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雷鳥科技CEO李宏偉:Q3淨利潤同比提升293.8%,成大屏屆「獨角獸...

2020-12-15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2010 年,賈伯斯召開了他最後一屆 Top100 大會,在這次秘密會議中,除了展示了即將發布的 iPad 2 和磁性Smart Cover,賈伯斯明確表示:蘋果不會做電視。

「電視是一個糟糕的行業,它難以實現盈利,利潤太低。它不像 iPhone一樣擁有可觀的利潤,而且可以每年迭代更新,一臺電視可能等上8年才更新一次。」賈伯斯說。

開創了智慧型手機時代的賈伯斯,卻沒有預測到智能電視的發展。

如今,隨著5G和IoT技術的成熟,電視已經突破了顯示功能,成為了家庭場景的入口。流量的重新分配也帶來了行業格局新洗牌。

一方面,是華為、小米、OPPO等新玩家紛紛亮相登場,另一方面,是先行一步的老牌玩家已用增速證實了「大屏時代」已來。

根據TCL電子(01070.HK)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旗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雷鳥科技收入1.8億港元,同比提升78.7%;除稅後淨利潤達0.6億港元,同比提升293.8%,除稅後淨利潤率達30.9%。

網際網路時代的流量紅利已盡?不存在。根據雷鳥科技數據,2020年首三季度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達33.8港元,同比上升36.5%;會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3%,增值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0%

「做偉大的產品。」這是賈伯斯對智慧型手機的要求,也是雷鳥科技對智能電視的期望。

智屏:從「顯示」到「入口」

在過去的二十年內,要問到究竟是什麼技術能帶來電視行業翻天覆地的變革,首當其衝是顯示技術。

從CRT到LCD到OLED,廣視角、極佳的色彩、幾乎無窮高的對比度、低耗電和高反應速度等幾乎已經成為電視廠商的「標配」,8K電視更是能夠實現超高清解析度、超廣無差視角甚至裸眼3D視效;電視屏幕也是一大再大,只要錢包夠得上,150吋的液晶電視也不在話下,雷射電視的尺寸更是「牆有多大,電視就有多大。」

在硬體已經幾乎做到極限的情況下,如今,電視承載的使命開始延伸。

延伸到的第一個領域,是網際網路,也就是「流量入口」

雷鳥科技CEO李宏偉曾提出「場景網際網路」的概念,即指在智能電視、手錶、眼鏡等一系列載體上面的網際網路場景。而大屏網際網路就是場景網際網路裡的典型代表。

根據勾正數據2020H1智慧屏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上半年,IPTV激活數超3億,智能電視激活用戶覆蓋上漲近4%。聯網電視(OTT+IPTV)家庭滲透率達86%,成為大屏用戶主流選擇。

「電視從一個看長視頻為主的設備,如今變成一個有更多使用場景的設備,變成一個真正的智慧屏幕,它的屬性將不再跟看電視、看視頻完全綁定在一起。」李宏偉說,顛覆式創新的時代再次到來。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流量觸頂,大屏網際網路的崛起,對「流量」最敏感的手機廠商開始獲取這批新的增量。

2019年,華為首發智慧屏;2020年,小米推出量產透明屏電視;OPPO、一加等也都推出了自己旗下的智能電視。

如今,電視作為「流量入口」,已經在有效彌補移動網際網路流量觸頂缺失。根據勾正數據調查,2020年上半年智能電視活躍用戶增量為移動網際網路的近4倍,OTT/IPTV營收規模在2025年預計突破2千億。

可是就算找對了入口,怎麼把用戶留下來?

