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我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埃莉諾想讓我做一個邁爾斯-布裡格斯性格分類法(Myers-Briggs)測試(雖然備受學術派的心理學者所批評,但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著名的性格測試之一。)根據4個問題的不同答案,可將人的性格分為16個種類。
我不太想進行這個測試。
因此她幫我簡化過程。「試一下 ,很有趣的,」她說,「我問你問題,你躺著回答就好。我幫你把答案寫下來。」
她開始了提問。
「當與一群人共處時,你很享受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
「不,」我回答道,「我寧願與個人單獨交談。」
「不可能!」她回覆說,「你喜歡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我會標註答案是『是的』。」
我的答案中近乎一半都被她改過了。她沒有錯。大多數情況下,我想我們兩個的想法都是對的。
僅從定義上來說,性格測試簡化了複雜性。這往往不是什麼壞事,給某事冠上一個標籤能幫助我們快速識別。這是簡約表達法。而且,考慮到大家手頭事情都很多,時間也是那麼有限,這種簡化很有用。
但是,用在人類身上就行不通了。人類是很複雜的,不容易被理解,而且,這也是我不認同測試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人類也不應該被理解。
人類太有趣,太複雜,不應用一個簡單的測試來歸類。難道人類的性格真的就只有16種?你見過我舅舅拉爾夫嗎?他就是第17種人格。
邁爾斯-布裡格斯性格測試,以及其他任何一種性格測試,不僅是很不合理的,而且也不可靠。這些測試識別出的只是人類的表面(無異於皮膚黑與白),而忽視了他們真正的為人。它們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理解錯覺,代價卻是真相和自由。很顯然,它們可能會讓人們感覺更好一點(噢,我現在對你有所了解)。但這只是一個小把戲而已。
自我評估定義上來說是指加強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你告訴測試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然後測試再告訴你,你都喜歡些什麼。毫無疑問這很容易會讓你想當然地認為這種測試是很有道理的。然而,測試告訴你的正是那些你告訴它們的。
性格測試強化了我們的盲點。你會如何回復「你很好的利用了每一分鐘」這樣的問題?個人來說,我會回答NO。但是埃莉諾會說,我在時間的使用上非常高效。究竟哪一個是真相呢?回答這個問題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弄清楚誰更了解我,邁爾斯-布裡格斯還是我自己?真相應該是介乎兩者之間。她注意到我不曾注意的一些事情。我知道一些她不知道的事。
我想提出一個替代性選擇。有一種工具在理解人類的複雜性方面更為可靠。這個工具可謂是萬無一失,一直非常可靠,而且令人不可思議地實用。這個工具不僅能幫你了解其他人,而且同時能提升你與他們間的關係,並幫助你在現實世界學習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尤其是在面對衝突或分歧時。
這個工具就是好奇心。
一旦我們給某事貼上一個標籤,我們對它的好奇就消失了。自我評估是得出「我知道」的一個捷徑。而且一旦我們對事情有所了解,我們就不再對它們感到好奇。
但是這遠不及處於「我不知道」心態那麼強大。真正的理解、真實的聯繫、才華橫溢的創新以及問題解決方案,都來自於那種「不知道」心態。
注意到某些人,不要給他們貼上標籤,保持你自己的好奇心。關注某人為何今天與昨天有所不同。與你一起午餐的那個人的性格或觀點可能會在與會時發生改變,為什麼如此?注意到那些所謂的溝通「策略」為何往往會成為你與他人溝通的障礙。
近期我們的一個客戶要求我們舉辦一場講座,團隊中每個人都將進行一個性格優勢自我評估。我經常看到團隊和組織如此運用評估測試(比如,將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都擺上桌面,因此我們就能彼此互相支持。)
我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想法。對一個團隊來說,作為一個整體,應該在3到5個最重要性格特徵上達成共識,因為這些能夠幫助團隊實現目標(而不是由測試工具評估出的24種性格)。然後,對小團隊來說,他們應該針對這些性格彼此給出反饋,並探討在發揮他們的長處和規避弱處方面他們該怎麼做。
為了做到這點,他們必須學會如何探討敏感性問題,如何不帶攻擊態度地傾聽他人意見,以及如何大膽地分享彼此的感悟。
這才是重點。團隊成員不僅能從這些信息中收穫,而且也能夠提升處理複雜對話的能力。正是這些對話,而不是測試評估,改善了彼此間關係,組織才得以成立。
如果你想了解人們,就與他們聊天。通過問他們問題,傾聽他們的回答,感悟回答間隙的沉默。觀察他們的肢體語言,對他們進行研究,並在這個過程中,對可能發現的、關乎他們的以及關乎你自己的保持開放態度。
你會發現人們會不斷地變化。你可能會注意到,那個在會議上與你對話的人,在隨後的飯桌上,性情就完全轉變了。好奇心能讓你看得更清楚,並通過那些美好且有趣的變化更好地了解他們。因此,它能幫助你建立起更強大,更具活力的關係。
如果你與他人間關係是基於好奇心,那麼當你在溝通中碰到難題時,你會選擇交談的方式來解決,而不是仰賴ENTJ評估維度。如此,你會更加善解人意、更具說服力。
但是放棄你認為你已經了解某人的想法,的確很不容易。
我給那些有興趣來我公司工作的高級教練們進行了一次為期兩天的培訓。他們都很喜歡測試,而且其中許多人已獲得使用這種測試的認證。培訓期間,我明確強調,在Bregman Partners公司,我們不使用測試評估,至於原因,我在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我對教練們說,我們的特色之一就是保持好奇心,而且我們也鼓勵客戶這麼做,因為這會讓他們成為更為強大的領導者。
培訓後,一位教練過來找我。
「你是一位ENFP型人格(外向、直覺、情感、知覺),」她告訴我說。ENFP型人格是邁爾斯-布裡格斯性格分類法中的一種。
「你是認真的嗎?」我有些困惑,「你有聽我說的話嗎?」
「我教授邁爾斯-布裡格斯性格分類法,」她說,「而且我已經觀察你一整天了。我告訴你,你就是ENFP型人格。我知道你不喜歡這些測試,但是在我看來,你對這些測試不是很了解。」
「我不認為這是個問題,」我回答道,「問題是這些測試認為它們很了解我。」
彼得·布雷格曼是演說家,撰稿人和領導力諮詢師,也是Bregman Partners公司CEO。編輯|時青靖qingjingshi@hbrchina.org《哈佛商業評論》(ID:hbrchinese)發布的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正式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與使用。若違反上述聲明,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聯繫:yiwenyang@hbrchina.org要擁有屬於你的卓越密碼?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訂閱管理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