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開始,一股智屏的風潮在幾大巨頭的共同發力下席捲而來。在大部分人看來,這或許只是意味著電視的智能化程度增強;但在準獨角獸雷鳥科技CEO、TCL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李宏偉的眼中,這卻意味著一次等待爆發的市場機會。
如何形容它的深遠影響呢?或許,「巨屏手機」就是一個恰當的註腳。
如果從數據上看,準獨角獸雷鳥科技CEO李宏偉的判斷得到了佐證——8月25日,TCL電子(01070.HK)公布中期業績,其中旗下網際網路公司雷鳥科技表現亮眼:營收同比增長60%至4.0億港元,稅後淨利潤同比增長88%,存量會員規模和每用戶平均收入也分別增加了63.1%和28.8%。2020年上半年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都不好過,但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卻出現了幅度不小的逆勢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就與它自身的努力及所處賽道相關。
雷鳥科技是TCL電子旗下負責智能電視終端系統開發及運營的平臺,成立於2017年。用一種更為行業熟知的術語解釋它所做的工作,可以歸納為「OTT」三個英文字母。
OTT來源於籃球術語「Over The Top」的首字母縮寫,意即「過頂傳球」。用戶可以藉助網際網路瀏覽海量的電視節目內容。
這一全新模式激發了人們的觀看熱情——一份勾正數據發布的報告顯示,智能電視激活用戶從2013年0.23億戶激增至2019年的2.19億戶。
李宏偉發現今年的疫情讓整個OTT行業收穫了更多的觀看時長,雷鳥科技星雲大數據平臺顯示,TCL電視用戶在春節期間的平均收看時長達到了7.9小時。雖然整個OTT賽道正在高歌猛進,但與其他同類平臺相比,雷鳥科技的各項數據依然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我們的會員滲透率,在騰訊合作夥伴中的排序已經從去年的第五躍升到今年的第一」,李宏偉告訴36氪。大多數朋友都會為李宏偉貼上「儒雅」或「風度」的標籤,但在評價雷鳥科技上半年取得的成績時,李宏偉卻用最平靜的語氣說著最「狠」的話:「基本滿足,但增長可以更快。」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絕不是自謙之詞。在快速崛起卻充滿變革的OTT行業中,每一個參賽者的敏銳度必須得像只獵豹,否則稍有不慎就會三振出局。
用數據應對行業激變
時至今日,雷鳥科技CEO李宏偉依然保留著向全體員工每月寫一封信的習慣。他坦言這種方式既是高效統一企業理念的手段,同時也能督促自己不斷思考行業中正在發生的前沿問題。
某種程度上,這些信也造就了雷鳥科技超預期成長的業績。根據業績公告顯示,雷鳥科技不僅在營收、存量會員、ARPU值等大盤指標上擁有顯著增長,大部分細分指標的數據也十分亮眼。
例如其視頻付費分成及會員卡收入同比增長76.6%,增值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6.5%,這兩塊業務均是雷鳥科技的重要收入來源,它們維持著超高的增速對正處於成長期的雷鳥科技來說意義重大。
相較於這些常規的營收側數據,來自用戶行為側的數據或許更能說明雷鳥科技在未來發展的前景。根據第三方機構勾正數據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春節前,國內智能電視的日均開機時長為5.2小時,這個數值在2020年春節期間增長兩成至6.33小時;但由雷鳥所運營的TCL電視用戶在春節期間7.9小時的使用時長,不僅領跑行業,甚至超過春節期間移動網際網路人均6.8小時的使用時長。
在最新的一封全員信中,李宏偉將公司獲得的超預期增長歸結於由精益創業、用戶洞察和數據驅動增長構成的方法論。
「第一,它是行業裡的新業務還是行業中已成熟的業務;第二,打法是否相對清晰;第三,是面向廣泛人群還是面向特定人群。想清楚了這三個問題便能找到適配的打法,例如針對行業內比較成熟且面向廣泛人群的業務時,就可以直接採用數據驅動增長的辦法」,李宏偉提到雷鳥團隊在開展業務前總是會思考這三個問題。
在推進業務的過程中,李宏偉實際上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看來,電視對於受眾來說是一種交互最好不要太重的媒介。在以往,人們拿著遙控器在不同電視頻道間來回橫跳或許還可以被當作一種消遣;但現在,如果受眾依然做出這樣的行為,那就表示智能電視在內容推薦上不夠智能,因此需要人們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彌補這種缺陷,顯然這是一種不夠好的體驗。
他用字節跳動類比,這種由大數據支撐的算法分發模式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還完完全全打開了商業化的想像空間。雷鳥科技希望將類似的模式複製到大屏上,而要想支撐這一模式必須構建一個實力強勁的團隊。
目前,雷鳥科技的團隊規模在350人左右,其中包括150至160人的技術團隊。李宏偉向36氪表示,雷鳥科技也正加緊在北京搭建自己的人才團隊,原因是這裡的技術人才更加密集,相較於需要大費周章搬家到深圳對人才更具吸引力。
雷鳥科技在AI推薦系統的持續布局還是有所斬獲,李宏偉提到,目前雷鳥用戶在系統中的點擊率提升了60%。在他看來,隨著基於大數據的個性化推薦、高精度的人機互動和不卡頓等基礎體驗的持續提升,雷鳥和它所在的OTT賽道將迎來新一輪崛起的紅利。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
如果說針對行業內比較成熟且面向廣泛人群的業務可以直接採用數據驅動增長的辦法,那麼對行業內相對創新且面向特定範圍人群的業務就需要將三大方法論串聯起來。