「傳統電視廠商的優勢是平臺業務有足夠多的積累和沉澱,也就更有效率。」李宏偉解釋道,「我們積累了大量數據,對大屏用戶的分析和理解會更為深刻。其次是在流量的分配上,我們不斷追求帕累託最優,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場景下,能夠根據不同的用戶類型推薦Ta最喜歡的內容。第三是用數據驅動增長,提高轉化效率。」

「效率」 意味著在同樣的用戶、用戶量和用戶體驗的基礎上,所能獲得的最大經營收入和利潤,這是網際網路平臺業務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可以用ARPU值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來衡量。

在這方面,雷鳥科技2020年首三季度的33.8港元ARPU值,同比增長36.5%;2020年9月,其存量會員數也實現了同比增長42.2%。

這樣的增速達到天花板了嗎?下一步該怎麼繼續提升效率?

李宏偉給出的答案是智能商業

效率:從大數據到智能商業

談及像雷鳥科技這樣的OTT平臺如何商業化,市場上一個普遍觀點是「廣告還有很大潛力」。

事實也確實如此。

一方面,網際網路廣告紅利縮減,投入成本高,2020年同比增長率僅為15%;另一方面,目前開屏廣告、創新廣告填充率不足5%,貼片廣告填充率僅為23%,這導致了2020年OTT人均廣告收入僅為20元,還有大量市場潛力有待挖掘。

但是李宏偉不這麼認為。「如果說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效率,那麼用戶體驗才是我們要堅持的目標,不能為了商業化而過度傷害用戶體驗。」

因此,儘管OTT廣告業務供不應求,雷鳥卻更注重會員和增值業務。2020年Q3,公司會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3%;增值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0%

把會員收入和增值業務放在首位,這就意味著,雷鳥必須精耕細作,通過內容「留下」用戶。

「我們現在的方法,是先通過分析師團隊對用戶打標籤、進行數據分析,然後再用人來做決策。」李宏偉說,「未來,我們會把這其中的決策部分交給AI來做。」

交給AI來做,一方面,可以減少人力資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加快獲得最優解的速度。機器在完全理性的情況下,找到的最優解可能比人工手段找到的最優解更靠近真正的「最優解」。

「用AI代替人來做決策,可能當下的效益不是非常高,但我想這是未來的趨勢,我們掌握了它,就掌握了通向未來的鑰匙。除此之外,我們還在發展平臺業務之外的第二曲線業務,智能商業也會在這些業務中大放異彩。」 李宏偉說。

「智能商業」一詞,由曾鳴提出,被稱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指南針」,它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用來將企業中的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快速準確地提出決策依據,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智能商業意味著利用網絡效應和數據智能來構建生態,更重要的是對用戶體驗的把握。

舉個例子,OTT平臺如果在電視首頁某個位置推薦K歌的業務,所有的用戶都會看到,但可能只有5%的用戶會真正用到K歌這個功能,那對於剩下的用戶來說,這個流量就被浪費了。

對於另外的一部分用戶來說,Ta可能更想玩遊戲,如果在這個位置推薦遊戲,他就會使用。所以如果能「千人千面」地讓用戶接觸到更多Ta可能想要的功能,就需要通過智能商業來實現。

這也是為什麼雷鳥今年推出了少兒、音樂、健身、教育等一系列創新業務,目的是儘可能地提高用戶體驗、獲取更多數據反饋。

「開展新業務最基本的考慮是為了產品的用戶體驗,是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李宏偉表示,用戶當下對長視頻之外的娛樂方式,比如教育、健身、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在快速成長。

「另一方面是我們希望通過新業務開拓用戶,也就是除TCL電視用戶之外,非TCL終端的新用戶,如運營商端、移動端等;我們通過積累數據能夠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以及新的合作夥伴,比如在少兒欄目上,我們自己做少兒內容,並把合作鏈條延伸到整個少兒產業上。」李宏偉說。

正如曾鳴在智能商業中所述:流量越用越少,數據越用越多。雷鳥科技服務整個家庭場景,業務範圍遠不僅限於大屏上的平臺業務。

物聯網是下一步

連接:創新驅動下的AIxIoT

按照物物連接,智能家居可以分成3個階段:單品連接、物物聯動、深度智能。

在單品連接階段,電視領域的應用有AI攝像頭、智能語音遠程操控等,這一點在TCL電視上早已實現,比如在主菜單按語音鍵後就可以進入小管家功能進行人機對話,說出想看的節目或者問詢天氣等。

