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暑假中,《英雄聯盟》上線了「綻靈節」活動,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艾歐尼亞的精神領域。目前活動已經落下帷幕,不知道各位召喚師在完成任務後,是否拿到了想要的獎勵物品。而在綻靈節的活動期間,《英雄聯盟》推出了兩個新英雄,莉莉婭和永恩,吸引了很多玩家的嘗試。尤其是帥氣十足的永恩,能夠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快樂。在上期的「聯盟譯事」中,我們探討了莉莉婭的翻譯工作,而在本期的欄目中,我們邀請了本土化團隊的譯者謝楚聿老師,來深入了解永恩的故事。
圖1:新英雄永恩已經上線召喚師峽谷
亞索的哥哥永恩盛大登場
作為《英雄聯盟》的第150個新英雄,事實上永恩這個名字,在很早之前就出現於故事中,因為他是超人氣英雄亞索的哥哥,而亞索發布於2013年。作為《英雄聯盟》中的又一對兄弟角色,永恩在翻譯的遣詞方面,基本上向亞索看齊,實際上,原文也是如此。永恩的英文稱號是the Unforgotten,顯然是對應亞索的the Unforgiven,亞索的願意是「未被寬恕之人」,而在去年的聯盟譯事亞索那期欄目中,譯者老師透露了翻譯成「疾風劍豪」的原因。由於2013年時誰也不確定亞索故事的未來發展,本土化團隊採取了疾風劍豪這個看起來更酷的翻譯,而這次永恩的稱號翻譯,他們採取了類似的「封魔劍魂」。
關於「疾風劍豪」和「封魔劍魂」的名號討論,譯者老師認為不如先來聊聊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亞索為什麼是劍豪。自從亞索在2013年公布直到今天,常常可以在不同地方看到有熱心的玩家提出質疑——明明他手裡拿的是一把單邊開刃、帶有弧度的武器,為什麼在他的稱號裡用的是「劍」而不是「刀」呢?比較簡單的回答是,一般說來中國人比較熟悉的稱號寫法是「劍豪」和「刀客」,而前者給人的感覺顯然更有腔調,後者則更偏草莽氣質一些。至於複雜的回答則要涉及到一些歷史掌故了,譯者老師也是引經據典為大家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在《兵者不祥:從打架到戰爭的暴力文化史》(作者:劉鶴)一書中提到,一代劍聖(注意這裡的稱呼)柳生宗矩在劍譜《兵法家傳書》中分別以「殺人刀」和「活人劍」來命名兩個章節,而實際上這裡的劍和刀所指的都是日本刀,給人造成一種日本文化中似乎刀劍不分的錯覺。加上使用日本刀的武術被稱為「劍道」或者「劍術」,修習這種武術的武士和浪人也人均自稱「劍豪」,這種印象就被進一步加深了。實際上在日語裡,刀和劍存在非常明確的區分,只是因為單刃的刀要比雙刃的劍更容易製造,並且在戰場上擁有更大的殺傷力,所以劍逐漸退化成了文化用品和祭祀時的法器(這一點在中國也是一樣的)。
圖2:永恩是疾風劍豪亞索的哥哥(畫師LuBue)
而日本在吸收了傳自中國和朝鮮的大刀同時,也一併受到「兵者不祥」這一觀念的影響,他們就將用刀殺伐的武術冠上了「劍術」的名字,以此趨吉避兇。如果有喜歡玩動作遊戲的玩家,可能會突然聯想到《只狼》裡的「七支刀」,這把武器又長又直明顯是一把劍,為什麼也叫刀。這個說法也是類似的,因為刀身上的銘文寫了「七支刀」。因此到了今天,人們提到諸如宮本武藏、柳生十兵衛等日本知名武術家時,都會稱他們為「劍豪」,所以把亞索這樣一個明顯脫胎於浪人的形象同樣叫作「劍豪」,其實不構成訛誤。
