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流放犯人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

2020-12-16 騰訊網

「笞、杖、徒、流、死」是中國古代的五刑,其中「流」代表的是流放,其刑罰程度僅次於死刑。而在各種火爆螢屏的清宮戲中,當一些臣子犯錯後,龍顏大怒的皇帝經常會說一句話:「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那麼聽起來就十分神秘可怕的寧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許多流放犯人寧願自盡也不願意去寧古塔?

寧古塔是古地名,範圍大約就是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是中國清代的東北重鎮,是清政府在東北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在當時和盛京齊名。「寧古塔」並沒有塔,它為滿語,意思是「六個」,相傳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的6個兒子都在這裡居住過,因此得名「寧古塔」。

清朝順治年間發生了一場震驚朝野「南闈作弊案」,順治皇帝勃然大怒,將8名舉人和家眷數百人流放到東北牡丹江邊的寧古塔,揭開了一部寧古塔的300年流放史。寧古塔氣候極其惡劣,常年冰封,野獸遍布,幾乎就不是人間世界,許多流放者在半路上就被野獸吃掉了,而好不容易到了寧古塔不是苦難的結束,而是開始,許多被流放的人寧願自盡都不願去寧古塔。終清朝一朝,大約共有150萬流人被流放到寧古塔,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清朝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的家屬、著名邊塞詩人吳兆騫、佛學家函可等。

解釋完了寧古塔,那麼什麼叫「披甲人」呢?顧名思義,披著鎧甲的人。我們都知道滿族有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滿族人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給披甲人為奴」,就是讓流放的漢人成為寧古塔滿人的奴隸,奴主有權隨意打罵、甚至處死為奴的犯人,而不受任何追究,

寧古塔氣候惡劣,「寧古寒苦天下所無」,人跡罕至,荒無人煙,而這些來自中原和江南的流人們來到這裡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裡蕭條荒蕪的狀況,流人們將內地先進的耕種技術帶到了這裡,糧食產量極大提高;而且這些流人中有大量因為清朝文字獄而被流放的知識分子、讀書人,他們將文化傳播到了這裡,使未開化的寧古塔地區土著人認字讀書,說是給他們為奴,其實是為師,三百年的流放史,流人們把燦爛的中原文明帶到了寧古塔,促進了寧古塔的發展、民族的融合。