在物物聯動階段,則需要智能電視基於自身系統,對智能化體驗場景進行升級和優化,整合自身產品,實現各單品之間的聯動。例如,TCL智能門鎖不僅可以通過App和雲端控制門鎖,還可以與屋內智能燈、智能安防等智能設備聯動,實現更多IoT設備的場景聯動。

在深度智能階段,需要的是智能系統能夠做到主動根據用戶行為偏好、用戶畫像、環境等各種信息,做到自適應、主動學習、提高能力來提供適用於用戶的服務,而無需用戶提出需求和指令。

雷鳥對自身未來的規劃之一便是成為AIxIoT深度智能化的連接平臺。

根據李宏偉總結,雷鳥的發展一共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是效率驅動為主的階段,正如前文所述,通過平臺業務提高效率,高效引入新的場景和服務,讓這些業務的轉化率變得足夠高,最終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第二個階段是戰略驅動為主。「我們主要關注對行業來說並不算全新,但是對雷鳥來說是比較新的業務,例如少兒、教育、健身、音樂等今年開展的新業務。」李宏偉說,「這部分業務有跡可循,也有可計量的投入產出比,方向成功率在50%以上。」

第三個階段是以創新驅動為主,「這裡的創新不只對雷鳥是新業務,對行業來說也是比較新的業務,也沒有太多的成功經驗。」李宏偉說,「它們有很強的不確定性,需要更多耐心和容錯度。」

創新驅動的業務落腳點之一便是AIxIoT。李宏偉表示,此階段,智屏尚處於探索當中,但智屏與智能家居的互聯互通一定是未來市場的重要方向。

看準了這一方向,未來,雷鳥在AIxIoT上的布局計劃也是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是在數據智能方向,通過大數據讓設備更「聰明」。

第二步,是在合適的AIxIoT設備上提供相應的運營服務。「這是指在冰箱、空調、微波爐、洗衣機等設備上的運營。」李宏偉說。

第三步是各個AIxIoT設備之間的進行互動和聯通。「我們說服務家庭場景,其實指是家庭會員,這個會員包括在電視上面、冰箱的屏上、抽油煙機的屏上面都會一起互通共享,比如在某音樂平臺上買了會員,那麼在做飯的時候可以在抽油煙機上聽等等。」李宏偉說。

正如AI給電視賦予了新的生命力,AIxIoT也將給家庭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今年,雷鳥基本完成從2018年就開始打造的「大薈員」體系的內容整合,並已接入TVB、K歌等6家垂類內容合作方,進行多場景多渠道和多元化的運營。

