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和希特勒攻不下莫斯科,蒙古人卻能,原因是什麼?

2020-12-12 地圖帝

在世界軍事史上,莫斯科給人的印象似乎永遠都是一個「大坑」,不管實力多麼強勁的軍隊來到莫斯科城下,最終只有鎩羽而歸的下場。在諸多兵敗莫斯科的案例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拿破崙和希特勒,他們麾下的軍隊在當時那個年代絕對稱得上無出其右,但灰飛煙滅的結局卻讓人不得不思考莫斯科是不是真的不可徵服?不過我們把目光再往前推一點就會發現,蒙古人也曾經將兵鋒直指過這裡,不過他們成功了。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面積約2560平方公裡,比起北京1.68萬平方公裡,還是小了點。但莫斯科常住人口約1230萬,佔到俄羅斯總人口1.46億的約8.42%。我們北京雖然也是大都市,但佔全國人口只有約1.55%。莫斯科在俄羅斯的人口和經濟分量,大概相當於我們北上廣深的總和。總體上俄羅斯比中國人口密度小多了,但是莫斯科卻非常擁擠,這個一個人口分布不均,高度集中在大城市的國家。

圖-莫斯科克裡姆林宮

蒙古人之所以會與後來兩位有所不同,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區別還是時代。如果回到蒙古帝國向東歐擴張的年代,我們會發現此時根本沒有統一的俄羅斯,相反整個東歐平原上大大小小分布著無數個斯拉夫公國。這些宛如部落一般零散的公國基本上就是一盤散沙,而莫斯科公國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因此蒙古人在宣揚武力的過程中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有組織的抵抗。

圖-中世紀的莫斯科

時間跳轉到19世紀和20世紀,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拿破崙時代的沙俄和希特勒時代的蘇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這一時期的俄羅斯人不僅有著恐怖的人口基數,民族意識和組織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拿破崙和希特勒遇到的俄國與蒙古人遭遇的俄國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不客氣地說,在歐洲有「野蠻人」之稱的蒙古人在面對莫斯科公國的時候要比他們的對手「文明」得多,起碼在軍事技術方面是這樣。

與拿破崙時代莫斯科堅固的城牆和希特勒時代的地雷陣、鐵絲網相比,蒙古時代的莫斯科城防只能用「簡陋」來形容。當時偌大的莫斯科城市基本沒有像樣的工事體系,城牆也只比柵欄好一點,而這在蒙古人的拋石器面前基本沒有抵抗能力。再者就是後勤的區別,拿破崙和希特勒已經進化到熱兵器時代,彈藥、糧食、油料等物資需要依靠長長的後勤隊伍來保障,任何一個作戰鏈條的失誤都可能招致滅頂之災。

而蒙古人基本沒有類似的煩惱,而且出於遊牧民族的天性,他們的後勤保障極為簡單有效。在各種記載當中,我們基本找不到有關蒙古後勤部隊的記錄,因為他們的單兵所需幾乎完全依靠個人攜帶。一般情況下,每個蒙古士兵都配備兩到三匹馬,這樣的運力足夠保證作戰和運輸使用。而且在軍糧的製作上,蒙古人也有自己的獨創性,您肯定聽說過「牛肉乾」這個詞。

沒錯就是牛肉乾,蒙古士兵把風乾的肉放在馬背上,這樣既便於保存,食用起來也方便。餓了吃肉乾,渴了喝馬奶,如果行軍需要,屁股長在馬背上都沒有問題。擁有這樣的軍事代差,拔都的軍隊就是不想打勝仗估計都困難。

