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米日古力·納斯爾報導)素有「霧凇小鎮」之稱的衝乎爾鎮位於布爾津縣境內,是距離喀納斯旅遊景點最近的鎮。
奔流不息的布爾津河,如同一道中軸線穿過風景如畫的衝乎爾鎮;兩岸白樺成林、樹影婆娑;四周高矮不一的群山,將小鎮熱情環抱,仿佛守護著一個珍貴的聚寶盆。每年的11月底到來年2月,大地銀裝素裹,河谷雲霧繚繞。八方遊客漫步在霧凇林中,如夢如幻。
2019年冬天,衝乎爾霧凇創客空間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一批創業者進駐,木雕匠人胡正凱就是其中之一。
1987年,胡正凱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兵團某團場做宣傳工作。「藝術源於生活」,3年後,他辭掉了那份穩定的工作,決定深入到具體的生活中去尋找創作靈感。那些年,他和一幫朋友走遍了全國各地做彩繪,也在天山南北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2009年,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胡正凱結識了一位做雕塑的老人,開始學習雕塑創作。他依稀記得自己的第一件雕塑作品是個銅雀。
從北京到新疆,又從內地再次回到新疆,胡正凱畫過油畫,做過皮影,從事過藝術品修復,直至木雕創作。他最終在衝乎爾鎮停下了腳步,因為衝乎爾給予了他太多創作的靈感。
「有樹根的地方就有原材料。」每當發現合適的樹根,胡正凱都會抱回家,再根據樹根的紋路,進行打坯、精雕、上蠟,100多種木雕刀輪番使用,在木屑和木紋中,反覆尋找最佳的下刀位置。
「我熱愛衝乎爾,這裡有太多的創作元素。」胡正凱說,草原上奔騰的牛羊和駿馬、天空中翱翔的蒼鷹、悠閒散步的駱駝,都會變成他腦海中勾勒的線條。他的雕刻作品以動物題材居多,蒼鷹、駿馬、山羊、駱駝……各個都活靈活現。雕刻一匹馬,他會花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能賣到3000元左右。他也愛雕刻古典人物,如關公、武松等。有一次,他雕刻的關雲長賣了2.6萬元。
閒暇之餘,胡正凱還會去附近村鎮給村民做培訓,最少有15天,授課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刺繡等方方面面。而他的作品也吸引了很多小鎮居民跟著他學習木雕技藝,甚至有從巴裡坤慕名而來拜師學藝的。他們當中,後來還有去國外發展的。
「從事這一行必須戒驕戒躁,大多數年輕人學習三五天就坐不住了,過於浮躁。」胡正凱介紹,木雕一定要掌握精氣神,有的作品,僅雕刻用刀就有100多種。「選料、打坯、精雕、上蠟……需要30多道程序,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打坯環節,初學者必須要下苦功夫。」
截至目前,胡正凱已給周邊8個村、近百名農牧民進行過木雕培訓。今年,他打算走遊客市場,多雕刻一些旅遊紀念品並招聘代理商,面對喀納斯、禾木等景區進行批量生產。
「現在網絡太發達了,我希望通過網絡平臺,讓更多人跟隨鏡頭了解木雕創作,了解我生活的這個小鎮。同時,我不會停止傳道授業,要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木雕、愛上木雕,努力用雙手雕刻嚮往的生活。」胡正凱笑著說道。
【來源:天山網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