「讓全球家庭更快樂」,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使命,也同樣是雷鳥科技的終極目標。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專訪雷鳥科技CEO:Q3淨利潤同比提升293.8%,成大屏屆「獨角獸」的...
    一方面,是華為、小米、OPPO等新玩家紛紛亮相登場,另一方面,是先行一步的老牌玩家已用增速證實了「大屏時代」已來。根據TCL電子(01070.HK)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旗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雷鳥科技收入1.8億港元,同比提升78.7%;除稅後淨利潤達0.6億港元,同比提升293.8%,除稅後淨利潤率達30.9%。網際網路時代的流量紅利已盡?
  • TCL電子發布2020年Q3財報,旗下準獨角獸雷鳥科技淨利潤同比增長293...
    因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各OTT內容運營商數據極為亮眼,也正因此,很多行業觀察家認為第三季度各家數據「回落」將成為常態,但是透過雷鳥科技的財報,我們發現,其延續了上半年穩增的數據。根據TCL電子發布財報來看,2020年Q3,TCL電子旗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雷鳥科技營收同比增長78.7%,淨利潤同比增長293.8%,ARPU同比增加36.5%,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740萬,同比增長21.3%。
  • TCL電子公布三季度財報 雷鳥科技淨利潤同比增長293.8%
    報告顯示,TCL電子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146.8億港元,同比增長76.6%;第三季度毛利達28.2億港元,同比增長55.7%;TCL品牌電視機第三季度銷量達724萬臺,同比增長49.7%,穩居全球前三。此外,TCL網際網路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旗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雷鳥科技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78.7%,除稅後淨利潤同比勁增293.8%,ARPU同比上升36.5%。
  • 雷鳥科技交Q3答卷:每個年輕人都需要一個「家庭大屏」
    我們也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在大屏上刷短視頻。」 近日,雷鳥科技CEO李宏偉在採訪中向鈦媒體App透露了這樣一個新趨勢。 通過雷鳥與合作夥伴的努力,TCL電視上已經拓展了數個短視頻應用:西瓜視頻TV版(鮮時光)、橙子短視頻、快手TV版。 為了進一步探索豎屏場景,TCL電子產中心、TCL工業研究院和雷鳥科技還在去年聯合研發了TCL·XESS旋轉智屏。
  • 用戶重回大屏,「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如何進擊?
    李宏偉是雷鳥科技CEO,而雷鳥科技是成立於2017年的智能電視系統開發及運營平臺,它的第一大股東是電視行業多年來的主要玩家——TCL電子。作為通過網際網路向用戶提供大屏內容服務的新業態,OTT有著多年的發展歷史。
  •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為OTT行業帶來何種啟示?
    在TCL電子(01070.HK) 3月底發布的2019年財報上,雷鳥科技全年收入5.5億港元,同比增長50.7%;淨利潤1.7億港元,同比增長137.8%;在線會員收入同比增長62.6%,大屏電商、遊戲、音樂等創新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4%。看來「存量市場爭奪的不是流量,而是人心」這話,確實有據可依。
  •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探索AI創新,帶動智能電視行業發展
    疫情之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當全球大規模裁員,失業人數劇增的時候,雷鳥科技CEO李宏偉依舊大力執行2019年啟動的「高人才密度」戰略。作為負責TCL全球智能電視的系統開發和運營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雷鳥科技與全球的合作夥伴聯合,給行業帶來了發展的新思路。
  • 移動網際網路趨緩,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引領場景網際網路
    當看到TCL電視用戶在春節期間平均收看時長達到7.9小時後,雷鳥科技CEO李宏偉第一時間產生的是「熬了多少年,媳婦終於熬成婆」的感覺。 雷鳥科技是TCL電子(01070.HK)旗下準獨角獸公司,成立於2017年,負責TCL全球智能電視系統開發及運營。
  •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入選《2020中國未來獨角獸TOP100》榜單
    從TCL電子(01070.HK)公布的三季度財報數據來看,旗下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的營收、淨利潤、ARPU等多項核心指標均實現大幅上漲。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雷鳥收入1.8億港元,同比增長78.7%,除稅後淨利潤同比增長 293.8%。增值業務超預期增長,收入同比提升 300%,會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82.3%。
  • TCL電子公布2019年財報,旗下準獨角獸公司雷鳥科技淨利潤同比增長...
    財報顯示,全年營業額同比增長至469.9億港元,再創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增1.2倍達22.8億港元;全球電視機銷售量達到3200萬臺,穩居全球第二。此外,網際網路業務快速發展,全年收入同比增長108.7%至7.6億港元。從營收構成來看,海外網際網路業務首次新增2.1億港元的可持續性收入,而TCL電子旗下網際網路公司雷鳥科技全年營收5.5億港元,同比上升50.7%。
