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輝元是西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的孫子,在毛利元就死後他在兩位叔父的輔佐下將毛利家的領地擴張到最大,並且在豐臣秀吉時代一躍成為了豐臣五大老之一,可惜最後卻沒有保住家族曾經龐大的領地。
一
元龜元年,在平定尼子復興郡的過程中,毛利輝元曾經一度離開前線回來探訪爺爺毛利元就,在祖孫二人的交談之中,毛利元就認為毛利輝元已經成為一個出色戰將,而毛利家的龐大基業,終於也有了一個出色的繼承人。
而當毛利輝元請教如何解決問題時,毛利元就卻只是告訴他要多依靠兩個叔父,也就是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以這兩人構成的毛利兩川體系是毛利家強大的基礎,但也為毛利家留下了隱患。
毛利輝元親政之後,與同時期的織田信長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反對勢力結成包圍網,試圖圍剿他們,毛利家的對手就是尼子復興軍 大內復興軍,豐後大友家,備前浦上家和阿波三好家等等。
在毛利兩川體系下,吉川元春負責北面的山陰道,小早川隆景負責山陽道與四國方面,兩個人都是毛利輝元的叔叔,毛利輝元很難對他們發號施令,而兩個人之間也存在著矛盾。
不過,靠著毛利元就留下的遺產,應付這些勢力是不成問題的。
二
但就在毛利輝元剛剛繼承家督之位的這段時期,織田信長已經開始崛起,擺脫了第一次信長包圍網的織田信長開始準備西進,而西國霸主毛利家就成為了首當其衝的阻礙。
織田信長為了限制毛利家的發展,便支持毛利家的對手浦上宗景擴張,但沒過多久,毛利家就聯絡宇喜多直家滅亡了浦上家,而毛利輝元為了報復織田信長的限制,於天正四年(1576)二月接收了被織田信長趕走的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
至此,第二次信長包圍網形成,在前兩年的戰爭之中,毛利家佔據優勢,在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之中大獲全勝,但面對織田信長這位傑出的霸主級人物的手段,毛利家開始逐漸轉入劣勢。
很快,在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之中,毛利家的水軍面對織田家的鐵甲船全面崩潰,也無法再通過海路支持在近畿對抗織田信長的本願寺 。而同時,織田信長派出了羽柴秀吉組成了中國方面軍進攻毛利家的領地。
也正是在攻打西國地區的過程之中,羽柴秀吉得到了足夠的資本,尤其是「餓殺三木,渴殺鳥取,不發一兵,水淹高松」讓他名聲大噪,但因為一件事,羽柴秀吉不得不緊急停止了對毛利家的攻勢。
天正十年,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發動了兵變,織田信長自殺身亡,羽柴秀吉得到確切的情報之後迅速封鎖了消息,突然對毛利家提出議和,毛利家並不知道織田信長的死訊,本來也有點撐不住了,於是便答應了議和。
籤了協議後不到一小時,毛利家得知織田信長已經遇害,吉川元春暴跳如雷,要求與羽柴軍開戰,卻遭到了弟弟小早川隆景的阻攔。
三
從這一時期開始,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逐步成為毛利家的主要決策人物,尤其是小早川隆景最為出色。
毛利與羽柴秀吉達成和解之後便成為了秀吉的擁躉,在秀吉平定四國和九州的時候毛利家都作為先鋒出兵。在天正十九年的分封之中,毛利家得到了高達112萬石的領地,但小早川隆景卻獨立出來成為筑前的37萬石大名,且與自己的侄子毛利輝元共同成為了豐臣五大老之一。
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攻打朝鮮,毛利輝元和小早川隆景都出動了數萬大軍跟隨,1597年,小早川隆景去世,他的養子實際上也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小早川秀秋繼位,因而小早川家與毛利家徹底分離。
在關原之戰中,毛利輝元的五萬大軍一直守在大坂壓根沒有出城,而戰場上的三萬毛利軍也只是出工不出力,雖然毛利家沒有為豐臣家出力,可是德川家康依然不願放過這個巨無霸家族。
最終德川家康沒收了毛利家的大部分領地,只剩下周防,長門兩國三十萬石的領地,但德川家也沒有想到,在幕末時,正是以毛利家的長州藩為主導開啟了倒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