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年中你們行還有存款指標嗎?」當記者詢問一家農商行員工時,卻得到了對方的一句反問「你可以幫我們湊點任務嗎?」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存貸比紅線取消、存款準備金考核轉為期內平均值之後,部分銀行的「時點突擊」依然存在,另有一些銀行則相對放鬆了一些。
前述農商行員工表示,存款任務還在延續,而且每個季末都有,相比之前也沒有明顯的減少。一家股份制銀行員工也透露,由於存款流失,部分網點依然存在著攬儲壓力。一樣不輕鬆的還有一家國有銀行的員工,據其透露,他們把時點任務分散到平時了,壓力並沒有減輕,因為每天都要想著如何拉存款。
不過,一位城商行員工表示,他們在年中沒有存款考核,每年底才會有。而在去年9月,央行將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由時點法改為平均考核法,以及10月銀監會將銀行流動性風險指標中的75%存貸比刪除後,該行在去年底依然給員工下達了任務指標。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央行宣布將從今年7月15日起,將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基數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時點數調整為考核期內一般存款日終餘額的算術平均值,此次調整也被視為去年9月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修改後的進一步完善。
受訪者均表示,不論是考核時點或是日均,銀行不停地需要「補血」的原因主要是存款流失快。前述城商行員工透露,該行一位員工準備跳槽到一家股份制銀行,後者的領導告訴他,如果能帶去2000萬元存款,就可以「過得舒舒服服」。(摘自《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