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壘匯集數據 四級聯動全域統管
「城市大腦」提升海門社會治理效能
「一個中心」如何「管」起一個區,大數據信息技術怎樣助力區域治理?昨日,來海參加全國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推進會的嘉賓走進考察點之一的海門區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成為這個新機構的第96批參觀者。
這個我區傾力打造的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平臺,已吸引了全國各地眾多的來客。它通過運用大數據、信息化、物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成為全域匯聚、高度共享、深度應用的「城市大腦」。
打破數據信息壁壘 「數字海門」初具雛形
建設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是南通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昨日,記者看到,在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平臺上,「總數據量」已達到6500多萬條,數據類別為1163個。區委政法委副書記、政府辦副主任、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黨組書記張磊介紹,這些都是指揮中心寶貴的「數據資產」。為進一步打破部門信息壁壘、打通數據渠道,指揮中心按照「大集中、大整合、大共享」原則,圍繞全要素網格、「雪亮工程」、12345熱線、執法巡查等領域,全面匯聚了41個部門數據資源,初步實現區域治理要素數據化、治理數據標準化,「數字海門」初具雛形。
依託龐大詳細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指揮中心建立預警研判模塊,完善全景、多維、實時的監測體系,全方位、多角度對社會穩定、社會治安、公共安全進行實時研判預警。同時,加大對經濟運行、城市管理、鄉村治理、企業運轉等方面的大數據分析,實時掌握變化趨勢,建成可視化智能指揮調度系統,不斷提升公共突發事件指揮處置能力,實現了數據質量可使用、數據狀態可感知、數據應用可追溯、安全責任可落實,為科學決策、超前預測提供支撐。同時根據區域治理實際,建立全域匯聚、會商會辦、綜合研判、績效評估的區域社會穩定分析研判制度,制定《海門區區域治理風險防控分析研判機制》,每日組織召開分析研判會議,公安、信訪、城管等20多個部門常態派員參加,截至目前,共會商會辦涉穩、民生等事項121件。
緊貼「實戰實用實效」 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碼頭警車呼嘯,江面船艇馳騁,岸邊全員警戒……走進指揮大廳,一定會對這個堪比大片的宣傳片印象深刻,這是9月30日長江大保護綜合行政執法聯動指揮中的一幕。
當天下午,平臺自動預警,長江水廠西側江面出現疑似非法捕撈船隻。接到平臺預警後,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立即通過沿江視頻點位調看江面情況,並召集農業農村、公安、交通、水利等進駐部門進行緊急研判。為定位嫌疑船隻,指揮中心同時指派正在江邊執行巡查任務的「海鷹」無人機中隊趕往事發區域,對該船隻進行定位追蹤,同時指揮正在執行江面巡查任務的漁政快艇前往現場核查。為保障現場執法力量,指揮中心啟動了綜合執法聯動預案,通過平臺調度長航公安執法船趕往現場協助調查處置。從指揮中心發出指令到執法人員登上嫌疑船檢查,只用時8分鐘。
依託實戰型指揮中心,運籌帷幄、科學高效的「長江大保護」實戰聯動指揮已成為指揮中心「智慧蒼穹」平臺運用的常態。據介紹,該平臺涵蓋長江海門段58公裡內涉及長江保護的全部要素信息,依託巡防執法艦艇、「海鷹」無人機中隊,形成了「水陸空」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現代防控體系,全面匯聚長江流域非法捕撈、非法採砂、非法排汙等管控要求,系統連結起從「長江」到「餐桌」的全周期監管體系。今年以來,我區開展綜合行政執法,成功查處違法捕撈案件26起,移送司法機關6起。
同時,我區堅持問題導向、實戰導向和創新導向,開發了應急管理指揮、危化品運輸車智能監管等智能應用平臺,對原本離散的社會治理數據進一步匯聚共享、分析研判,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應急管理指揮平臺投入1700萬元,系統集成了數據治理接入、應急「一張圖」、救援調度指揮等11個方面的綜合應用,形成功能齊全、反應迅速、資源共享、保障有力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提升我區風險監測預警、應急指揮保障、智能決策支持、公眾自救互救等應急管理水平。
四級聯動全域統管 重塑指揮調度機制
除了數據全量匯集,實戰效用明顯,指揮中心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全域統管」。目前,指揮中心全面匯聚網格化服務管理、12345熱線、數字城管、「雪亮工程」等信息渠道來源,承擔發現問題、信息歸集、流轉交辦、協調聯動、研判預警、督促檢查、考核評價等職能,建立起了區、鎮、村和社區、網格四級聯動的扁平化、規範化指揮調度機制。
9月28日,三星鎮網格員巡查發現瑞祥大橋北側路邊有建築垃圾,疑似近期傾倒,網格員將現場情況向鎮指揮中心進行匯報。鎮級指揮中心立即會同鎮綜合行政執法局展開調查,未能在轄區內發現有效線索,初步判斷為外來車輛所為。在安排清除垃圾的同時,鎮級指揮中心立即上報區級指揮中心請求協助。區級指揮中心接報後,迅速會同區城管局通過智能環衛運輸系統調取渣土車行車路徑。在進一步調查中,指揮中心通過調取前一周的「雪亮工程」監控視頻後發現,一輛來自海門街道的自卸農用車為垃圾傾倒的源頭。指揮中心迅速啟動會商機制,召集海門街道、三星鎮、區城管局三家單位進行遠程視頻協調會商,最終確定由三星鎮牽頭,海門街道積極配合,區城管局業務指導,協同開展綜合行政執法。至此,在指揮中心的協調聯動下,兩地鎮級指揮中心、區城管局和網格員多級多方聯動,該事件得到了高效處置。
據介紹,指揮中心綜合行政執法指揮平臺對南通市級平臺派單以及轄區內信息線索開展綜合分析研判,按照執法職責派單交辦,以「雙循環」模式有效處置。鎮(街道)或區級部門能夠單獨處置的執法事項直接派單,採取「內循環」方式處置;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執法事項,啟動會商機制,明確主辦、協辦單位,通過「外循環」方式處置。指揮中心通過橫向聯動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廣旅遊、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公安、自然資源、司法等區級部門,縱向貫通南通市指揮中心、轄區的11個鎮(街道)、293個村(社區)和1099個網格,基本實現了執法線索處置交辦全覆蓋、無死角,有效化解了「多頭管理、相互推諉」「看得見、管不著」等難題,全區綜合行政執法效能與管理精度得到大幅增強,群眾安全感在上半年全省高質量測評中,位列南通第一、全省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