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紀事:五世同堂的三大爺

2020-12-09 愚伯的自留地

圖文:尹克雪

在我的記憶裡,東院大爺既無長兄,又沒次弟,咋叫三大爺,一直很納悶。後聽母親講,他上面有兩位姐姐,按年齡大小排列,是老三,因此都習慣尊稱他三大爺,顯得親熱。

提起這個三大爺,還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姓尹名諱品良,豐縣華山鎮尹常村人。生於亂世,長於饑荒,領家於中國解放的新時期,安福於改革開放的紅利中。

三大爺的一生可謂是命運多舛,年少時,他在本村寨中跟人念過兩年半私塾,只因家境貧寒,末盡學業,壯志末酬,成了他終生的遺憾。

輟學回家後,他協助二老耕種田園,飼養牲口,由生活所迫,曾磕頭拜師學過一年柳琴,他生性聰明過目不忘,記憶超人。不管是《朱賣臣休妻》還是《羅成算卦》,他張口就來。某年某月咱豐縣華山坡裡下過冰雹,刮過龍捲風,何天何日莊中住過中央軍,都能說得一清二楚。被鄉人稱作村中的一位活字典,活地圖。

十五歲時,三大爺已經出落得一表人才,我的大奶奶把華山馬府的親侄女,從中牽線兩家一說和,成全了兩人婚姻大事。婚後,育一子三女,大兒子克彬也遺傳三大爺的基因,自幼聰明好學,從一年級至高中畢業,一直是優秀生,老師對他寄於偌大的希望,勸他報考北京清華大學,考慮家中的經濟狀況,大哥最後還是報考的徐州師範學院。

每逢月底,三大爺徒步及時去徐州給兒子送夥食費一次,幾年來,三大爺往返之華山至徐州之間,風來雨往,受到艱苦,當日去,當日打來回,到底磨爛了多少雙鞋,就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

為了生計,三大爺背井離鄉多年,去過山西眉縣碾子山打過窖洞,割過麥子,飼養過牲畜。上過東北三省進工廠做過工,負過傷,飽嘗各種辛酸與苦楚。

生產隊大集體時,他大兒子在徐州邳縣教書,工資也很低。當時,三爺爺是村中有名的年年透支的四屬戶,三大爺盼望孫子們長大,寄於期望,因此,給孩子們起名分別為公選、公民、彩霞、彩雲。

為了多掙工分,三大爺當了生產隊飼養員,老人每天起早睡晚,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敬業愛崗,默默奉獻。由於他手勤,工夫到,飲水足,草料攪拌均勻,牛馬愛吃。

他心細如絲,時間一長,每頭牲畜的脾氣、特點和愛好,他都了如指掌,愛護備至。經他手餵過的牲口個個膘肥體壯,滾瓜溜圓。

每年春季,大隊都要搞一次大牲畜膘成評大會,尹長莊四隊每年評比總是獲頭一名,牲畜頭帶大紅花,肩挎大彩綢的三大爺,上臺上領獎金,衣帽鞋襪,十分榮耀風光。趕著牲口回來時,口中哼著小曲,三大爺腳步輕盈,滿臉笑容,令人羨慕。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生活單調無味,瞎燈摸火,無任何娛樂活動。一到漫長的冬季,喝過湯的村民,都喜歡聚攏在三大爺的飼養室裡,中間堆一火,四邊或蹲或站圍著一圈人,地鋪上、鍋臺上、水桶上和石槽上都坐滿了人,大家聽三大爺天南地北的侃大山,講故事,他用手敲著筦子頭,唱一段柳琴戲,一直玩到半夜才肯離開。

1972年,三大爺編寫的快板《一塊西瓜皮》,在華山鄉文藝調演中,還獲過二等獎呢?

