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群星閃耀時-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2020-12-24 上遊新聞

「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

1999年10月12日的那個晚上,當飾演常四爺的濮存昕說出這句經典臺詞時,座無虛席的北京首都劇場一片寂靜。

和他同時在臺上的,還有飾演王利發的梁冠華,飾演秦二爺的楊立新。三人都畫上了白髮蒼蒼的老年妝,神情失落,盡顯悽涼。

此時,何冰和嶽秀清正在幕後候場,準備上臺演小劉麻子和小丁寶的最後一齣戲。

而同在幕後的馮遠徵、吳剛已經完成任務,靜靜等待謝幕。

這個夜晚,他們攜手完成了一個艱巨的任務:重演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茶館》。

在此之前,人們已經有整整7年沒有在首都劇場裡看過《茶館》了。

戲內,裕泰茶館在清末、軍閥割據、抗戰三個歷史時期中風雨飄搖,圓滑謹慎的王利發用盡各種辦法,也未能保住它。

戲外,《茶館》自1958年首演之後也歷經坎坷,在十年浩劫時期成了大毒草,首任導演焦菊隱遭受批鬥被下放勞改,編劇老舍更是不堪屈辱選擇投湖自殺。

1958年版《茶館》

比裕泰茶館幸運的是,《茶館》等到了雲開霧散的一天,在1979年得以重演。于是之、鄭榕、藍天野、英若誠等老一代人藝演員,為人們留下了難忘的經典。

1992年7月16日,老一代人藝演員演完第374場《茶館》後,這部歷經風雨的經典又一次幾近絕唱。

對於這樣一部以平民視角講述中國苦難的作品,不論過了多久,國人都會對它念念不忘,永遠會渴望走進劇場親自看看。

所以1999年的那個夜晚,註定會成為這些人藝群星的閃耀時刻。

1

「咱們啊,還是莫談國事!」——

1999年那個晚上,33歲的梁冠華登臺後,正式成為二代王利發。

重排《茶館》難,再演王利發更難。

原因沒別的,此前飾演王利發的于是之老先生,是中國戲劇的一座高山。任何一位接力的後輩,都要面對和他的對比,壓力很大。

于是之

曹禺曾說:「《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瑰寶,于是之是撐持這瑰寶的平民藝術家。」

于是之最後一次演《茶館》時發生的場景,足以說明觀眾們有多麼敬愛這位演員。

那時他已經65歲,患上了顎部神經病,嘴巴總像嚼口香糖一樣不停地動,這讓他上臺之前就緊張不已,在臺上出現了忘詞的現象。

飾演常四爺的鄭榕回憶說:「他看著我的臉,卻怎麼也叫不出常四爺的名字來。」

看著舞臺上著急流汗卻老忘詞的一生好友,和他搭了一輩子戲的鄭榕內心已經哭泣不止:「我不能在臺上哭,我只能幫著他把話接過來。」

從左至右:藍天野、于是之、鄭榕

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下來,于是之說錯了4處臺詞,這位老藝術家為此懊喪不已。

但謝幕時,在場的觀眾紛紛起立為他鼓掌,久久不散,不少人甚至流下眼淚。

于是之為之動容,用盡力氣喊到:「謝謝朋友們的寬容!」

藝術評論家柯文輝曾描述過那一刻的場面:

「此時劇場樓上一位剛上初中的女孩兒突然用童聲回答道:『王掌柜!永別了!』

「她的喊聲牽動了幾百個人的神經,像是一根無聲的指揮棒發出了命令,一大群人用真摯的淚雨為孩子的純情協奏,壓倒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而梁冠華在1981年考入人藝之後,從來沒有奢望過出演王利發。

當新版《茶館》的導演林兆華決定他來演王利發之後,他既高興又害怕,到後來高興越來越少,害怕漸漸成了唯一的感受。

儘管林兆華不允許演員們模仿老版,但梁冠華還是偷偷地看起錄像,揣摩于是之的表演,從中找自己的感覺。

畢竟于是之第一次演王利發時,老舍還在,焦菊隱也在,他還可以和經歷過清末時期的老北京們取經。這些都是後輩們無法擁有的優勢。

甚至連王利發選擇上吊的結局,也是于是之建議老舍進行修改的。

好在首演之後,許多觀眾給出了「各有千秋」這四字評價,這已是相當高的褒獎。

從左至右:楊立新、梁冠華、濮存晰

如今,梁冠華已經56歲,演了21年《茶館》,塑造了一個有著鮮明個人特色,也同樣經典的王利發。

而人們擔心的問題變成了:誰能成為下一任王利發?