本文地形圖出自下面這本書《世界各國地形圖》,含148個國家的地形圖。

相關焦點

  • 拿破崙、希特勒都因天氣兵敗莫斯科,為什麼成吉思汗卻贏了?
    縱觀歐洲近代歷史中能夠真正稱得上戰鬥狂魔的屈指可數,其中拿破崙以及希特勒榜上有名,同時也是最有機會統一整個歐洲的人物,不過,他們二人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而且失敗的原因也非常的相似,全部都是因為莫斯科嚴寒的天氣造成的,那麼他們為何都兵敗於此呢?
  • 拿破崙、希特勒都沒有拿下俄羅斯,為啥成吉思汗子孫能拿下?
    然而,成吉思汗子孫能打敗沙俄,為啥拿破崙、希特勒不能?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一個最絕的策略,儘管拿破崙很能打,但是不知道敵人主力部隊在哪裡。更主要的是,沙皇亞歷山大一撤退到時候,帶走了一起吃的喝的,莫斯科成為一座空城! 從法國到莫斯科的補給線太長了,又因為天氣太冷,拿破崙的官兵凍死、餓死很多。更主要的是,當拿破崙官兵士氣頹廢的時候,俄國開始不間斷的侵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遊擊戰!
  • 曾打敗拿破崙、終結希特勒的歐洲憲兵,高曉松:俄國尚武但不善戰
    但要說世界上最能打的人,絕對不是俄國人,而是13世紀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一路攻城略地,除了南宋抵擋住外,西夏、金國都被其所滅,後來他的子孫曾東面打到歐洲,北面打到俄羅斯,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帝國。
  • 小小的莫斯科公國,在蒙古人統治下,為何能崛起成龐大的俄羅斯
    (彼得大帝) 而且當時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所轄領地內的羅斯人公國,多達幾十個之多,為何只有面積不足5萬平方公裡的莫斯科公國能迅速崛起,在歐亞大陸北部的不毛之地上
  • 拿破崙和希特勒鐵了心,要硬啃俄國,為何都被掰掉了門牙?
    前言如果說要評選歐洲乃至世界上的戰爭狂人,拿破崙、希特勒一定都能上榜,如果拋開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他們也都稱得上是梟雄。拿破崙代表的法蘭西,希特勒代表的德意志,都是歐洲大陸上數一數二的大國,他們卻在徵服大半個歐洲之後,雙雙在廣袤的俄羅斯土地之上鎩羽而歸,之後便是一蹶不振,江河日下,坐以待斃。拿破崙和希特勒鐵了心,要硬啃俄國,為何都被掰掉了門牙?其中的原因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 莫斯科戰役中,大批德軍被凍成冰雕,為何希特勒執意下令原地堅守
    1941年的冬天氣溫非常低,莫斯科周邊地區的溫度,降到了零下40攝氏度左右,最低溫度曾達到零下52攝氏度,這在以往是非常少見的,連日的降雨使得德軍行進的道路變得十分泥濘,機動部隊的進攻速度大大降低,士兵們也怨聲載道,那為什麼希特勒堅決不讓撤退呢?
  • 拿破崙是法國人?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其實都錯了
    提起拿破崙、希特勒和史達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對於他們三個真正的母國可能很多人就誤判了。有小夥伴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可迷惑的呢?拿破崙是法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皇帝,不就是法國人嗎?還有希特勒,二戰時惡名昭著的德國法西斯頭子,說他是德國人又有什麼疑問呢?最後史達林,這就更不用說,之前蘇聯老大哥的領袖,不是俄國人又是哪裡人呢?
  • 希特勒是拿破崙轉世?兩人之間有太多驚人的巧合!
    拿破崙,法蘭西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拿破崙是法國人民的驕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與愛戴。
  • 從拿破崙到希特勒,明知俄羅斯地區環境惡劣,可是為何都堅持東徵?
    當時的拿破崙大帝和希特勒元首都是為此去攻擊俄羅斯(蘇聯)嗎? 這種說法太過粗淺,並不足以成為 這兩位軍事家攻擊俄羅斯帝國真正原因 。 徵服俄羅斯地區的障礙
  • 二戰時,莫斯科面臨德軍重兵壓境,希特勒的德軍為何慘敗?
    12月初,德軍攻至莫斯科郊外,德軍高級將領用望遠鏡已經能夠看到克裡姆林宮尖頂的紅星了。希特勒認為再做一次強攻,德軍必然攻陷莫斯科,但此時的德軍已成了強弩之末!12月5日,蘇軍發動全線反攻,打算徹底消滅德中央集團軍群的主力。在蘇軍的強大反擊下,德軍全線崩潰。蘇軍勇猛追擊,德軍拼命逃離莫斯科。蘇軍取得了勝利,德軍遭致慘敗。
  • 拿破崙和希特勒統一歐洲失敗,而秦始皇統一中國成功
