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合戰時,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和上杉景勝為何選擇加入西軍

2020-12-06 騰訊網

豐臣政權下有五大老,關原合戰時,前田利長已經屈服德川家康,所以只有三大老加入西軍對抗同為五大老的德川家康,這三大老分別是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以及上杉景勝,那麼他們三位究竟為什麼加入西軍對抗德川家康呢?

宇喜多秀家

德川家康、毛利輝元、上杉景勝的地位都是有強大的實力作為依託的,前田利長可是前田利家的兒子,所以他在前田家的地位很穩固。宇喜多秀家就不同了,他能夠領導宇喜多家靠的可是豐臣政權的支持。

光從利益上看來,宇喜多秀家的命運一開始就和豐臣家綁定的,更不用說,他與豐臣秀吉的關係還非同一般。宇喜多秀家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說他加入西軍參戰關原是為了報答太閤的養育之恩,說他對豐臣家忠心耿耿,都是十分充分的理由。

毛利輝元

毛利輝元加入西軍參戰關原的理由也很充分,當時所有大名除了德川家康,最強的就是毛利輝元。毛利輝元想必很清楚,一旦德川家康成為「天下人」,肯定第一個找毛利家開刀,所以毛利輝元和毛利家家臣們都同意參戰。

至於情感方面,毛利輝元和豐臣家實在沒有什麼情感,他們並非豐臣家的嫡系,這也導致他們在作戰中出工不出力,總想著騎牆。

上杉景勝

會津徵戰前,德川家康顯然要對上杉家開刀,上杉景勝之所以沒有選擇像前田利長一樣服軟是因為他清楚,一旦他屈服,不僅120萬石的領地保不住,自己在家族內部的統御力也會出問題。

上杉家一直想返回越後,為了返回越後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如果向德川家康表示臣服,所有的準備都會功虧一簣,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奮起一戰,和德川家康決一死戰。不過上杉景勝也留了後手,讓直江兼續全權出面,這樣一旦失敗也能有個說頭和德川家康談判,保住家名。

總而言之,三大老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和上杉景勝之所以加入西軍都有家族利益的考量,後面兩位更是如此。不過這也難怪,戰國亂世,家族利益始終第一。

