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愛的傷痛,是最好的成長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夏萌朗讀音頻

◆ ◆

大家好呀 ,我是梅也。

相信,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讀過的第一個日本作家就是村上春樹。

80、90後的愛情啟蒙:《挪威的森林》;

文藝青年的必修課:《舞!舞!舞!》;

現代人探尋精神成長和靈魂自由:《海邊的卡夫卡》;

......

可以說,他的書幾乎滿足了人們對文藝的幻想。

今天呢,梅也就要帶大家一起走進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起來看。

作者:十點蘇沫

初次讀《挪威的森林》還年少,那時我還不懂其中的情感糾葛,只是心裡縈繞著感傷的青春情韻,久久揮之不去。

如今已到中年,愛過、恨過、受傷過、也原諒過,原以為那些青春的迷霧,早已消散在歲月的平淡之中,不曾想再讀《挪威的森林》,才真正理解村上春樹和逝去的青春。

《挪威的森林》講述了一個傷感的青春戀愛故事,這片森林中,寫盡了少年男女人生的失落和重生。

十九歲那一年,主人公渡邊在有心理問題的直子和可愛開朗的綠子間徘徊,這場情感羈絆隨著直子的死亡而結束,渡邊也終於在愛與被愛中救贖並成長。

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們都曾在青春的暴風雨中迷過路,犯過錯。

就像《挪威的森林》這首直子最喜歡的曲子,茂密的森林深處又冷又黑,青春的我們一個人在黑暗的森林深處,進退不得,渴望有人相救。

年少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樣的愛是對,什麼樣的情是錯,不知道怎麼從逆流成河的悲傷中靠岸,更不知道如何從畫地為牢的囚籠中掙脫。

村上春樹說:

當暴風雨過去,你不會記得自己是如何度過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是否真正結束了,但你已不再是當初走進暴風雨裡的那個人了,這就是暴風雨的意義。

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份愛,或是痛苦,或是美好,都是一種經歷。

那些路過我們青春的人,或是對,或是錯,都是最好的成長。

回憶在時光中清淺

青春的回憶如同綿延數日的霏霏細雨,衝走了樹葉上堆積的塵土,漾出一股深邃的藍。

渡邊多年以後回憶起直子來竟然連臉都迷糊了,只記得她那冰冷的手和一頭柔順光滑的發,眸子裡不時掠過一絲陰翳。

直子青梅竹馬的男朋友在十七歲那一年去世了,直子的世界從此失去了陽光。

在生的正中央,一切事物卻圍繞著一個人的死旋轉著,這是何等的孤獨無助。

一年後,渡邊和直子在電車上偶然重逢,兩人也很有默契地絕口不提過去。

渡邊作為他們共同的好友,把照顧直子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兩個人之間慢慢生出一種類似愛情的感覺。

但是直子總是忽遠忽近,渡邊想要靠近卻又無法碰觸。

渡邊比誰都明白,直子從沒有愛過他,她愛的人走了,而自己不過是中間的一個聯絡罷了。

秋天的呼呼寒風中,直子也會偶爾依偎在渡邊的胸口,但渡邊明白她要的不過是回憶某個人的體溫。

渡邊也曾在動情時說要保護直子,直子的聲音卻陰鬱冷漠:「沒有誰能夠永遠保護另一個人!」

渡邊一方面是直子的拯救者,可以把她從回憶的泥沼裡拉出來,另一方面也是直子問題的催化劑,時刻提醒著她與男朋友的過去。

直子的意識要求自己對死去的男友忠誠,但是渡邊溫暖的愛又讓她無比渴望開始一種新的生活。

二十歲的生日之夜,她將身體為渡邊打開,那是對死去男友都未曾綻放的風景,也是她對生的渴望。

這種錯亂的割裂下,直子不知道怎樣才算愛一個人,儘管她嘗試去愛渡邊,卻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不堪心理重負的直子住進了療養院,就如同風一樣離開了渡邊的世界。