三大爺由於牲畜飼養的好,每年都能繁殖六七隻小牛犢,牛馬咴咴,人歡馬叫,一派興旺。全隊350多畝土地,一到耕種季節,每天都出三口牲畜上套犁地,耕種及時,不務季節,莊稼苗齊苗旺,糧食產量非常理想,被評為華山鄉先進單位。三大爺為生產隊出過力,流過汗,立下了汗馬功勞,功不可沒。

土裡刨食的三大爺,為了補貼家用,在做好本隊飼養員的同時,家中還抽空餵了一頭黑母豬,豬羔能賣錢,供小孩上學費用,豬糞能換工分。

三大爺的三個孫子,高中或大學畢業後,從事建築和鋼構網架工程,一位包工頭,兩位技術員,兩個孫女,在華山鎮上蓋了樓房,還辦了一個車行商店,生意紅紅火火。孫子家蓋了樓房,添置了高擋家具,家中吃住穿,從不叫人操心發愁,咋不叫三大爺開心呢?

每天天剛麻麻亮,梆、梆、梆、梆,東院的三大爺手敲著床幫就唱開了:

喜迎千禧歲悠悠,

老漢遇上好年頭,

一日三餐酒兩蠱,

七天半月雞魚肉。

每天吃罷飯的三大爺總是帶著老花鏡,白天看書報,晚上看國內外的新聞節目,生活不亦樂乎。

三大爺的一生,歷經風風雨雨,飽嘗滄桑坎坷。他曾有過討荒要飯的苦難童年,經歷了無錢上學而痛苦的青春期,走過無法忍讓的打工路,挑起了撫養兒女和贍養父母的重擔,度過了失去老伴,以淚洗面的三十年思念歲月。吞下了喪子之悲,傷兒媳之痛,然而三大爺面對困難,他理性樂觀面對,不折不撓,最終活出人生的精彩。

三大爺一生勤勞務農事,精耕細作麥禾香,十裡八鄉贊慈祥,人人稱頌百歲王。2017年農曆正月初六日,全家為其慶高壽,三大爺喜在心間,笑上眉梢。

誰料,當年的臘月初六,三大爺走完了人生一百年的生命行程。人間有愛,歲月無情,三大爺最終離我們而去。撫今追昔,老人的慈眉善目記憶猶新,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恍惚如在眼前。