相關焦點

  • 清朝常把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什麼人
    寧古塔氣候惡劣,大部分地區常年冰封,五穀不長。著名詩人吳兆騫被發配到寧古塔後,這樣描述當地的氣候:「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裡皆茫茫白雪。」這樣的地方人跡罕至,「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 清朝犯人大都被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什麼人
    相信我們平時在看一些清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比較經典的橋段,後宮妃子正在專心宮鬥的時候,突然會來一段大臣犯錯的插曲。而這些犯錯的大臣,有些是被責令處死,也有一些從輕發落的,就是被皇帝下令,流放到寧古塔,終生不得入關。這讓的犯人,雖說命是保住了,但是下半輩子就不好受了,因為他們要去一個極寒的地方,給「披甲人」當奴隸。
  • 清朝把重刑犯都發配到寧古塔服刑,還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誰?
    它在滿語中的意思為「六個」,由來有多種解釋,流傳最廣的一種是寧古塔流人吳兆騫之子吳桭臣在《寧古塔紀略》中說到的:「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 寧古塔在清代為苦寒之地,常年冰封,嚴酷的氣候是被流放之人來到此處的第二個考驗。
  • 清朝重犯都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那神秘的披甲人到底是何人
    她的父親在這個時候也被人陷害,皇帝給出的懲罰是流放寧古塔,甄嬛後來聽說父親在寧古塔重病加上肚子裡的孩子也是下定決心重回皇。這幾年大火的清宮劇裡少不了的懲罰就是流放寧古塔,流放犯人幾乎都是用的這招。那麼,寧古塔究竟是哪裡呢?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又是何人?
  • 清朝題材電視劇,常把犯人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這種正閏結合的方式到了清代則發生了一些改變,流放等刑罰被視為正刑,而閏刑中則增加了一種名為「發遣」的刑種。嚴格來說,我們在清宮劇中經常聽見的那句「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其實並不是流放,而是發遣。這一制度之所以能在清朝得到廣泛的施行,與寧古塔這個地方有著很大的關係。
  • 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披甲人在清朝可是不簡單的人物,讓那些罪犯一聽到便會毛骨悚然。簡單來講,披甲人其實就是守護在滿族祖地之一寧古塔的半野生女真土著。特點嘛,無他,唯兇殘野性爾。嚴格來講,後金大老闆努爾哈赤以及其六世祖、五世祖都曾經是「披甲人」。寧古塔,就是現在的東北寧安縣,可以說是我國最冷的那部分區域了。
  • 為何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在清朝電視劇當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句話:把某個欽差大臣或者把某個官員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點,恐怕我們很多小夥伴對此特別模糊。 第1個:什麼是寧古塔?寧古塔究竟在哪兒?它僅僅是一座塔嗎? 第2個:披甲人是什麼人?
  • 寧古塔在清朝為何被稱為犯人的人間地獄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清朝時期流放犯人的一個地方,是清朝時期讓犯人們聞之色變的苦寒之地,犯人一旦被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就相當於被判了無期徒刑,一輩子再沒有了盼頭。下面星火情殤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這個問題。
  • 寧古塔是什麼塔,為什麼很多人寧死都不願去
    清宮劇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橋段,皇帝一發怒就大手一揮來一句「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時候犯罪的大臣立刻面如死灰,急忙懇請皇帝開恩。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來到寧古塔,十個黃泉路都不怕了。這寧古塔到底是個啥地方,披甲人到底是什麼人,怎麼就這麼可怕連死都不願意去。
  • 寧古塔究竟有多恐怖,披甲人與之又有什麼關係?
    清朝皇帝:哼!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來人,將xx大臣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xx大臣:……*****!陛下,那你還是處死微臣吧!看過清朝題材影視劇的朋友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節:某位大臣犯了錯,皇帝雷霆震怒,下令將其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而後大臣會嚇得臉色蒼白,連連求饒,如果求饒失敗,可能幾天後他們就會選擇自盡。那麼問題來了——這寧古塔究竟是個什麼地方,能讓大臣們寧死也不願前往?而所謂的披甲人又是怎樣的存在呢?
  • 清朝總把囚犯發配「寧古塔」,賜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人
    只要是看了清朝宮廷劇的朋友,好像對那樣的經典片段全是十分了解。皇上龍顏大怒,衝著犯錯誤的重臣高叫:「發配寧古塔,賜披甲人當奴,永遠不可入關。」這一重臣猛然被嚇得癱倒在地,乃至立即昏倒,恨不能一死解脫了。這令人禁不住疑惑,這神秘的「披甲人」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什麼令人聞後大驚失色、膽戰心驚?什麼是寧古塔?
  • 清朝最嚴重的刑罰,莫過於「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有何可怕之處?
    但是到清朝,卻有一個比死刑更可怕的刑罰,那就是流放寧古塔,我們看清宮劇,凡是一說到「流放寧古塔」,犯人馬上屁滾尿流,魂飛魄散,你可能要問了,流放至少還有一條命在,哪有這麼可怕呢?哼哼,你不知道,寧古塔是真正的死亡之地,與其去那地方煎熬,真不如一死了之來的痛快!
  • 清朝的死刑犯為何寧願被斬首,也不願意去寧古塔?原因其實很簡單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被流放的犯人沒有像死刑犯一樣立即被處死,但是其死亡率也非常高。所以在清朝的時候,一些犯人寧願被斬首,也不願被流放到寧古塔。但這僅僅這是一小部分!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那麼什麼是寧古塔呢?寧古塔又在哪裡呢?其實,寧古塔不是「塔」,而是一個地名,是清朝時期在關外流放罪犯的一個地方,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在當時,寧古塔屬於邊遠地區,不僅氣候異常、環境惡劣,還五穀不長,寸草不生,非常適合罪犯改造。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女犯人的地方,到底為何如此可怕
    在清朝,寧古塔是一個讓人聞之色變的地方,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不論是功勳權貴還是平民百姓,到了寧古塔,一般都很難逃開悲慘的下場。在這裡,面臨的不光是寒冷,還有時刻可能到來的死亡,更悽慘的是生不如死,是精神和肉體的雙向摧殘。這裡對於犯罪的男人而言,是磨難,對女人也不言而喻。
  •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為何如此可怕?
    「流放詩人」方拱幹曾對寧古塔有這樣的描述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寧古塔有多麼可怕了。寧古塔新舊兩城相距25千米,一直是清朝時期邊疆重鎮,並在此地設有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時期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經濟、軍事、政治中心。
  • 古代流放寧古塔的都是什麼人?
    何為流人?流人即是指那些因不滿朝廷統治或觸犯法律,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地位及利益,而對這類人處以流放等刑罰的犯人。而寧古塔流人則是清朝在特定時期的特殊社會群體。法律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專政的工具,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清朝也不例外。
  • 為什麼犯人都懼怕這個地方?
    清朝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寧往黃泉路,不去寧古塔。犯罪的人寧願被砍頭一了百了,也不願意前往寧古塔,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讓那麼多人懼怕?
  • 那些被「流放」的人,到底去了哪裡?
    將有罪之人放逐到邊遠地區稱為「流放」歷史上很多國家都曾有流放的刑罰很多聲名顯赫的人物也曾遭遇過流放他們究竟去了哪裡那些遙遠的放逐之地又是什麼模樣西伯利亞烏拉爾山脈以東廣闊的北亞地帶被稱為西伯利亞俄羅斯帝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