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曾經說過:「被誤會是表達著的宿命。」也就是有言語的地方就會有誤會,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不可能像上帝的視角去評判每一件事。在不知道真相的情況下誤會也許是無心,只是看的視角不一樣罷了。但是在知道真相的情況下,後發生的誤會在我看來卻是刻意為之。
電影《玩具島》中在派往恐怖集中營的猶太人的前一天晚上,德國小孩問鄰居猶太人你們明天要去哪裡,猶太人編造了玩具島的美麗謊言,德國小孩也想跟猶太人小孩一起去,但是其母親不同意,第二天德國小孩趁著母親還沒起床就收拾好行李,跟著猶太人一家上去往火車站的車,但是猶太人認出德國小孩並報告給軍官,把他攆下了車,避免了悲劇的發生。已經起床的母親發現了孩子不見了,母親心急的去了火車站,在擠滿猶太人的火車廂裡,認出了鄰居猶太人一家,她對著鄰居的孩子叫著自己孩子的名字,最後救了猶太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也已經回到家等著自己的母親的一個感人的故事。
因為一個美麗的誤會,猶太人的孩子獲得了生存的機會。所以愛可以產生有意的誤會,它雖然有意,但是這個「意」是善良的不懷敵意的。
戀愛中的我們何嘗不經常因為愛而有意的去冤枉另一半,使自己充當那個受害者,從而得到另一半更多的關注呢。
雖然異地戀的我知道男友的微信密碼和帳號,他也曾經為了讓我放心跟我說:「你隨時可以上我所有的軟體帳號。」但是我還是因為他那天跟我視頻有點晚了,而有意的去誤會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跟別的女生聊天。雖然我心裡知道他那天真的有點忙,但是還是會想當那個受害者,去誤會一下他,讓自己心裡好受點。只是因為真的很想很想他,礙於面子不想妥協。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有意的誤會是因為愛,善良。只是因為真的討厭,和對你的偏見。
當你真的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他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顯得無比做作,假。就像不喜歡吃香菜,看到自己喜歡的砂鍋粥裡撒滿了香菜末,那一天的好心情和食慾都毀於一旦,再好吃也不想去碰那鍋粥。同樣的人與人也一樣。
說起偏見,我總會想起科室的兩個性格相反的護工,阿姨是一個喜歡幫助別人,性格溫和不愛計較,但記性不好,有時會不記得哪些病人做了檢查。而大叔則是一個分工明確,負責任,不喜歡別人插手自己的事情,但是性格易爆,心胸狹隘的人,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和阿姨吵起來。長期以往,大叔早就對阿姨產生偏見,總是在領導面前告阿姨的狀。
記得有一次負責帶檢查的阿叔沒有找到檢查單,最後看見阿姨拿著檢查單,阿叔還沒來得及聽阿姨解釋就急衝衝的搶過手裡的檢查單,指著阿姨怒斥道:「你拿走檢查單,等一下我帶漏了,還不是我負責,你就想陷害我。」
阿姨無奈地說:「我只是看今天很忙,想幫忙帶檢查。」但是阿叔並不領情,還是氣衝衝地拿著檢查單走了。阿姨的本意是好的,大叔其實也明白,但是因為不喜歡阿姨,他還是會覺得阿姨只不過是有意為之。所以偏見不僅左右了我們的判斷,也讓誤會變得有意為之。
愛和偏見總是左右我們的判斷,即使我們有上帝的視角,個人的感情也會讓我們失去了冷靜,做出了好的或者壞的判斷。所以當判斷帶上了個人情感時,即使知道了真相,誤會也會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