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快,三月就要完結了。恍惚之間,清明在即,卻也感慨頗多。在這弘揚孝道、緬懷祖先的節日裡,總會讓人心潮澎湃。想起那些長眠故土的先輩們,內心也開始翻江倒海起來!也許有太多的想法,卻又詞不達意。每每清明節臨近之際,總有言不由衷的感觸。對於這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禮俗,我們不得不極其慎重地對待。
這麼快,清明節就到來了。相比以往,雖然是少了節日裡隆重的儀式感,可是豈能因為時代的變遷就此放棄文化的傳承?也許如今的清明,既沒有「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愉悅,也沒有「明時帝裡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的隆重,有的也僅僅是「風急嶺雲飄迥野,雨餘田水落方塘。不堪寒鴉孤塚立,滿耳蛙聲入夜長」的惆悵。
有史以來,清明節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習俗,而被世人所憶及。作為泱泱華夏的炎黃子孫,我們理應明白「禮敬祖先、和睦宗族」的初衷,懂得「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道理。在這風輕雲淡的日子裡,清明節純乎比以往所有的節日都更加的慎重。你看那孤塚遍野的山頭,無處不是鮮花的點綴;你看那寒鴉嘯鳴的長空,無處不是爆竹的喧騰;你看那荒草成堆的田疇,無處不是古樸的鄉村圖畫。清明節自始至終被人們惦記,並非它如何熱鬧非凡,而是它向來影響深遠。再怎麼說,也不能數典忘祖呀!
有史以來,清明節作為一種生生不息的人文風貌,必然被世人所接受。我們如今優渥地生,是因為前輩們曾經悽苦地死。從他們大苦大悲的人生軌跡上,我們怎麼就不感到生活的不易呢?我們完全有必要撫今思昔、憶苦思甜!對於那些逝去的亡魂,總不能置之不理,不捫不問。不管,時間過得多快,歲月走了多遠,不管,人生到了哪個階段,年華逝去了多少,我們總不能輕易忘卻那些長眠故園的前輩!是他們披荊斬棘、開疆拓土,為我們的前進鋪好了道路。是他們摸爬滾打、忍辱負重,為下一代人的幸福做好了準備。他們歷經艱難、不辭勞苦,為兒子兒孫立下了汗馬功勞,永遠值得族人追思緬懷!
真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到清明節了。這麼多年來,我還是頭一回在家過清明節。也許清明節就是這樣,一樣的傳統節日,不一樣的人間煙火。我們對於一個節日的態度,也直接關係到我們對一種文化的認知。總不能因為,它只是一個節日,就輕慢潦草地對待。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它關乎到生,關乎到死。也關乎到一個家族的盛衰興亡。能不引起重視嗎?別說那只是一個祈禱和祭祀的節日,好嗎?我們靜下心來深思熟慮一番,就會發覺其中的奧秘。生而為人,豈能忘本?往往,我們怎樣對待我們的祖先,就直接決定,我們的下一代怎樣對待我們。
真沒想到,清明節就要兵臨城下了。清明節真的會讓人有太多的想法。但是清明節作為一個極其莊重的節日,必然是不能說「清明節快樂」這樣的忌語!往往我們因為對清明節不夠了解,自然也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節日。所以自然會說出一些十分忌諱的話來。待到我們走過了大半生,見天,見地,見眾生,患得,患失,患生死。這才大徹大悟,原來世間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好。生活的路蜿蜒曲折、縱橫交錯,一切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完成。常懷感恩戴德之心,常寄落葉歸根之情。如此而已,我們的家族,才會發展壯大。我們的後輩,才會頂天立地。
沒錯,清明節總會給人綿延不絕的遐想。也許清明節,既沒有「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的自在,也沒有「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的優雅,只有「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的沉重,只有「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的神聖。誠然,作為一年一度的祭祀節,清明節讓人飲水思源,凝結族群,沐春踏青,調節情懷。一方面悼念逝去的故人,一方面感恩健在的親人,特別是多年在外的遊子,心情更是和以往回去不同!願天堂所有的親人安息!願所有活著的人安康!
沒錯,清明節就是一個緬懷祖先的節日。都說「苟富貴,勿相忘。」我們總不能因為過上了人上人的日子,就忘了曾經苦不堪言的日子。記得上周,和家人們去掃墓。也就是那樣。一大早就出門了。先去瞻仰姥姥姥爺,再去祭拜爺爺奶奶,在這樣一片熟悉的土地上,我們曾經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聯繫。可是時光久遠,一切都難以長久。可是很多的情懷,一切又那麼的真切。對於上幾代人的所作所為,我們大不必評頭品足。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竭盡所能、活好當下,讓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死而無憾。我們沒法留住太多。一切都慢慢地,變成了記憶,變成了回憶。那些被時間和歲月淡忘的人,卻又被我們所念及,年年如一。
無疑,那種意味深長的心緒,從一開始就讓人思潮澎湃。想比那些苦海裡百千萬劫、赴湯蹈火的先輩,我們又何德何能、怨天尤人?必然我們是沒有「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的雅趣,但我們一定會有「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的感悟。直到多年後,我們經歷過溝溝坎坎,再反觀這一輩子走過的路。就會有很多的想法。也許都是對先輩先聖們由衷的敬意。無論怎樣,我們都會想起那首詩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朝雨露又清明,萬物復甦蓬勃生。
晴川麗水皆古韻,懷親思遠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