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太太是誰?
大法官金斯伯格。
1. 她是魯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人們親切地稱她RBG。
2. 她是出生於布魯克林的、成績優異的猶太女孩。她考上了哈佛法學院,畢業後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第一位獲得終身教職的女性。
3. 她是金牌女權律師。1973年,RBG擔任了美國自由聯盟女權計劃的首席訴訟律師。在接下來的近10年內,她在最高法院進行了一系列裡程碑式的辯護。
4. 她是最高法院大法官。1993年,RBG被柯林頓總統提名為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大法官,她是繼桑德拉·戴·歐康納(Sandra Day O'Connar)後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她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大法官,在最高法院任職27年。
5. 她是社交網絡上最受歡迎的精神偶像。人們熱衷於模仿她的打扮,製作她的表情包,買她的周邊,稱讚她,「如果世上真有超級英雄,必然是金斯伯格的樣子!」
6. 她是最朋克的老太太。87歲還沒退休,每天上班,堅持健身。2018年底,她曾因在最高法院意外摔倒,摔斷了三根肋骨。當民眾紛紛為她擔心的時候,三天後,老太太又去法庭上班了。
7. 她與癌症抗爭了20多年,曾患過五次癌症。今年7月初還因癌症復發接受化療,卻絲毫沒有耽誤工作。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堅持工作到90歲,或者至少到美國大選之後,只因目前最高法院的格局不容樂觀。
8. 她有著讓人羨慕的愛情。她的丈夫馬丁笑稱自己是「第一丈夫」,在那個男人們認為妻子該照顧家庭的年代,馬丁在生前一直支持著RBG的事業,他曾說:「我認為我做過的所有事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幫助魯思成就了她現在的事業。」
9. 她被稱為「聲名狼藉」(The Notorious RBG),這是粉絲對她致敬的方式:因為她總在最高法院做出荒唐判決時發出憤怒的異議。
「有什麼會比一個『老女人』更遭嫌棄的呢?但每個人卻恨不得把這個老太婆所說的每個字都記在心上。」
在關於她的豆瓣評分9.3分的紀錄片《女大法官金斯伯格》(《RBG》)中,一位年輕女孩這麼評價她。
不幸的是,剛剛過去的9月18日,金斯伯格因轉移性胰腺癌併發症,還是離開了我們,享年87歲。
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 (John Roberts) 發表聲明讚頌金斯伯格,是一位「不知疲倦、堅決捍衛正義的鬥士」,她的離去意味著「美國失去了一位具有歷史地位的法學家」。
其實影響還遠不止於此。
要知道,目前美國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5人為保守派。金斯伯格作為最高法院僅剩的4位自由派大法官之一,在美保守主義回潮的現狀之下,她的存在本身就極具意義。而她的離開無疑意味著,守護平衡的力量逝去,川普將有機會繼續任命一位保守派大法官,政治均衡繼續被打破,今後幾十年美國的社會意識形態將更加趨於保守。
因此,許多評論家表示,金斯伯格的離世,無論對美國司法、社會制度、意識形態,還是未來幾十年的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可能不亞於(甚至超過)美國總統大選。
金斯伯格離世後,許多民眾自發聚集在最高法院前,獻上鮮花等以示哀悼
今天分享看理想發布過的一篇有關RBG的舊文,通過一些真正改變歷史的案件,回顧這位傳奇大法官的一生。
謹以此文紀念這位「聲名狼藉」,卻讓所有人都愛她的最酷的老太太。
她的故事
她的一生,就是傳奇!
1933年金斯伯格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普通猶太家庭。
幾十年前的美國女性還被認為是男性的附庸,大多數女性的使命就是結婚生子當家庭主婦。
女性大學的機會很少,就業更受限制。只有縫紉女工、接線員、秘書這類的工作。
金斯伯格就是成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裡。
17歲那年,她考上了康奈爾大學,母親卻因癌症去世了,她沒用母親留給她上大學的學費,而是靠著獎學金開始了獨立的生活。
那個年代,即使是進入了大學,很多女生就是為了找個好丈夫而來的。
金斯伯格和一般的女生不一樣,她從來不參與女生的八卦聊天,她只專注於學習法律。
她的才華吸引了男同學馬丁,兩個性格互補的人互相欣賞,結為了夫妻,生下了寶寶。
1956年,寶寶14個月時,金斯伯格和丈夫都去了哈佛讀研究生。當時500多名學生中,女生只有9位。
即使在高等學府,學校也有領導認為女生來學法學就是一種資源浪費,是佔據了本來應該屬於男性的席位。
甚至有教授認為女生根本聽不懂法學,很少提問女生。
有一次她想進圖書館學習,卻被保安攔在門外不讓進。當她提出疑問時,保安回覆說,因為你是個女人。
當她想進校刊《哈佛法律評論》當編輯時,男同學們嗤之以鼻,覺得根本不可能,因為只有在500多個學生中排名前25的學生,才有資格成為校刊編輯。
金斯伯格不信這個邪,她一心撲在學習上,第二年就以優異的成績當上了校刊編輯。教授和男同學們從此對她刮目相看。
就在一切都挺好的時候,馬丁卻患上了癌症。
金斯伯格一邊要去上課學習、一邊還要帶寶寶、還要根據同學的筆記,幫馬丁完成學業。
忙的團團轉的她,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幸運的是,馬丁的癌症最終被治癒了。
馬丁畢業後去紐約當了一名律師,而且是公認的紐約最厲害的稅務律師。
金斯伯格也就跟隨著丈夫轉校去了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不出意外,她也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了。