2

在演王利發之前,梁冠華就遇上了一部「與時俱進」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繼而被全國觀眾熟知。

這部電視劇,就是拍攝於1998年,開播於2000年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他演的正是男主角張大民。

徐秀林、嶽秀清、鮑大志、修宗迪、李洪濤等人藝演員也出演了這部劇

在很多人眼裡,張大民一家的生活離「幸福」二字有著很大的距離,是個標準的城市底層百姓。

他在暖瓶廠工作,廠子效益不好工資沒多少,一家七口人擠在只有兩間的17平小房子裡。

為了讓自己有個婚房,他把外屋改造成「青年旅社」,讓四個弟弟妹妹睡上下鋪。

有了兒子後,他又搭了一個門房,院子裡的老樹社區不讓動,他就直接把樹包在房子裡,騎著樹睡覺。

不過同自己和家人經歷的變故相比,房屋的逼仄已經算不得什麼。

所有小人物能想到的以及想不到的難,排山倒海一般侵襲進他的生活中:

父親在他12歲時死於鍋爐房爆炸,母親老年痴呆,自己下崗需要靠推銷暖瓶為生,弟弟性格懦弱被戴了綠帽,妹妹得了白血病.....

面對命運的一次又一次重擊,他沒有錢也沒有關係去還擊,但卻硬是用自己的貧嘴,為自己和家人帶來許多歡樂,「貧」出了一道能被曬進陽光的裂縫。

多少坐在電視機前,同樣遭遇生活圍追堵截的老百姓,時而被逗得前仰後合,時而又一把鼻涕一把淚。在劇裡看到了左鄰右舍,看到了自己。

憑藉這個散發平民光輝的角色,梁冠華大放異彩,躋身世紀交替時最火的男演員行列。

然而誰能想到,即便如此經典的角色,也只停留在了世紀初的電視屏幕中。

流行文化領域的新陳代謝更加迅猛,要面對更多的誘惑,需要做出一個接一個的妥協。

電視裡的張大民,比劇場裡的王利發要直面更多風浪,更容易被拍在沙灘上。

縱觀近年的職場劇,都市劇,愛情劇,男女主角在一線城市中,住著三室兩廳的高級商品房,用著奢侈品,出門有汽車,頓頓西餐廳。

這些電視劇離大多數人實在太遠,懸浮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之上,自然沒有什麼味道。

而像張大民這樣住著破房子,騎著自行車,相貌也不出眾的底層平民,在這個充斥著美顏、濾鏡,熱衷光鮮亮麗景觀的時代,已成為中國電視劇裡的失蹤人口。

3

很多人知道梁冠華,或者說是認識他這張臉,並不是因為王利發,也不是因為張大民,甚至不是狄仁傑。

而是因為曾經那一句網絡流行語——元芳,此事你怎麼看?

