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木蘭之後,我總算是找到了一句讓我比較能滿意的副標題——
「I will bring honor to us all」。
因為我接下來要說的一個家族走向中心舞臺的故事,就與這家的長女有關。
沒有她的成功,一切都不會如此順利的開始。
而要知道在故事的最初,就如木蘭一般,她也是因為家族所帶來的責任感,才走上了這條道路。
那麼就讓我們來進入今日正題😄——
「維特巴哈五姐妹」
![]()
我們將一共要介紹五位人物:
埃莉諾·瑪德琳
瑪麗亞·索菲亞
瑪麗亞·安娜
多蘿西婭·索菲
海德薇·伊莉莎白
其實她們還有一個姐妹利奧波丁妮,但因為她十三歲就去世了,人生很短,這裡就先不介紹了。
=====我是正文開始的分割線=====
諾伊堡的埃莉諾·瑪德琳
諾伊堡的埃莉諾
埃莉諾的父親是在1685年撿本家堂弟漏成功的帕拉汀選帝侯,
諾伊堡的菲利普·威廉,姓氏是維特巴哈(Wittelsbach,跟大家都認識的Sisi共享一個family name)。母親是
伊莉莎白·阿瑪麗,來自黑森-達姆施塔特(這家族的姑娘我之前有介紹)。
他們家的女性親屬以能生聞名,這句話並不是一句空話。單看埃莉諾的父母,她的母親是她父親的第二任妻子,兩人一共生了
十七個孩子,然後長大成人的有
十四個——這質量確實不錯不是嗎😂?
![]()
母親把子嗣大業的任務完成的這麼不錯,女兒怎麼也都得期待一下。所以哈布斯堡這邊,第二任妻子去世後急著找第三任生娃的神聖羅馬皇帝
利奧波德蠻心動的。當然,這其中還要感謝埃莉諾的父親外交手段使用得當,說服了一幫人給他閨女在皇帝面前當媒人美言。「應該很能生」加上「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這兩條,最終讓埃莉諾在一眾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利奧波德的第三任妻子。
![]()
埃莉諾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拉丁,法語,和義大利語,還能熟練的將這些版本的宗教文章翻譯成德語。她是個非常非常虔誠的人——虔誠到一度想要做個修女。據說聽聞要和利奧波德聯姻的時候她非常不願意,還曾想要劃傷自己的面容來達到逃避婚姻的目的,但是最終沒有成功。
埃莉諾嫁給利奧波德後,果然沒有讓盼娃心切的大家失望——結婚一年之後就生下了長子約瑟夫,也就是未來的神聖羅馬皇帝
約瑟夫一世。
![]()
在此之後,哈布斯堡神聖羅馬帝國這一支相比從前簡直就是碩果纍纍——埃莉諾先後為利奧波德生了
十個孩子,雖然其中只有五個活到了成年。從各項指標來看埃莉諾都是那個年代非常合格優秀的君主配偶。除了子嗣大業的任務完成的好,她還非常能幹,因為精通多種語言,時常幫助利奧波德翻譯許多重要文件。所以,於政治上她也非常活躍,被認為是非常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皇后。雖然當初結婚是迫於父母壓力,但是婚後,埃莉諾對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依然很照顧。非常了解自家想要與歐洲其他有權勢的家族聯姻來提高身價的想法,埃莉諾幫助姐妹找夫家,同時也積極協助弟弟們在政治上有建樹。
其中,我之後會介紹的這一家的二小姐,她的婚事就全靠姐姐拉媒。
丈夫去世後,埃莉諾的兩個兒子,約瑟夫和查爾斯,先後成為神聖羅馬皇帝。在前者的宮廷裡,埃莉諾的影響實在是有限,而在後者的宮廷裡,她做過一段時間的攝政——不過兒子不太信任她的能力,專門派了親信監督,母子倆為了此事還頗有隔閡。
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她基本退隱,過的就是修女一般的生活。她在1720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諾伊堡的瑪麗亞·安娜
![]()
因為昨天和大家說的是要講都嫁進哈布斯堡的這一對姐妹,所以讓我們跳過老二,先講這家三小姐。就和主支一樣,西班牙這邊也急著找第二任王后完成「繼承人」計劃。
