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註冊制順利落地之際,年內A股市場IPO融資總額已超過2900億元。這一金額已超過2011年至2019年間任何一年,創下最近10年新高。
    不過,今年以來A股市場總融資規模為9783億元,這一規模相較此前幾年並不算高。2019年A股市場融資規模超過1.5萬億元,2016年甚至超過2萬億元。
    「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凡是大A行情比較好的年份,市場融資規模就不會少,而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往往是IPO融資總額下降的時候,有時市場反對聲浪太大,管理層還不得不動用行政手段,暫停IPO新股發行。」高智說。2018年全年,共有105家企業成功上市,共募集資金1378億元,上市家數相比2017年438家下降了76%,融資金額相比2017年2301億元下降了40%。
    「行情不好,新股發行就困難,這在大A歷史上出現過不少次數。」勞七桃。說到底,市場資金量就這點,超過了承接能力,股市自然要被新股發趴下。
    「IPO和總融資規模還是不一樣的。通過IPO,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可以華麗轉身為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一家上市公司可迅速做大做強、實現業務轉型或業績脫困;通過再融資,一家上市公司可向資本市場源源不斷地『吸血』,以滿足業務快速發展所需的資金需求;再融資品種較多,具體又可細分為增發(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可交債等。所以如果投資者在二級市場無利可圖,那不僅僅新股發行會很吃力,其它形式的融資也會遭遇阻力,因為大家都不進場玩了。」高智說。今年以來,IPO融資總額勢頭不錯,但總融資規模還不算最高的年份。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方式,正因為大家看到現在二級市場有賺錢效應,所以才願意把資金投進股市。」鬱教授道。截至8月28日,今年以來已成立973隻新基金,合計募集規模達到20233.12億元,突破2萬億大關;上周北向資金淨流入79.46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淨流入17.77億元,深股通資金淨流入61.69億元。北向資金對727隻個股進行了加倉。
    「這兩天創業板走勢不錯,特別是有些個股20%的漲停也能連續打板,手法夠兇悍。」勞七桃道。他問大家創業板這種勢頭還會延續嗎?
    「創業板前期率先調整,現在同樣面臨箱體的三角形突破要求,我認為,作為創業板指數可以收斂一些,但個股是無法低調的,雖然20%漲幅的打板資金量級和技巧與打板10%不同,但機構們是善於學習的,他們也在研究在新形勢下,如何繼續進行封板遊戲。所以只要大A向好的溫度不變,創業板中的強勢個股就會層出不窮。」高智請教過身邊的機構朋友,他們的回答很簡單,該打板時照樣打板,只要題材夠好,夠有號召力,捕捉20%的漲幅肯定比捕捉10%的漲板更刺激,更令資金興奮。
    明日倉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