更神奇的是,《神探狄仁傑》裡並沒有這句臺詞

演了幾十年話劇、電視劇,但加一起引發的轟動效應,卻不如一個網絡段子,不及一個表情包。

這樣讓人不知該哭還是該笑的相似情節,同樣發生在吳剛身上。

2017年反腐大戲《人民的名義》熱播之後,達康書記的表情包躥紅社交網絡,吳剛終於火了。

不知那些看著他表情面露微笑的人們,有多少會知道,在演達康書記之前,吳剛已經在人藝舞臺上演了整整32年的話劇。

戲外,吳剛與嶽秀清兩位人藝演員也是兩口子

更不知有多少人會意識到,如果他們只滿足轉發「元芳,你怎麼看」,在微信裡添加達康書記表情包,而不關心梁冠華、吳剛都拿出過怎樣的作品,那該有多麼可惜。

不過因達康書記而成了吳剛粉絲,繼而追起話劇的人並不在少數。

2017年,北京人藝建院65周年,吳剛再次出演《茶館》時,後臺幾乎被他的粉絲攻陷。

從未見過這陣勢的梁冠華感嘆:「人家吳剛之前在舞臺上演了多少好角色,都不如演個影視劇受人關注。」

1999年《茶館》裡,吳剛飾演唐鐵嘴

而即便是在影視劇裡,吳剛也演過比達康書記更有力度的角色。

比如在2007年,他出演了曹保平導演的電影《光榮的憤怒》,在裡面飾演黑井村村委書記葉光榮。

《光榮的憤怒》的海報上寫著七個大字:一個人的憤怒

從表象上看,葉光榮是個有點窩囊的中年男人,與達康書記沒什麼可比性。

但葉光榮幹的事兒,比達康書記反腐還要難,他要在得不到上層支持的情況下,帶領村民發起一場以暴制暴的革命,推翻村霸熊家四兄弟的「黑暗統治」。

這四兄弟壟斷了村裡的政治、經濟以及暴力資源,吃喝嫖賭什麼都幹,甚至當著村民的面強姦對方老婆,把黑井村搞得暗無天日。

葉光榮的「光榮革命」歷經坎坷,在看到微弱的希望之後,卻因被「革命戰友」出賣,被老辣狠毒的熊家四兄弟來了一個反圍剿。

然而就在慘烈結局即將上演時,鎮委書記和警察叔叔們從天而降,將熊家四兄弟繩之以法。

至於一部眼著看邪惡就要壓過正義的電影,為何會來了一個360°的反轉,觀眾與導演自然心照不宣。

曹保平導演曾講述他為何會拍這部電影:

壓迫與被壓迫這是人類存在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一如愛與被愛的必然存在一樣,只不過在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下,它呈現的質量有所不同而已。《光榮的憤怒》表現了一群很渺小的人,但壓迫與被壓迫的方式並不渺小。

這就是我們拍攝這部電影的動力!

儘管這部電影在票房遇冷,連200萬的成本都沒有收回,但卻是中國電影市場裡不多的擁有殘酷底色的現實題材電影。

全片最出彩的,就是吳剛。

想演好這個表面軟弱,心裡又時刻謀劃一盤大棋的複雜角色,難度極大。但吳剛卻將葉光榮這個角色的隱忍、圓滑展現得淋漓盡致。

不論過了多少年,當人們回顧吳剛的藝術人生時,達康書記更有氣場,陳萍萍更加腹黑,但骨相最有力度的角色,一定是葉光榮。

4

1999年那個夜晚的群星閃耀,離不開一個人的精心策劃,他就是林兆華導演。

如果不是又先鋒又傳統,早已習慣面對爭議的林兆華,恐怕沒有第二個導演敢接下重排《茶館》這個榮耀與挑戰並存的棘手任務。

在接下這個任務時,他就語出驚人:

「多年不敢動《茶館》,我覺得是中國戲劇的恥辱!」

2014年,年近80歲的林兆華做客《鏘鏘三人行》,對竇文濤與許子東解釋了這句話:

「戲劇永遠為當今現實服務,你得有新的創造,新的劇本,新的導演,新的演員,有新一代起來才行。」

這一席話,道出了人藝多年來沒有新重磅劇目的尷尬,也道出了演員們得以閃耀光芒的根本——必須要有敢直面當下現實的作品。

按這個標準衡量的話,顯然戲劇舞臺之外的天地更為寬廣。

但凡能遇到那些切入社會話題的角色,這些人藝演員的身上,就會散發出令人難忘的人文之光。

2001年,馮遠徵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飾演安家和,直面現代社會中一直存在,卻沒有得到廣泛討論的家暴問題。

馮遠徵在《茶館》裡飾演松二爺

直到19年後,有人依然在豆瓣上為這個劇留下一句這樣的評論:「原來中國電視劇,曾經領先日韓20多年。」

短短一句話,道出了一個兜兜轉轉的怪現狀:

20年前的韓劇日劇講的多是年輕男女們的情情愛愛,而中國電視劇在題材上卻豐富至極,從刑偵到平民,從古裝到現代,從歷史正劇到改編戲說,包羅萬象無所不有。20年過去了,兩邊卻像是來了個互換。

2014年,何冰出演《十二公民》,這是一部中國大銀幕上探討現代法治的稀缺作品。

電影雖然改編自美國電影,但其中出現的議題與庸眾群像,卻相當本土化,極具現實意義。

有對父權機制的盲目崇信,有北京土著獨有的地域性歧視,點出了反右風暴中的歷史浩劫,也折射出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仇富情緒。對於「有罪推定」的批判,更是頗具先鋒色彩。

而楊志新的高光時刻,來得更早。

在1994年《我愛我家》中,他把謹小慎微的中年幹部賈志國塑造得活靈活現。其中一段醉酒之後抒發不得志的臺詞,尤其令人難忘:

「他那房子,那滿堂的硬木家具,那汽車,那美女,那電器……還……還有他那一身肥肉,原本應該屬於我啊!」

這部在1994年開播的電視劇,距今已過去了26年。

從物質景觀來說,中國在這26年裡經歷的變化可謂天地翻覆。

英若誠與何冰這兩任「劉麻子」,也共同出演過《我愛我家》

但人們面對的很多精神困惑卻似乎還在原地踏步。這決定了即便今天再看這部情景喜劇,也能有不少強烈共鳴。

不過人們最需要的,依然是表現當今現實的作品。

如果觀眾們只能從老作品中淘金,這何嘗不是中國影視劇的恥辱?