瑪麗亞·安娜是王太后
奧地利的瑪麗安娜挑的人選。理由就和利奧波德選埃莉諾一樣樸實無華😂:家族女性有能生的美名,加上這位小姐她的政治立場,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親奧反法」。
所以就在第一任王后瑪麗·路易斯去世的三個月後,查爾斯二世與瑪麗亞·安娜的婚姻協議就籤下了。
但是和上面兩個八面玲瓏妥帖周全的姐姐不同,姐妹中排行第三的
瑪麗亞·安娜給夫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不太美妙——眾人發現她脾氣專橫,行事草率。
![]()
大家都知道西班牙的查爾斯二世基本就是個身體孱弱,不良於行的低能兒。瑪麗亞·安娜當然也不傻,她一嫁過來,就迫切的想要通過控制丈夫,來掌西班牙的政治大權。一旦不如意。。。她就會陷入歇斯底裡的發怒中——然後可憐的查爾斯基本就被她嚇壞了也跟著嗷嗷叫。。。你想像一下這畫面——那種雞飛狗跳,震耳欲聾的場景。。。「The authority of the Queen, however, is founded rather upon the fear of her anger than upon any love for her on the part of the nation". (對於王后的敬畏,與其說是建立在對她身份地位的敬愛上,不如說是建立在對她怒火的恐懼上)。查爾斯身體一直就病歪歪的。當西班牙眾人終於死心,認清一點:那就是他們的國王永遠也不可能有一個親生男性繼承人時,誰來繼位的問題當然就被提上了日程。
瑪利亞·安娜心中的人選當然是姐姐的兒子——當時還不是皇帝的奧地利大公查爾斯。
1683年查爾斯病危,宮廷醫師都束手無策的時候,強勢的王后迫使查爾斯召喚查爾斯前來西班牙。但沒想到查爾斯竟然最後康復了過來,於是此事不了了之。1696年的時候,王太后瑪麗安娜去世。瑪麗安娜生前一直支持自己的親曾外孫,她女兒瑪格麗特·特蕾莎的後代
約瑟夫·費迪南德繼位。查爾斯大概算是人生中第一次違逆妻子的意思,悄悄的籤下遺囑指定約瑟夫·費迪南德為繼承人。不過這事很快被瑪麗亞·安娜發現了,爆發了歇斯底裡的爭吵。不過沒想到查爾斯又苟過了這一波,不僅沒死,而且還比他指定的繼承人約瑟夫·費迪南德多活了兩年。後者在他六歲時去世。1700年,查爾斯這一次終於沒能再挺過去,於十一月去世,享年三十八歲。
由於查爾斯臨死前指定波旁家的菲利普為繼承人,所以他一死,安茹公爵菲利普,也就是未來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就宣布自己為國王。
![]()
瑪麗亞·安娜被要求在新國王到達前離開。於是她便帶著將近400,000唐卡南下前往託雷多。她在那兒過著平靜的生活,直到1706年,外甥查爾斯在後續引發的西班牙繼承戰中曾短暫的佔領西班牙託雷多,而瑪麗亞·安娜當然是——張開雙臂熱情的歡迎了自己的外甥。
她為此付出了代價。菲利普再次掌權後,便將她驅逐出了西班牙。
瑪麗亞·安娜來到了法國貝昂尼,過起了近乎隱居的生活。據說還嫁給了當地的一位制桶匠,直到1739年才被允許回到西班牙。諾伊堡的瑪麗亞·索菲亞
![]()
雖然在姐妹裡排行老二。但其實
瑪麗亞·索菲亞要比大姐埃莉諾小整整十一歲。所以等她到了議婚的年齡,大姐已經順順利利的完成了夫家那邊的任務——生了一堆娃,其中有兒子。埃莉諾的皇后位置當然也是穩固如山,有時間有能力拉一把娘家妹妹的婚事。奧地利方當年選中埃莉諾,很大部分原因是為了給已經結婚兩次卻還一個繼承人都沒有的皇帝利奧波德找合伙人生娃。此時在葡萄牙,當家作主的人已經成了布拉幹薩家族。時任國王的
佩德羅二世搶了哥哥的王冠順帶也收了前任嫂嫂,來自薩伏依的
瑪麗·弗朗索瓦。
![]()
![]()
只不過倒黴的
阿方索六世並沒有留下子嗣。倒是佩德羅後來和前任嫂嫂生下了一個病歪歪的閨女,這就是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繼承人的
伊莎貝爾·路易莎公主。
![]()
![]()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奇怪,既然信天主,為何瑪麗還能在阿方索在世的時候再嫁小叔?
