人類與異鬼的矛盾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與死的矛盾。死亡是人類的終極敵人,人類和異鬼之間沒有共存的可能。如果按照喬治·馬丁所說,結局是喜憂參半的,那麼「活人與死人」的劇情就不會安排在全書的終點。尾田說過,海賊王的故事終點是「宴會」,一個標準的Happy Ending。那麼路飛的最終對手,必須是一個「非人」。——————————————————大多通俗作品的作者,都會對主人公的最終之敵做「非人化」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