再回到永恩這次的稱號翻譯話題上,既然當年將The Unforgiven已經譯作了「疾風劍豪」,那麼英文本身就非常對應的The Unforgotten也應該選擇一個類似的行文。考慮到永恩眼下在背景故事中的實際狀態,他已經是亡者的靈魂,取名「劍魂」是個不錯的選擇,也與亞索的「劍豪」相互呼應。而結合這兩兄弟與風的不解之緣,本土化團隊一度也有過「冽風劍魂」的想法,暗示永恩追獵亞索這一背景。但後來譯者老師感覺「冽」字過於清冷出塵,與永恩的遊戲風格有些不符。在猶豫之下,他們想到不妨借用諧音,結合永恩故事裡封印亞扎卡納的情節,以「封魔」的守成氣質對應「疾風」的跳脫感,最終得到「封魔劍魂」的譯法。
這裡也有一個算是彩蛋的想法,「封魔」的諧音是「瘋魔」,這可以暗示永恩已經非人化的事實。順便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看過美服的介紹視頻時會發現Yone這個名字的發音其實接近「約內」,用的是日語羅馬音的讀法,後面的字母「e」其實是發音的。然而中文採取的是英文的讀法,忽略了字母「e」譯作了「永恩」。背後的原因則是十分簡單,因為永恩其實很早就在亞索的故事裡提到過,那個時候本土化團隊並沒有太多的背景資料供翻譯參考,所以當時的翻譯就按照普遍的英文發音邏輯對這個名字進行了轉譯。但譯者老師不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理由可以參考「Holmes」被叫作「福爾摩斯」,按照真正的讀音,「霍爾姆斯」才是最正確的讀法,但由於人們已經習慣了福爾摩斯的叫法,這個不夠準備的翻譯,並不會嚴重地影響我們對於這個角色的記憶和認知。
圖3:永恩死而復生化身封魔劍魂(畫師Ranelyy)
封魔劍魂的技能翻譯細節
接下來的話,讓我們一起聊聊永恩的技能組翻譯,相信大家可以看出永恩的技能組譯名和亞索非常相似,本土化團隊沒有選擇直接翻譯,而是追求整體性和通俗性,永恩的技能名稱和亞索的風格,可以說是如出一轍,和稱號的翻譯理念十分相似。
被動-狩人之道
永恩的被動技能Way Of the Hunter,與亞索的Way of the Wanderer,也就是「浪人之道」,對應得嚴絲合縫,因此,永恩的被動技能中文也依樣寫作「狩人之道」,顯得更為工整。之所以沒有用更常見的「獵人」翻譯,是因為獵人給人的第一反應更像是專指狩獵動物的職業,但永恩獵殺的是惡魔而非動物,狩人一詞由於詞語本身的陌生感反而能夠更好地塑造角色。
Q-錯玉切
永恩的Q技能英文是Mortal Steel,與亞索的Q技能Steel Tempest行文類似,遊戲內的表現也非常近似,都是兩段充能加一段釋放的設計,亞索玩家能夠很容易上手。亞索的技能名為「斬鋼閃」,這個措辭第一時間讓譯者老師聯想到的是小說《縹緲錄》裡,息衍傳給呂歸塵的一招「切玉勁」,可謂力量與美感兼具的一個名字,因此他便考慮是否可以用「斷玉切」來翻譯。但是在仔細體味一番後,譯者老師覺得「斷」字過於粗暴,而且也比較籠統,不是一個精確的動詞,因而畫面感稍遜。
但從「斷」字的創作出發,結合「斬鋼」二字就聯想到了「斷金」,進而是風水行當所說的「分金錯一線「,他們意識到」錯「字當動詞用時感覺既巧又韌,與玉性十分相合,便定下了」錯玉切「的譯法。這裡再補充一下Q技能裡的「旋風烈斬」這個效果,名稱上其實和亞索是一樣的,兩兄弟本來就是同門修行劍技,雖然他們的劍招雖然不同,但內勁應該是系出同源的,所以譯者老師決定起了一個相同的名字,恰好說明了兩人的內在關係,技能效果上都是疊了兩個Q技能然後吹風擊飛敵人。