關原合戰時,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和上杉景勝為何選擇加入西軍?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毛利家為何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的行動就能看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毛利家為何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的行動就能看出關原開戰前,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大谷吉繼牽頭的西軍繼續拉攏各方勢力加盟。除了上杉景勝外,他們還寫信給前田利長,希望前田家懸崖勒馬,放棄繼續向德川家康妥協示弱,如果目的達成,五大老中將會形成四人集體反對德川家康的情況。
  • 德川家康為什麼放過了關原之戰的西軍重要武將島津義弘?
    慶長五年(1600年),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與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圍繞全日本的統治在關原展開了大戰,這就是「關原之戰」。由於各種原因,關原之戰最終以東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 關原之戰:一場由三個男人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上)
    為此,三成聯絡了上杉景勝、毛利輝元以及宇喜多秀家等其餘三大老(此時,負責牽制家康的五大老次席前田利家已病逝),趁著家康被直江狀(由上杉家臣直江兼續所寫,逐條駁斥對家康對上杉家的質問,被家康形容「我活了一把年紀,還沒見過這麼無理的書狀」)激怒,以上杉家密謀造反為名,出兵會津討伐景勝之際,聯同諸多親豐臣大名出兵,由毛利輝元擔當西軍總大將,並以「打倒家康」為口號,組建聯軍。
  • 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之地和悲慘壯烈的西軍的戰鬥
    上杉的吶喊五大老之一的小早川隆景先於豐臣秀吉病逝,之後由上杉謙信的繼承者上杉景勝繼任五大老,上杉景勝由於參與政治太晚。在朝中沒有足夠的人脈和發言權來抵抗德川家康,繼承軍神血性的上杉景勝決心起兵攻打德川家康。
  • 關原之戰前,西軍的三個戰略目標,個個困難重重
    摘要:關原之戰前,西軍的三個戰略目標,個個困難重重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下野國的東軍決定轉向反攻時,將大阪和豐臣政權控制在鼓掌之中的西軍,早已開始了針對東軍的軍事掃蕩,以及儘可能地拉攏、呼籲其他大名加盟,同時也儘快對無意加盟的大名進行聯絡
  • 日本戰國時期,他歷經艱辛抵抗上杉家,將家業一舉增加至57萬石
    最上義光只好向上杉家釋放善意,儘量拖延上杉家來襲的時間,期待德川家康儘快結束與豐臣西軍的戰事,使上杉家喪失戰意。八月十八日,孤注一擲的最上義光寫了一封長長的求情信,給上杉景勝:今次聽聞貴家將向敝領進攻,故來信啟言。
  • 關原合戰西軍為何會失敗?看看這些隊友們,不是臥底就是中二
    關原合戰可以說是德川家康問鼎日本邁出的堅定一步,在這場決定的日本命運的國戰之中,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確實也是一直處於主導地位,甚至在德川家康主力去圍攻上杉家沒有及時的趕到戰場的時候,戰爭就已經在半天內分出勝負。很多人將關原合戰的最大的勝利歸功於的德川家康的臨場應變和東軍本身就有很強大的實力上,但實際上東軍獲勝的因素不僅於此。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
  • 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對豐臣家忠心耿耿,關原合戰卻加入東軍!為啥
    石田三成看得清楚,他知道豐臣家已經無路可退,彼時德川家康正率兵討伐上杉景勝,正好是發動戰爭的好機會。 關原合戰前,德川家康以「直江狀」為口實,向東北關東以及北陸等地諸大名發布出陣令,並從豐臣秀賴那裡討來了資金和軍糧,出陣討伐上杉景勝。
  • 從天人道墜入地獄道——宇喜多秀家與豪姬的純真愛情
    宇喜多秀家當時奉織田信長之命,豐臣秀吉帶著大軍攻打毛利氏控制的中國地方。不管是主公信長的孩子,還是政敵德川家康的孩子,甚至連皇族的孩子都也難逃他的魔爪。所以,這次他也準備將繼承岡山城的宇喜多八郎(秀家小名)收為養子,同時也意味著宇喜多家將近1萬的兵力都將被秀吉收入麾下。當八郎元服時,豐臣秀吉想要藉此親近兩人之間的關係,就把自己名字裡的「秀」賜給他,八郎正式改名為宇喜多秀家。
  • 毛利輝元開創家族極盛版圖,為何只是1個守成之主,非創業雄才
    按照同樣的標準,毛利輝元後來在關原合戰的做法也沒什麼需要被指摘的。 關原合戰時,毛利輝元一直被詬病決策不如家康果斷老辣以及沒能親徵。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德川家康為何能輕鬆拿下關原合戰?豐臣家人心不齊,統帥缺乏魄力
    在被稱為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合戰中,德川家康率領的西軍擊敗了豐臣家家老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部隊,從這一戰之後,日本的戰略格局發生改變,家康通過合戰將原本豐臣家的實力逐漸分化和瓦解,至此日本戰國也從豐臣秀吉時代的逐漸邁入了德川幕府時代。
  • 關原之戰前,為何伊達政宗沒有作為?不是不動,看看他身邊是誰
    摘要:關原之戰前,為何伊達政宗沒有作為?不是不動,看看他身邊是誰關原之戰前,佐竹義宣加盟西軍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但上杉景勝與伊達政宗的戰鬥已經在七月中打響。收到攻下白石城的消息後,伊達政宗立即通報給留在宇都宮的德川秀忠和在江戶的德川家康。伊達政宗又向兩人通報伊達軍將會繼續向內陸的桑折郡方向推進,下一個目標就是位於中央地區的福島城。不過,結果證明伊達政宗攻下白石城,對上杉景勝而言不過是一個很小的損失,面對上杉家層層防禦的戰略,伊達政宗軍越往內陸的桑折、伊達兩郡入侵,受到的阻力也越來越大。
  • 關原之戰——決定天下的戰役
    由於豐臣秀賴年紀不到6歲,所以豐臣家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她母親澱夫人手中。豐臣秀吉死前為了確保自己的江山代代相傳,他託孤給「五大老」與「五奉行」,要求他們效忠於自己的幼子豐臣秀賴,這麼做的根本目的是要以合議制度來制衡德川家康的一家獨大。「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勝)均為豐臣家下強大的諸侯,其中德川家康實力最強。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戰力分析
    「關原之戰」作為近世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場大戰,其規模是史無前例的,這場被後世日本史學界稱為「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值得深思分析。此戰不只是在關原進行,而是從北邊的日本東北地區到西邊的九州各地都加入了對戰陣營。
  • 上杉景勝:軍神之子,被人罵作庸主,卻保住了家族上百年的基業
    上杉景勝出身於上田長尾家,父親是長尾政景,母親是上杉謙信的姐姐綾姬,從作為謙信的養子開始,他就不為上杉家的家臣所喜歡,因為上杉謙信的父母出自三條與古志兩大長尾家,而上杉景勝的親父長尾政景則與這兩家對立,甚至還曾經與上杉謙信刀兵相見。
  • 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中,為何明知必敗,依然堅持討伐德川家康
    豐臣秀吉於慶長3年死後,由於死前委託之監護人前田利家病重離世,使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後來家康以討伐留在國內不肯上京輪值的五大老之一上杉景勝為號召,向全日本大名發出動員令,出兵會津。大谷吉繼原本起兵是要響應家康的動員令,途中拜訪失勢的好友石田三成,三成卻邀請吉繼一同對德川舉兵,大谷連說三次三成啊,沒有勝機。雖然明知沒有勝算,但吉繼仍然不忍背叛好友三成,加入西軍。實際上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幾年裡,吉繼罹患麻風病,早就雙眼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