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法蘭西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拿破崙是法國人民的驕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與愛戴。
希特勒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主席,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同時,他也是著名的演講家、政治家和敢於冒險的軍事家。
然而,就是這兩個時代不同,沒有任何交集的人之間卻有著許多驚人的巧合。
拿破崙於1804年稱帝。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黃袍加身,宣告自己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稱號為「拿破崙一世」。
希特勒於1933年1月30日登上總理的寶座。從這一天起,魏瑪共和國正式死亡,第三帝國誕生。兩人掌權,其間相隔129年。
拿破崙1809年佔領維也納。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成立。奧地利帝國偷襲法國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繼而東徵。在經歷短暫的失利後,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最終迫使奧地利帝國籤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
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軟硬兼施,在奧地利的親德分子和納粹分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奧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歐侵略擴張的第一步。兩人佔領維也納相隔129年。
1812年,拿破崙攻佔莫斯科。1812年,拿破崙發兵50萬遠徵俄羅斯,長驅直入,直搗莫斯科城。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在1000多公裡長的蘇聯邊境上發動大規模的突然襲擊。兩人進攻莫斯科城相隔129年。
兩人的慘敗都始於莫斯科之戰。拿破崙於1816年戰敗,希特勒是在1945年戰敗,還是相隔129年。兩人掌權時都是44歲,進攻俄國時都是52歲,戰敗時都是56歲。兩人都被人們稱為有先見之明的戰略家,卻在戰略上犯了同樣的錯誤。
兩人還有其他的相似之處:拿破崙每做一項重大的決定,哪怕戰鬥在最激烈的時刻,他必然會先進入半夢半醒的狀態10分鐘,然後再下達作戰指令。希特勒也有這個習慣,他每次在做決定之前,也會沉入半睡半醒的狀態中,然後再發號施令。
如果兩人真的沒有任何關係,又怎麼會存在這麼多的相似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