圖4:永恩的技能組和亞索對應(畫師MizuriOfficial)
和Q技能從考慮力量美感的遣詞所有不同,下一個技能W-凜神斬則從技能意境著手。
W-凜神斬
W技能寫作Spirit Cleave,按照原意直譯是」靈劈「。這個技能從遊戲表現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是一個斬擊的動作,自然就會與亞索的E技能「踏前斬」聯繫起來。加上之前作為永恩稱號備選方案的「冽」字,譯者老師很快就聯想到「凜冽」,以及小說裡經常看到的「神情一凜」這一的描寫,以「凜神斬」來表現永恩那令敵人為之肅然的一擊,同時「凜」字所蘊含的嚴肅持重與「踏前斬」所體現的矯健輕捷隱隱地相映成趣。
E-破障之鋒
而E技能的英文是Soul Unbound,直譯則是「靈魂釋放」,一開始譯者老師確實沒有想到能與亞索的技能相映成趣的詞句,因為這個技能的特性在亞索身上找不到對應點,哪怕是凜神斬這樣的攻擊性技能都把亞索的護盾效果給放進去了,因為永恩在背景故事中經歷了死亡,他相比亞索多了靈體的形態,E技能是永恩靈體化的特點所在。所幸亞索的W技能「風之障壁」,以及上一期「聯盟譯事」中提到的莉莉婭終極技能「夜闌謠」的翻譯思路,兩者為這個名字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障壁一詞讓譯者老師想到了「迷障」,這個很多人都應該不陌生,提起的時候就能聯想到類似「無明」「渾噩」「執念」等表示執迷不悟的詞彙。結合永恩被亞索手刃之後的故事,他並未徹底死去,而是在靈界又經歷了一番劫難後,似乎勘破了生前的一些執念,也看清了幾分世界的本源,永恩的心態轉變可謂是「破除迷障」。從這個意義上說,「破障之鋒」與「風之障壁」也能形成巧妙的對位,形成技能組上的對稱之美。「鋒」與「風」是諧音,可以理解為永恩手裡緝獵惡靈的紅刀,也可以理解為他進入了一種新的戰鬥姿態。其實當時譯者老師還考慮過用「逢」字,取一個「逢魔」的含義,但是感覺顯得有些搬套文化,所以作罷用回破障一詞。
R-封塵絕念斬
最後則是永恩的大招技能Fate Sealed,再次回到了永恩的「封魔」主題上,以「前塵封斷、絕行勿念」來描述永恩的故事底色,與亞索的「狂風絕息」並立,寫作「封塵絕念斬」。這是一個很直接的操作,甚至可以說是永恩整套技能組裡最容易定下來的一個名字,相信大家應該會喜歡這個翻譯。國服選擇了封塵絕念斬,而臺服則是自創「二刀流奧義 ─ 封命斬」,有玩家也有點疑惑這個技能名稱更像是忍者的風格。譯者老師藉此也點評了一下:「其實沒有必要在技能名字上強調二刀流這個英雄特點,因為亞索的技能也不是按照劍術流派的形式來定名的,而且這樣的命名思路已經用在了均衡三忍身上了,有所側重才更能體現不同。」所以無論國服或者臺服,本地化團隊對角色的認知不同也是會讓同樣的技能在漢化過程中上有明顯差異。
圖5:永恩是一個打破心魔的劍客(畫師iisraa)
綻靈節活動塑造了永恩的特色
如我們在欄目最初的時候提到,永恩是《英雄聯盟》的第150個角色,可以說是擁有特殊的意義,甚至擁有一個長達10分鐘的CG動畫《乘風歸》,這個融入了大量東方文化的CG敘事十分吸引玩家,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亞索和永恩之間的不同。與此同時,永恩又是「靈魂蓮華」皮膚系列的一部分,有些玩家不太清楚皮膚宇宙和主宇宙的關係。而且兩人雖然都是浪人劍客,但可以看出永恩和亞索在性情方面有很大的區別,那麼,永恩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尤其在死而復生後擁有怎樣的定位,譯者老師也分享了個人見解。