  • 讓財報說話,雷鳥科技營收增長背後的潛臺詞
    財報中有兩個維度的數據值得關注: 維度一,雷鳥科技第三季度收入1.8億港元,同比增長78.7%;除稅後淨利潤5648萬港元,同比增長293.8%;ARPU約33.8港元,同比上升36.5%。數據背後的潛臺詞是: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 疫情寒冬下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如何逆風飛揚?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深圳,一家跟雷鳥同名的網際網路創新公司雷鳥科技,去年實現了淨利潤過億元,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亦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依託產業協同下的整合創新能力,從「宅家經濟」中挖掘到商機,實現了產品和業績的逆風飛揚。
  •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的三大驅動:效率、戰略、創新
    而在這個戰場上,無論是智能電視還是智屏,雷鳥科技的成績都有目共睹。截至2020年6月30日,由雷鳥科技運營的TCL電視日均開機時長達6.14小時,ARPU值為23.9港元;上半年收入4億港元,同比提升60%,其中視頻付費分成及會員卡收入同比提升76.6%,增值業務收入同比提升136.5%。
  • 效率→戰略→創新,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的三大驅動
    首先是效率驅動,雷鳥科技的平臺業務發展主要就是靠效率在驅動。而在這個戰場上,無論是智能電視還是智屏,雷鳥科技的成績都有目共睹。截至2020年6月30日,由雷鳥科技運營的TCL電視日均開機時長達6.14小時,ARPU值為23.9港元;上半年收入4億港元,同比提升60%,其中視頻付費分成及會員卡收入同比提升76.6%,增值業務收入同比提升136.5%。
  • 效率到戰略到創新,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的三大驅動
    不管是針對人才的「鷹巢計劃」還是針對業務的「三大驅動」,準獨角獸雷鳥科技都在踐行「常備不懈」。在李宏偉看來,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一定是對方法論的不斷實踐。驅動 成功的本質是道概率題有這麼一種說法,「新」不是創出來的,而是生長、進化出來的,企業的任務就是去發現它。準獨角獸雷鳥科技亦然。
  • 穿越OTT周期,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如何逆勢倍增?
    自去年開始,一股智屏的風潮在幾大巨頭的共同發力下席捲而來。在大部分人看來,這或許只是意味著電視的智能化程度增強;但在準獨角獸雷鳥科技CEO、TCL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李宏偉的眼中,這卻意味著一次等待爆發的市場機會。  如何形容它的深遠影響呢?或許,「巨屏手機」就是一個恰當的註腳。
  •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三年如何修成創業方法論?
    值得一提的是,旗下網際網路公司雷鳥科技上半年收入4.0億港元,同比增長60.0%,其中會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6.6%,增值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6.5%;淨利潤同比增長88.0%,淨利潤率高達36.7%。  TCL電子剛發布的半年度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雷鳥科技存量會員同比增長63.1%,ARPU值同比上升28.8%,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均顯著提升。  用戶運營和大幅增速背後是雷鳥科技的技術和數據驅動。雷鳥科技通過研發智能AI推薦算法,利用用戶畫像、視頻畫像、智能算法,在為每個用戶及時、精準地推薦個性化內容的同時,也提高了用戶的點擊率和使用慣性。
  •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 用智慧大屏打造消費者智慧生活
    近期,TCL電子公布了旗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雷鳥科技2020年一至四月的運營情況。2020年一至四月,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實現收入2.7億港元(約合2.47億元人民幣),同比顯著增長67.6%;淨利潤達1億港元(約合9148萬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103.0%;淨利率為38.1%,同比提升6.6個百分點。
  • 僅三歲的雷鳥科技成為準獨角獸企業,增長論是什麼?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破增長界限 2020年8月25日,TCL電子(01070.HK)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 其中,TCL網際網路業務收入快速增長,旗下網際網路公司雷鳥科技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60.0%,淨利潤同比增長88.0%,淨利潤率高達36.7%,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成為本次財報數據的亮點之一。
  • OTT大屏打開價值空間,準獨角獸雷鳥科技憑什麼領跑行業?
    通過大屏「雲充電」,成為春節的一種現象。而家庭KTV,則成為排解情緒的重要出口。創維旗下的酷開,較早發力網際網路電視運營,春節期間也取得了較快增長。從1月23日至2月9日,酷開用戶觀看時長環比有一定增幅。數據顯示,酷開系統開機率增長8.36%,平均每天開機7小時32分鐘。網絡教育、健身主題、大屏購物受歡迎,大屏購物成交額同比增長86%,在線課堂受中小學生推動成為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