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和現實主義題材的戲劇一樣,遭遇後繼無人的問題。

比如梁冠華,因張大民被人熟知。但現在,他卻沒有機會再塑造一個比肩張大民的角色——

平民階層都成了國產電視劇的失蹤人口了,戲骨們去哪兒演張大民們?

大多數人再次看到梁冠華,是在2019年12月開播的《大明風華》裡。

然而這樣一個人民藝術家級別的戲骨,卻戲份不多早早下線。

戲骨為鮮肉鋪路,藝術讓位於市場。至於有沒有經典角色可以誕生,沒有人太在乎。

這就是當下最大的現實。

5

那麼,這些老戲骨星光閃耀的時刻,註定只能任後浪拍打,被人遺忘嗎?

琢磨這個問題時,1994年版《三國演義》的片頭與片尾曲總是會在耳邊響起。

這部經典作品的片頭曲,用的詞是明代楊慎填的《臨江仙》,用慷慨悲壯的語調訴說時代更迭的無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的確,人們總是認為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排在沙灘上,是萬古不變的真理。

可在浪奔浪流的時間長河中,分清誰是前浪,誰是後浪並無太大意義。即便相差幾十年,也不過是歷史的一瞬間。

唯有那些迷人的故事,才能抵擋住歲月的侵蝕,與文明共存。

有些時刻,我更喜歡老三國片尾曲。毛阿敏的歌聲裡,傾訴著面對無情歲月的另一種浪漫: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如果文藝復興的時代註定是短暫的,漫長的黑夜才是更尋常的主題,那麼,能夠遇見一個人文主義能夠發光發亮的年代,對於這一代老戲骨來說,已經擁有令後來者羨慕不已的幸運。