![]()
所以之前的婚姻自然而然被宣布無效,瑪麗·弗朗索瓦梅開二度,嫁給了當時只是攝政王的小叔,並於1683年,再度成為了王后。
可是兩人的這段婚姻,一直等到瑪麗1683年去世,再也沒有除伊莎貝爾公主外的其他孩子誕生。
更糟糕的是,伊莎貝爾自幼身體孱弱,生兒育女都有些困難的那種。
王朝面臨著絕嗣的可能,所以佩德羅在妻子去世後,毫不猶豫立刻開始找新的合伙人。
她給葡萄牙推薦的人選,就是自己的妹妹:瑪麗亞·索菲亞。
於是1687年,在籤訂了婚姻合同後,瑪麗亞·索菲亞離開德國,踏上了前往葡萄牙的旅程。婚後,年輕新出爐的溫柔王后幾乎是立刻贏得了只比自己小三歲的繼女伊莎貝爾公主的喜愛。而她在婚後的第二年,也生下了丈夫期待已久的男孩——雖然只活了三個禮拜。但沒關係,1689年,瑪麗亞·索菲亞再次生產,又是一個男孩,這就是未來的葡萄牙國王,
約翰五世。
![]()
瑪麗亞·索菲亞性情溫柔,信仰虔誠,除了讓丈夫滿意,與繼女相處和諧,也很受民眾歡迎。她和裡斯本當地有聖人之稱的神父巴託洛米歐發展出了深厚的友誼,同時還經常做慈善,比如說接受一些孤兒寡婦到皇室診所接受治療等等。不管是否是面子工程,一句話來說,瑪麗亞·索菲亞在葡萄牙宮廷,做人還是非常成功的。和她後來那個嫁到西班牙的妹妹,在名聲上可謂是有天壤之別。諾伊堡的多蘿西婭·索菲
![]()
而多蘿西婭則帶著這樣的背景和大筆的嫁妝,嫁給了當時的帕爾馬公爵繼承人奧多阿多·法內西。
![]()
他們的婚禮據說是極盡奢華。婚後,多蘿西婭雖然沒像前頭居長的兩個姐姐一樣,一年一個,可也是三年抱倆,生下一子亞歷山德羅和女兒伊莉莎白。
亞歷山德羅雖然在baby時期就夭折了。可女兒伊莉莎白卻健康成長。
她就是未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的第二任妻子——強勢的伊莉莎白·法內西。
![]()
在伊莉莎白一歲的時候,她的父親,還沒升級成功的奧多阿多就去世了。留下孤兒寡女,便宜了同父異母的弟弟。
![]()
由於多蘿西婭帶來的嫁妝非常可觀,為了不讓嫂嫂連同嫁妝一起回家,弗蘭西斯科於是決定娶多蘿西婭為妻。
只不過,這對前嫂嫂-前小叔的夫妻結合卻沒能給法內西家族帶來更多的孩子。
而伊莉莎白,則在這個再組家庭中度過了非常愉快的童年和少女時期。
叔叔弗蘭西斯科對這個兄長留下來的侄女十分疼愛。在他死後,他的另一個兄弟安託尼奧繼承了公爵之位。只不過,安託尼奧死時也是沒有繼承人,所以帕爾馬公國自然而然的順著伊莉莎白歸給了她十六歲的兒子,未來的西班牙國王,查爾斯三世。
多蘿西婭則成為了外孫在帕爾馬的攝政,一直到帕爾馬被並給奧地利。
和她的姐妹一樣,她也活的相當長壽,七十八歲時於帕爾馬去世。海德薇·伊莉莎白
![]()
她的夫家,倒不是和大姐,二姐還有三姐的一樣,是為了子嗣故找上他們家。
海德薇的丈夫詹姆斯,是時任波蘭國王的約翰三世之子。
![]()
所以為了給兒子鋪路,約翰三世選擇與哈堡聯盟,給兒子娶了皇后埃莉諾最小的妹妹海德薇。
婚後的生活只能算不好不壞。詹姆斯雖然會聽取妻子的建議並親暱的喚她「小莉絲爾」(Little Lisel),可為人卻也很挑剔,並不好相處。
更何況誰都沒想到,姐姐們(除了嫁給西班牙國王和帕爾馬公爵的那兩位)漂漂亮亮完成的任務,到了海德薇這裡卻進行的不怎麼順利。
婚後她頻頻流產,好不容意等來的兒子,卻又沒活多久。
海德薇在婚後顯然還扮演了一部分丈夫智囊團的角色。因為顯赫的姻親關係,她常常需要為丈夫的王位奔波,以期能讓他成為下一任國王。有幾次談判都是在她身體笨重,妊娠數月的情況下進行的。
所以不小心流產了也很有可能。
到是她的婆婆安慰她說,兒子可能成為一家的福澤卻也可能帶領一個家族走向覆滅。雖然是女兒,可也能給一個家族帶來榮耀,就如海德薇的長姐埃莉諾所做的那樣。
![]()
可這樣的安慰並不能讓人釋懷。海德薇最後的一次生產是在1717年,不僅沒能成功還幾乎要了她的命。
頻繁的生產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海德薇生命最後的幾年裡就是在顛簸和纏綿病榻中度過。經過姐姐埃莉諾和多蘿西婭的調停,她才被從因斯布魯克的囚禁中釋放。
臨死之前,是她殷殷懇求姐夫利奧波德,丈夫詹姆斯才被允許從流亡中解脫,前來見她最後一面,並得以被允許回家照顧他們的女兒。
也因為她的人生際遇,她年紀最小,也是已婚幾個姐妹中活得年數最短的,去世時,只有四十九歲。
=====結尾=====縱觀諾伊堡五姐妹的婚姻,可以清晰明了的發現,後面四位的婚事,都或多或少的和長姐有關係。它們都是埃莉諾嫁入哈堡,並成功完成身為君主配偶該完成的任務後,所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這裡,我想引用前文裡,海德薇的婆婆瑪麗辛卡所點評的那句:
Sometimes, a girl can also bring blessings to a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