法學院院長欣賞她的才華,各種幫她推薦工作,但當時的紐約,竟然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願意僱傭女律師。
在經歷了諸多的不公後,她越來越明白,作為女性,被歧視無處不在。
她只能暫時放棄夢想,1963年,她去了羅格斯大學任法學教授。後來在學生的要求下,新增了一門「性別與法律的」課程。
在備課的過程中,她見識了更多的性別歧視的案例和條款。
比如說丈夫是家裡的主人,家庭住址由丈夫來選擇,女性必須無條件服從。比如說銀行要求女性在申請信貸時提供丈夫的共同籤名……類似的條款很多。
有的地方僱主可以以懷孕為由合法的解僱孕婦。金斯伯格懷第一個孩子時,就因為懷孕而沒得到培訓的機會。
所以當她第二次懷孕時,為了不影響工作,她選擇了不告訴別人自己懷孕的事。
當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許多女性覺醒了,紛紛走上街頭,反對性別歧視。
馬丁性格非常外向幽默,他毫無保留的支持妻子的工作,因為他覺得妻子太優秀了,而且妻子的工作非常重要。他包攬了家裡的所有事物,讓妻子放心追求自己的夢想。
金斯伯格沒有參加激進的運動,而是拿起了自己擅長的法律武器。
1970年,金斯伯格參與創辦了美國第一本女性權利的法律雜誌《女權法律報導》。
1972年,金斯伯格加入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第二年成為聯盟的總法律顧問。
1973年,女少尉薩朗發現她的男同事們都有住房津貼,只有她卻沒有。她向上級提出異議時,卻被告之,你能獲得參軍的機會,就已經三生有幸了。
頂著當時的社會偏見「好女孩不會去法院起訴」,薩朗還是起訴了,找了金斯伯格,在地方法院輸掉後,繼續上訴到了最高法院。
金斯伯格一個一個字潤色辯護狀,梳理女性面臨的困難,最終金斯伯格取得了勝訴。
很多時候,男性法官們難以理解女性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金斯伯格,就提醒他們代入一下,如果是你們的女兒和孫女也被這樣對待,你們會怎麼想?
她是最大的異見者
Ledbetter v Goodyear - 2006
擔任大法官的經歷並不總是那麼順利。在面對和她黨派、主張不同的其餘8名大法官時,RBG所在的自由派陣營常常會輸。
而輸並不代表結束探討,在美國訴訟案件中,會針對判決結果,給出主要意見書,而那些對判決存在異議的法官,則會提出異見(dissenting opinion)。
雖然無法改變當下的判決結果,但它被認為是具備建議性的法源(persuasive authority),當該判決在之後被爭論或推翻時,可供其它法官參考。在一些情況下,正是這些異議意見書,推動了法律的變化。
RBG便是最高法院中,發表異見最多的大法官之一。
2006年的一天,在輪胎公司上班的莉莉(Lily Ledbetter)在辦公室裡收到了一張神秘的便籤:上面寫著她同樣崗位上三位男同事的名字,及一串數字——他們的工資。
莉莉定睛一看,男同事們的工資都比她高40%。
當時,已是RBG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第13個年頭,另一位女性法官歐康納退休後,自由派失去了一位可能的支持者,對公司利益友好的保守派阿利託得以撰寫判決書。
判決書表示:莉莉的確被歧視了,但由於她沒有按時提請訴訟,如今訴訟期已過,因此,訴求將不被考慮。
金斯伯格是當時唯一的女性大法官,她認為,這個判決根本是在逃避問題。於是,在審判的那天,她直言不諱地宣讀了自己的異見:
「本院多數大法官們不理解或不關心,女性在職場中可能受到的,但卻鮮為人知的薪酬歧視。今天,又輪到國會來改變這個現狀了,國會應該糾正本院在此案中犯的錯誤。」
這個一針見血的異見,直接轟動了美國社會。3年後,聯邦法律也確實因為她的異議而改變了。
2009年,歐巴馬總統上臺執政,就在他就任總統的10天內,他籤署通過了《莉莉·萊德貝特公平薪酬法》。在籤署的現場,莉莉光榮地站在歐巴馬總統的旁邊。
莉莉穿著紅色的外套,表情莊嚴肅穆。這是劃時代的、讓無數人感慨的一幕:
一位受了不公平待遇的普通職場女性,因為金斯伯格的異議,最終獲得了一套以她名字命名的反性別歧視法。
人們常說,「You can't spell Truth without Ruth」 (不魯思,無真相),以表達對RBG的讚美和感謝。
在遙遠的中國,面對著完全不同的司法結構,我們為什麼需要了解這位老太太的生平?
因為,在RBG壯闊的人生下,隱藏著一副更加壯闊的女性權益發展圖景——
想要上軍校的女性,想要同工同酬的女性,想要獲得保障的家庭主夫……RBG改變的,不僅是這些個體的命運,更是其背後整個司法界和社會的進步。
女性權益,從不是輕易得到的,而是通過一代代女性的付出和爭取,艱難地獲得的。
正如《RBG》傳記中的章節名所說:「不要讓他們拖你的後腿,伸手去夠星空。」
參考資料:
1.《RBG》紀錄片
2.《異見時刻:聲名狼藉的金斯伯格》湖南文藝出版社
3. Heavyweight-How Ruth Bader Ginsburg has moved the Supreme Court. by Jeffrey Toobin. The Newyorker 2013.03.11
4. Ruth Bader Ginsburg: Hero for Pregnant Women. A new book explores the lesser-known elements of RBG's advocacy. by Chole Schama 2015.11.5
來源:看理想
我們都曾站在這位巨人的肩膀上
R.I.P. RBG
為什麼這片土地會產生出這樣的老太太?
答案就在這本書裡~
本號支持,讚賞小編
— THE END —
小編近期原創作品
更多閱讀推薦
聲明: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確保真實準確性,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轉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請聯繫。本文不代表本號立場
點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