不論過去多少年,只要那些影像在,他們的名字就不會被雨打風吹去,而是會成為夜空中的星星,永遠閃耀。

那些願意抬頭,在黑夜裡凝視星光的人們,也終將向有光的地方前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如果2020是一部電影……-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中國攀登精神閃耀世界深圳  40年 一座城當我們需要一把尺子來衡量當代中國的精神刻度時>願平凡的你繼續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心之所向,悉數得償#你的2020是哪部電影#請在留言區告訴我們(文內所用新聞圖片均來自於新華社發布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保潔工拾金不昧傳遞正能量-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原來,在12月5日下午,冉龍彪駕車途經王場服務區休息時,不慎將錢包遺失,開車回到了家中也渾然不知。當王場服務區保潔工胡桂蘭在打掃停車位清潔時,發現地上有一個錢包。她趕緊撿起錢包,並叫來保安人員一同進行了清點,發現裡面有現金2815元、數張銀行卡、一張遇見書城的會員卡和一張姓名為冉龍彪的醫保卡。胡桂蘭判斷失主應該就是冉龍彪。
  • 社會各界捐款捐物473萬元-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2月5日,我區舉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捐贈儀式,眾多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紛紛伸援手,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企業家和愛心人士的社會擔當,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區委書記滕宏偉,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果等出席捐贈儀式。本次捐贈儀式上,共有10家企業和部分愛心人士積極捐款捐物,籌集資金和物資共計約473萬元。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來福士來福士廣場位於長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250米高的水晶連廊,連接著4座摩天大樓,遠遠望去,8D魔幻重慶城,一定有來福士的一份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奶皮子才是美食界的扛把子-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放入白糖炒融化至微黃狀態時,倒入炸好的奶皮兒,翻炒撒上芝麻即可,炸好的奶皮兒甜香可口,奶香濃鬱。不過奶皮兒的熱量確實很高,含有豐富的乳脂肪。吃多了也會使人發胖,想減肥就不要吃奶皮兒了,乳糖不耐受的胖友要酌情嘗試哦~來源:吃喝實驗室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後河特大橋動工修建-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古代退休那些事-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杜甫在《羌村三首》中說自己「晚歲迫偷生」,其實他做這詩時才46歲,就已經稱自己是「晚歲」了;而另一個大文學家蘇東坡,寫「老夫聊發少年狂」中的「老夫」時,也僅僅只有38歲。如果不算上嬰兒的夭折率和戰爭的因素,按《人口論綱要》文獻估算,古人平均壽命能達到60歲左右,確實是相當短。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設計場景時,必須始終有一些神秘感,因為神秘感是夢想的跳板,一種填補想像力留下的空白的邀請」,Leila 說。這也許就是匆匆走過櫥窗的數秒,卻總是令我們出神的秘密,而這短暫的間隙,也許就是藝術可以在商品中灌溉的奇蹟。2017 年,巴黎大皇宮舉辦了 Leila 的特展,可見她的藝術貢獻已遠遠超越「商品展示」那麼簡單,她把「視覺陳列」帶入截然不同的境界。
  • 中國火鍋地圖-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 九宮格中,火鍋群豪匯聚;吃火鍋,也別忘了撈蝦滑。吃罷五湖四海的火鍋,最懷念的,可能還是在家歡聚之時,桌上那一個咕嘟、咕嘟的湯鍋,點亮一抹寒冬時節的溫柔小火。>參考資料《中國南北名火鍋》 金盾出版社 曉書 2007《地道風物·貴州》《火鍋考》文史雜誌 江玉祥 2019《火鍋中的重慶》 重慶出版社 餘勇、林文鬱 2013《漫談中國人之衣食住行》李劼人 1948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
  • 談談朋友圈的維護-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賣萌雖可恥,但有用-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害羞」的狐猴攝影:JAKOB STRECKER, CWPA/BARCROFT IMAGES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當小稜皮龜出生(孵化)時,其體長只有7.6釐米。據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小組發表的海龜調查報告表明,稜皮龜的產卵數量,在過去的20年間減少了95%以上。波多黎各從2005年開始,每年舉行稜皮龜季,提升大眾對稜皮龜的認識。藍鯨Blue whale
  • 中國人起名十大禁忌-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如果命名時,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認識,必須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命名使用生僻字,只能白白增加別人工作的難度、麻煩。人們在使名時選用生僻字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不落俗套。但一般人們認識的常用字,卻不過三、四千字,而命名又主要是為了讓別人稱呼,並不是為了賣弄學問。命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
  • 探險廢墟的樂趣-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這是哈薩克斯坦的深秋天氣,當停下來休息時,她能感覺到,身上黏著的汗水在一點點冰冷下來。最後的這段路很難走,潘然和同伴用了近3個小時。地面上有火箭升空的碎片,有釘子,還有蛇洞,她全神貫注地盯著腳下的路,「沒空再去激動」。一直到離終點還有兩公裡的時候,前方那方方正正的建築物突然變大了,沉默地矗立在那兒。「是一大塊陰影,像是終點,像是希望,也像是個詛咒。」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羅林用被單收屍時,大哥的身子還軟著。守靈那幾天,羅林寸步不離,親戚們不明所以,只是感嘆兄弟情深。誰也不知道一個少年心裡能藏下多少悔恨。大哥去世後,母親便不再鎖門,她說大哥離家時沒有帶鑰匙,家裡成了羅林的傷心地。16 歲那年,出於逃避,也出於對音樂的追求,羅林留下一張紙條,離家流浪。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高曉松唯一想推薦的書,卻是餘華的「強心丸」
    今夜,星光燦爛,正是群星閃耀的時刻……沒錯這句話出自史蒂芬·茨威格著作《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也就是那個讓高曉松在節目上唯一一個願意拿出來推薦的書,那個被餘華形容為自己的"速效救心丸"的書。1927 年,《人類群星閃耀時》第一次出版,就成為歐洲所有學校的必讀書目,並暢銷了近 100 年。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用愛鋪就孩子幸福成長之路-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蒙愛』園本課程以社會性情感培養為核心,從人、事、物、景中拓展教育空間,於本土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力量,滋養『愛自己、愛他人、愛幼兒園、愛家鄉、愛祖國』的『五愛』情感,為孩子們的成長鋪就『蒙愛』之路。」朝陽幼兒園園長李曉林說道。讓孩子陽光自信、關愛他人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愛的教育常被忽視且相對缺乏,導致孩子不懂感恩,也不懂如何去愛他人。這樣的狀況亟需改變。
  • 連鎖便利店,搶奪縣城市場-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0:25,結束加班後,張k走進公司樓下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帶走一碗熱氣騰騰的關東煮和冰鎮一番榨,心情不好時,再多一盒藍莓爆珠。這曾經是獨屬於一線晚歸打工人的「值了」,深夜裡的這份慰藉,足以將埋首格子間一整天的疲憊感驅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