祝三大爺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五世同堂」的千年古塔,從土、木到磚塔,如今成「東北第一塔」
    不過,一座古塔能夠在五個不同的朝代中都曾被皇家視為聖地,即使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損壞,但是依然會對其加以修繕和重建,而且保留了五個朝代不同的建築風格,這樣「五世同堂」的千年古塔更是國內外罕見。對於遼寧省朝陽市,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 避暑勝地天目山,不但古木參天,還有12000歲的五世同堂古銀杏
    景區內有活化石「五世同堂」野銀杏,世界罕見的大柳杉群落,沖天樹金錢松,而且這裡塔院默默,禪林悠悠,佛道遺址共存。沿途可以看到許多大柳杉樹。柳杉是常綠喬木,樹形高大,樹幹粗壯通直,氣勢雄偉,為西天目山的四大特色樹種之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巨型柳杉群落分布於此。「大樹王」,早在宋代就被稱為千秋樹。
  • 鄉村紀事:二嫂遲到的黃昏愛情
    回家後,二哥央求大爺託親戚去劉府提親,媒婆領命前往。當年二哥家中也有八九十畝地,可謂門當戶對。果然不費多大勁,竟成了親事,揀個吉日良辰,當年秋天過門交拜,夫妻相見,兩人相愛,各稱心懷,次年生了一個侄兒。二哥出走後,二嫂把對二哥的思念,深深埋在心裡,上要服侍年邁的父母,下要哺育兩個月的兒子!
  • 鄉村紀事:生養了三個兒子的大娘,晚年生活如此這般!
    十年前,三個堂哥籌錢在村子南邊的自留地裡,給大爺大娘蓋了一間一人多高的簡易房。這間房子,大爺和大娘既做臥室,又做廚房。當時,他們也年近70,就把地分給三個兒子家,由他們兌糧兌錢來養老,每年每戶出400斤小麥,外加300元錢,如遇到老人生大病,大家再另外兌錢。
  • 鄉村紀事:領養兒子,成了李大爺最後悔的一件事
    你李大爺一輩子的積蓄,加上賣了一棟樓都沒夠。那個敗家的玩意兒,丟下媳婦孩子跑了,他倒跑得利索,把你李大爺老兩口坑壞了。多虧還有三個女兒,時不時來看看,安慰安慰。真是作孽呀!」媽嘆息著。怨誰呢?從小李大爺就特別寵他兒子李帥。把李帥寵的無法無天,哪怕要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給他。李大爺年輕時,是靠賣滷菜發家的。
  • 老壽星百歲生日 四世同堂齊祝福
    出生於1918年的王文孌,跨越整整百年的她育有5個子女,如今四世同堂,一家人十分幸福。老人的子女告訴記者,老人一生生活坎坷,經歷過戰亂,含辛茹苦把幾個子女拉扯成人,雖然吃了不少苦,但是從來沒有聽到過她抱怨生活。
  • 如今99歲的他五世同堂
    「活烈士」找到了,如今99歲的他五世同堂「活烈士」閻壽光的故事,還要從菏澤市牡丹區張河莊村支部書記張景憲和他們村子裡的無名烈士陵園說起。「閻老的身體很好,自己能自理,他今年已經99歲了,並且是五世同堂。」張景憲一邊指著閻老的全家福照片,一邊興奮的跟閃電新聞記者說到。尋找 「活烈士」路上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今年4月。一天,張景憲接到了一通來自蓬萊的電話。
  • 「四世同堂」用英語怎麼翻譯?
    之前有關於四級翻譯鬧出笑話的熱搜,然後有人翻譯「四世同堂」為「four ages live together」,更有同學將這個詞翻譯為「son, father and grandfather」。但是這些翻譯都不準確。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四世同堂」該如何翻譯!
  • 「四世同堂」用英語怎麼翻譯?不是「four ages live together」
    之前有關於四級翻譯鬧出笑話的熱搜,然後有人翻譯「四世同堂」為「four ages live together」,更有同學將這個詞翻譯為「son, father and grandfather」。但是這些翻譯都不準確。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四世同堂」該如何翻譯!
  • 四世同堂蛹蟲草益生菌,引領品牌新零售新時代
    (原標題:四世同堂蛹蟲草益生菌,引領品牌新零售新時代) 2020年7月13號,四世同堂蛹蟲草益生菌新品上市,四世同堂蛹蟲草益生菌作為四世同堂品牌又一極致產品全新亮相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李致忠先生《通鑑紀事本末》簡論
    又有《易傳解義》《辨異》《童子問》等行世。 《宋史·袁樞傳》謂「樞常喜誦司馬光《資治通鑑》,苦其浩博,乃區別其事而貫通之,號《通鑑紀事本末》。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於上,孝宗讀而嘉嘆,以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且令熟讀,曰:『治道盡在是矣。』」因知此書之作乃因袁樞感到《資治通鑑》卷帙浩博,披覽難得其徑。
  • 蜘蛛俠將「三代同堂」?!