這次綻靈節活動可以看作是圍繞永恩死而復還這一事件而打造的,他作為壓軸登場的角色自然得到最多的關注,綻靈節的世界可以看作是艾歐尼亞這個地方的limbo(中文可以叫做「靈薄」,譯者老師則喜歡「迷津」這個說法),這是生者與死者(物質與精神領域)之間的交界之地。這個設定與存在鬼魂概念的暗影島有些類似,但又大為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暗影島的亡靈並不是虛無的鬼魂,而是存在於現實(或者說物質領域)的實體,與其說他們是「惡靈」,其本質反倒更接近喪屍一些(比如被黑霧裹挾的生靈也會成為黑霧的一部分)。
但是綻靈之境則是一個獨立於物質領域的存在,儘管兩者之間可以互通,但界限是非常明顯的。在綻靈節期間,死者的靈魂會短暫返回物質領域,和家人進行不一樣的重聚;甚至生者有可能誤闖精神領域,無論是《英雄聯盟》還是《LoR》裡的任務線,都是講述了一個艾歐尼亞人無意中闖入了精神領域,然後遭遇了一些神奇的歷程,最終在幫助下重回人世。而在綻靈節期間,亞扎卡納這種小惡魔就會非常流行,它們瞄準了人類的負面情緒,其中就包括已經逝去的永恩。但藉助擊敗惡魔後的力量,永恩以靈體的狀態回到物質領域,為《英雄聯盟》後續的敘事展開提供了可能性。
圖6:永恩為《英雄聯盟》敘事帶來新方向(畫師kyonniee)
而永恩的背景故事中,提到了亞扎卡納的「真名」設定,如果亞扎卡納的真名被得知了,就會失去力量,因此,永恩目前的使命就是不斷追捕其他的亞扎卡納,將它們封印起來並且尋找自己身上那個亞扎卡納的真名。這可以說是西方作者對於西方惡魔文化的一個搬用,比如在電影《招魂》裡就是明說了,想要驅魔就要知道惡魔的真名;但這也不是西方文化的專屬,在佛教裡也有「呼名驚走」的說法。歸根結底,這來自於早期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樸素認知,因為科學水平不足,導致人們對世界認知的方式比較粗淺,於是命名就成為了釐清事物關係、分辨倫理因果的重要基礎。
再回到永恩的故事上來說,一般而言,想要塑造一個角色就必須要賦予他/她一個顯見的行為目標。這個目標可以用來牽動劇情、解釋動機和表達觀點,能夠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角色內核。而譯者老師個人覺得,拳頭遊戲的敘事團隊並沒有讓永恩一直執著於「殺害素馬長老的兇手是誰」,而是藉由他的死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旅程,放下生前的執念,無疑是對敘事空間的極大擴展。他非常期待看到永恩之後與亞索、銳雯、艾瑞莉婭等等人物的互動,能夠為《英雄聯盟》的劇情發展提供更多方向。
結語
不知不覺,這期的「聯盟譯事」欄目也談到了很多內容,感謝譯者老師為我們解答了疑惑,帶領大家深入了解永恩的翻譯創作故事,並且挖掘更多相關的人物彩蛋。而在《乘風歸》的CG動畫結局中,我們可以看到阿狸和亞索一起出海,很多人好奇這個劇情設置,譯者老師則是認為阿狸的瓦斯塔亞身份,本身就與精神領域共鳴深遠,她的介入想必也會給其他《英雄聯盟》的人物,在更大的層面上提供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