首先從用戶洞察開始,對各類用戶的產品接受度、使用方式和付費意願進行調研,通過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產品設計。在完成產品後就需要進行精益創業的驗證,不斷循環試錯迭代,在正確的道路上找到高效跑步的姿態。最終,再疊加上數據驅動增長的辦法進行產品的持續優化。
李宏偉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詳細闡釋如何將方法論應用於業務中,更多源於他清楚,在行業看似平靜的湖水之下其實潛藏了洶湧暗流。
在去年36氪舉辦的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上,李宏偉就曾提出了「場景網際網路」的概念。這個概念相對於BAT等巨頭們根植的通用網際網路而言,指代的是服務某些特定場景的網際網路。對於電視及智屏來說,場景網際網路的定位意味著其需要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開發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之間或許還有著天壤之別——例如長視頻和K歌等場景就需要智屏在聲畫體驗上給予支持,而健身和遊戲等場景則需要系統給出更為順暢和豐富的交互方式。
「場景網際網路」所揭示出的整個行業帶有的先天基因,一定程度上讓整個行業無可避免地處於高度不確定性。如何應對這種高度不確定性?自然需要找到一種具有確定性的方法,而雷鳥的三大方法論就擔負著這樣的職責。
從最新的業務進展中不難發現,創新業務正在成為支撐雷鳥科技未來高速發展的關鍵支柱。以雲遊戲為例,雷鳥科技聯合了天翼雲遊戲、網易雲遊戲、咪咕快遊、雲魷遊戲廳和格來雲遊戲等五大雲遊戲平臺,在TCL電視上推出了超過800款熱門雲遊戲,成為雲遊戲資源最為豐富的OTT終端平臺。
「在5G技術逐步普及後,雲遊戲具有的免安裝、跨終端和低時延等特點將讓它獲得用戶的青睞」,李宏偉認為底層通訊技術的迭代最終將對表層應用形態產生深遠且不可逆的影響。
除了雲遊戲之外,包括健身、教育等場景也在上半年疫情的催化下與OTT行業產生了更緊密的聯繫。例如雷鳥科技也在與快手、抖音等短視頻頭部平臺合作,探索短視頻如何與大屏更好地完成銜接,而TCL電子產品中心、TCL工業研究院與雷鳥科技共同研發的一款可旋轉的智屏已經實現了讓用戶在家中用大屏刷短視頻的奇妙體驗。根據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雷鳥科技創新業務的增長幅度也已經超過100%。
當被問到希望招募什麼樣的人才時,李宏偉當下脫口而出的反應是「成年人」,隨後他進一步解釋了「成年人」的定義——「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應對工作挑戰、延遲滿足和不斷學習」。實際上,持續進化的行業環境已然不確定,似乎也只有一群「成年人」才能更好地在其中找尋確定,並最終成為整體業務續航力的重要保障。耐心等待價值兌現
「商業競爭和戰爭一樣,要始終保持戰略思維,尋求戰略上的勝利,而不能只聚焦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很多時候,面對競爭膠著的敵人,就是通過他限於/滿足於/痴迷於一城一地的成功,而我們追求戰略成功,通過『差異化』策略來獲得勝利」,這是李宏偉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分享的一條最新感悟。
儘可能在戰略層面上堅守長期主義,而非在戰術層面上拘泥於局部戰爭,這種看待問題的角度更多源於他的從業過程穿越了OTT行業發展的多輪周期。
知名諮詢機構Gartner最為人熟知的「作品」便是一條展現技術成熟度的曲線,這條曲線展現了技術從萌芽到最終普及的全過程。具體來說,它由促動期、炒作期、底谷期、爬升期以及實質生產的高峰期等五個階段構成。可以將它解讀為「二次崛起」的過程,即在最終全面鋪開前總會先經歷一個泡沫從膨脹到破滅的過程。
李宏偉提到OTT行業已經度過了泡沫破滅的痛苦階段:「在2014年前後,資本曾經對這條賽道有過很高的期待,投融資的案例數和規模都不小。」但OTT賽道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培育期,行業發展的「奇點」比預想的來得要晚一些。
但現在,穿越周期的他隱約感覺到新一輪市場機會的來臨。「以前是電視,現在升級成為智屏。前者只是承載信息單向傳播的功能,但後者可以基於場景網際網路衍生出更多的可能性」,雖然李宏偉仍然將眼下的行業發展定義為智屏1.0的階段,但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它將迎來一個光明的未來。
目光如果放得更遠一些,就會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變得更加樂觀。在李宏偉看來,「泛智屏」必然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出現,智屏也不一定必然附著在電視這個單一媒介上,鏡子、冰箱等媒介在物聯網等技術的支持下也能成為智屏活躍的場域。事實上,目前雷鳥科技也在為「泛智屏」時代積極布局,進一步打開行業的想像空間。
歷經過行業的高峰和低谷,這種特殊的經歷讓李宏偉在判斷趨勢時變得不疾不徐,既不過分樂觀,也不過分疑慮。隨著用戶付費習慣的確定、創新業務的攻城拔寨以及長期願景的逐漸落地,OTT這個簡單縮寫的內涵和外延開始越發豐富,這讓他也擁有了平靜的底氣。
「時間是精彩事業的朋友,但卻是平庸事業的敵人」,作為全球價值投資的標杆型人物,老道的巴菲特曾經一語中的。事實上,對於李宏偉及其團隊身處的OTT賽道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也在做時間的朋友,靜靜等待價值修復和兌現的時機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