    不管最先想到的誰,你將很有可能見證一場史詩級的聯動: 三代蜘蛛俠同框! 最近,隨著《蜘蛛俠3》的正式開拍,關於本片各種消息不斷: 蜘蛛俠2中的「章魚博士」Alfred Molina將再度飾演這一角色!這麼說來,多少粉絲希望見證的三代蜘蛛俠聚首一幕就要實現了?! 此外據報導,《蜘蛛俠3》也將像動畫《蜘蛛俠:平行宇宙》一樣開啟多元宇宙......
  • 三代同堂圖火了,爆炸果實卻引來爭議!
    WE三代同堂這一場比賽結束後,60E復活了,揭蓋而起的60E感謝有這麼多為WE加油的人們,並且還感謝有那麼多至今還關注著WE的人們,尤其是曾經的WE選手,比如微笑,比如957,在賽後採訪時,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957的直播間中,畫面定格在微笑去採訪WE現任輔助,三代同堂就是那麼親切!
  • 從紀事的「時間軸」看全球抗疫中的中國力量
    日前,《中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正式公布,紀事以時間為軸,詳細梳理了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同世界攜手抗疫過程中,在及時發布疫情信息、分享抗疫經驗、推進疫情防控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主要事實,向世界釋放共抗疫情的積極信號。  在紀事的「時間軸」中,人們看到一個公開透明、用堅強領導和正確決策挑起大國擔當的中國。
  • 五本王府紀事古言甜寵文:王妃重生後,被冷情王爺寵入懷中!
    這一期想給大家推薦五本王府紀事古言甜寵文,王妃重生後,被冷情王爺寵入懷中。第二本:《重生之王妃溫涼》作者:畫七第三本:《獨寵嬌妻》作者:黑子哲第四本:《全京城都盼著她被休》作者:黑子哲第五本:《嬌妻難哄》作者:黑子哲不管大家會不會覺得王爺和小逃妻的故事很老套,但還是希望這五本王府紀事古言甜寵文能夠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視覺盛宴
  • 美文賞析|縣城紀事(三)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美文賞析|縣城紀事(三) 2020-12-09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本帝後紀事古言甜寵文:皇上他虛設後宮,只寵皇后一人!
    這一期給大家推薦五本帝後紀事古言甜寵文,皇上他虛設後宮,只寵皇后一人,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自古天家無父子,帝後無愛情,那麼大家就感受不一樣的皇家愛情故事吧。第一本:《暴君追妻手冊》作者:明夏一生第二本:《暴君之妻》作者:抹茶曲奇第三本:《嬌後養成手冊》作者:明夏一生第四本:《皇帝偏要寵她寵她》作者:開花不結果第五本:《皇后在上》作者:耿燦燦這五本帝後紀事甜寵文
  • 紀事本末 | 古代的歷史普及讀本
    這一史體或是「一書備諸事之本末」,或是「一書具一事之本末」(《四庫全書總目·史部五·紀事本末類》),將分散的材料集中敘述,能夠充分展現歷史事件的全貌。與早早誕生於先秦兩漢的編年、紀傳體不同,雖然紀事本末的形式早已在史籍中作為補充而存在,但成為一種獨立史體的時間是比較晚的。我國第一部完整的紀事本末體史書,是南宋袁樞(1131—1205)的《通鑑紀事本末》。
  • 一村一韻味 蟻蜂鎮鄉村旅遊初見成效
    美麗鄉村如詩畫 田園風光似美景在蟻蜂鎮,沿著去往趙臺村、聶灣村村組道路,路兩旁景觀樹綠樹成蔭,田地裡農民忙著春耕,還有扶貧公益崗的人員正在用勤勞的雙手在路兩旁修整路肩、鬆土撒花種。蟻蜂鎮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結合村莊基礎設施條件,地理位置、文化特色、產業發展等因素,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鄉村特色,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廁所革命、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運用愛心超市,發動鄉賢、黨員志願者、扶貧開發公益崗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前,各村人居環境已明顯改善。
  • 鄉村紀事:我的父親,他的愛我謹記一生!
    文:蔣維圖:來自網絡父親名叫劉伯年,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鄉村醫生。很奇怪吧,我們家族都姓蔣,獨我父親姓劉。母親去世後,父親一人又當爹又當娘,領著我們五個孩子艱難生活。那時,孩子中最大的大姐也只不過十四歲,最小的我年僅三歲。都是正在長身體的時候,五個孩子,五張嗷嗷待哺的嘴啊!父親不擅農耕,家裡雖有七八畝地,可是產量卻是村裡最少的,每年的農忙時節,都得在同村叔叔大爺的幫襯下,我們家才能把糧食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