    只要有才能無論豪門和貧窮考試過關統統聘用,軍中的聘用也是不豪門軍閥和貧窮,只要是有能力和貢獻者都是人才,所以說貧貧窮家的年輕人爭取努力讀書考取狀元,能受到政府部門聘用,若努力工作可以得到提撥。拿破崙通過徵戰,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不同程度地傳播到了法軍所到之處。以上資料顯示拿破崙軍事家、政治家,通過英勇作戰為法蘭西的國家立下軍功,而後的治理國家上的主動權是中央集權制,推翻舊專專制,發動動政變奪取權利,保護資本主義的同時發展資本主義。
  • 莫斯科保衛戰,知多少?
    1939年,蘇芬戰爭讓希特勒看到蘇聯紅軍,在戰爭中表現拙劣的一面。相反德國在1939年蘇德兩國籤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約定雙方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條約有效期10年的保護下。有了個條約,希特勒放心大膽地滅亡波蘭、徵服北歐和西歐。
  • 二戰莫斯科保衛戰,蘇軍和朱可夫將軍的精彩反擊,讓德軍走下神壇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軍真正的老大希特勒卻一反常態,鼓吹戰爭經濟學的他更重視經濟發達的列寧格勒和烏克蘭等地對戰爭的支持,認為莫斯科已經成為囊中之物,摧毀莫斯科只是時間問題。此時,莫斯科城下的利刃突然失去了希特勒命令下的鋒芒。
  •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急不可耐地跟俄國開戰呢?先打英國不好嗎?
    拿破崙政府歐洲然後遠徵俄國,結果兵敗如山倒,希特勒巴巴羅薩計劃,六百萬人攻打蘇聯結果被拖進戰爭的泥潭,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死腦筋的要先打俄國呢?其實這就是陸地大國的宿命。想想當年秦滅六國以後幹了什麼事情?
  • 如果德軍提前兩個月入侵蘇聯,能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嗎?
    結果讓自己的部隊來回調動疲於奔命時,也給了蘇軍緩過神的機會,然後就是後勤保障供給不上的惡果開始顯現,在蘇軍殺敵八百自損三千這種蠻橫的消耗戰打法下耗盡了資源。所以希特勒最後沒打下莫斯科,根本原因不在於他晚了兩個月進攻蘇聯,而在於他進攻蘇聯最主要目標不明確,連自己都沒分出重點,一個是佔領高加索搶石油,一個是攻破莫斯科。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莫斯科保衛戰
    蘇軍在莫斯科以西300餘公裡縱深內建立了梯次配置的多道防禦地帶,以三個方面軍和一個戰役集群共75個師,125萬人,990輛坦克,7600門火炮,677架作戰飛機擔任防禦。蘇共中央政治局、國防委員會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作戰組一概不離開莫斯科。十月底,德軍已經突破重重防線,從北、西、南三個方向上包圍莫斯科,他們在航空兵和炮火的支持下,不惜一切代價要衝入莫斯科。
  •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發動侵略戰爭,為什麼一個是英雄,一個是魔鬼?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值得一提的是,拿破崙的先天運氣並不好,但他一直很努力,從不認命。如今,很少有人能一直努力做一件事。拿破崙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後來以自己的能力贏得了很多本土學生的尊重。在學校時,拿破崙表現出非凡的數學才能。拿破崙的軍隊擊敗了皇黨部隊和英軍,這場戰役得到了雅各賓派的賞識,因此他被破格提升為準將。
  • 莫斯科戰役德軍慘敗,希特勒為何卻擲下嚴令,不準部隊後退一步?
    這次反擊可以說是蘇軍的絕地反擊,蘇軍士兵踏著風雪發動的反擊,如摧枯拉朽般突破了德軍的陣地,許多德軍部隊只能倉皇而逃,按說這時候理應讓部隊迅速脫離和蘇軍的接觸,避開蘇軍的反擊鋒芒,但希特勒卻出乎所有人預料之外的下令,嚴禁德軍後撤一步,甚至為此不惜撤掉了四十餘名將軍。那麼希特勒為何要下這樣的命令?他是出於什麼理由不讓德軍後退一步的呢?
  • 拿破崙是法國人?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全錯了!
    當然,這個問題誰都能答得出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國籍上產生誤解,比如說,那些著名的歷史人物,拿破崙,希特勒,史達林,他們的國籍是什麼呢? 很多人脫口而出:"法、德、俄。"但是細論起來,這個答案卻是錯的。
  • 都是失敗,為什麼拿破崙成了民族英雄,而希特勒卻成了歷史罪人
    拿破崙成為了法國的民族英雄,世界各國尊重的對象,而希特勒卻成為了德國的歷史罪人,也是世界的歷史罪人。為什麼對他們兩個人的評價如此相反呢?首先,希特勒犯下了一個罪行,那就是反人類罪。拿破崙的軍隊雖然曾經叱吒歐洲,但是從未聽說過拿破崙搞過什麼屠殺,也沒有摧毀過哪一座城市。但是希特勒相反,他具有極端民族優越主義思想,認為只有日耳曼人最高貴,認為猶太人等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