直子離去後,渡邊的想念泛濫成災,他不斷給直子寫信,終於在療養院和直子重逢。

渡邊愛上直子之後,開始慢慢成長,他在直子崩潰大哭的時候,毫不猶豫抱緊直子,甚至把直子放進了自己的未來規劃裡,提前在校外租了房子,期待她病好之後回到自己身邊。

那時候他們心裡都有一個希望,希望有一天直子能夠好起來,開始新的生活。

每一份愛都曾化為成長的力量,在無數黑暗的夜裡默默溫暖著我們。

這世上並不是每一段愛情都會開花結果,茫茫人海中的相遇,已然勝過了所有的悲歡。

只要經歷過就是收穫,又何必在意它的結局如何。

靈魂在傷痛中成長

人的一生,或許冥冥之中命運早有著自己的安排。

在直子住療養院的那段時間,渡邊在學校旁邊的一家小餐館結識了同校的綠子,因為一個課堂筆記,他們漸漸熟絡起來。

綠子和直子的性格截然相反,她青春活潑,剪著一頭俏皮的短髮,像個春天原野裡打滾兒的小熊,從內到外洋溢著青春的生命力。

但活潑開朗的綠子並不是一直生活在陽光下,她的母親兩年前已經去世,父親得了重病,姐姐也很冷漠。

幼年時期的綠子從未從父母那裡得到過完整的愛,她有些戀父,不過她一撒嬌,就會被父親被掄到一邊去。

因此綠子早早就下定決心要找一個百分百愛自己的人,然而她的男朋友卻和父親有些類似,只要綠子任性撒嬌,男朋友就發脾氣,最後他們吵得不歡而散。

綠子拼著勁想得到一次屬於自己的愛,就這樣,她遇到了渡邊。

他們可以一起談任何想談的事情,渡邊給了她男朋友和父親都不曾給予理解和信任。

沒有嘗過糖的人,給一點點甜就以為是天堂。

綠子乾脆利落地和原來的男友分手,對渡邊表達了愛,渡邊卻仍舊在沉浸在過去,內心和直子保持著某種聯繫。

渡邊一面念念不忘直子的病和柔情,一面又難以抗拒綠子的大膽表白和迷人的青春活力。

在以往二十年的人生當中,綠子連一次都不曾撒嬌任性過。

父親的葬禮之後,綠子主動約渡邊,筋疲力盡的她想在渡邊的溫暖和甜言蜜語中舒舒服服睡一覺。

當渡邊滿足她一次放縱任性之後,她就從「得不到愛」的小孩中走出來了。

每一份愛,都曾在不知不覺中撫慰過受傷的心,讓它逐漸痊癒。

綠子,就這樣成為了最先成長起來的那個人。

當渡邊在忙著裝飾新居,規劃和直子未來的生活時,他三周沒有和綠子聯繫,綠子當然也會生氣,所以渡邊給她寫信她賭氣不回。

但當綠子意識到渡邊也生氣了,下次見面的時候她就直接道歉了,雖然她想和渡邊共渡夜晚,並且提前準備了睡衣和牙具,卻再也不能像小孩一樣撒嬌任性要求渡邊了。

綠子知道渡邊的問題:「你總是蜷縮在你自己的世界裡,而我一個勁咚咚敲門,一個勁叫你,你只是悄悄抬下眼皮,又立刻恢復原狀。」

綠子就這樣離開了,這個女孩用倔強堅持著自己的愛,在課堂上見到渡邊就像陌生人一樣。

這時渡邊的才明白,沒有綠子的日子是何等的孤獨,原來自己已經愛上了她。

渡邊是一位誠實的人,他曾說:「我的心有一層堅硬的殼,能破殼而入的東西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我不曾對誰一往情深。」

借著綠子的愛,渡邊發現了自己身上的殼,漸漸從回憶中走來,感受到了世界的真實和愛。

就像生活中的不美好並沒有壓垮綠子,她總是樂觀面對一切,終於衝破陰霾見到了陽光。

村上春樹說:「無論何人無論何時,人們總要在烏雲周圍尋索著浪漫的微光活下去。」

這世界沒那麼好,但也不會一直糟糕。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哪裡,總會在那裡。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終再相遇。

願你能遇到你的綠子,珍惜你的綠子。

謀生才能謀愛

愛在最初的時候可能不會很明了,就像我們會覺得藍天很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嬌。

旁觀者往往最能看清楚,玲子作為直子在療養院的病友,雖然並不是主角,但她見證了直子和渡邊的感情,也見證了直子的死以及渡邊以後的人生。

渡邊去療養院看直子的時候,玲子經常作陪,在那個遠離世俗的地方,渡邊、直子、玲子一邊吃葡萄彈吉他,一邊談天說地,月光下的他們,像是從未受過傷。

玲子自己也是受傷者,卻一直不遺餘力幫助直子,在崩潰的黑夜曾無數次緊緊抱著直子讓她溫暖起來。

玲子懂渡邊進退兩難,也懂直子的孤獨痛苦。

直子又何嘗不想追求人間溫暖的煙火,但是她心中只有白茫茫的雪地。

月光灑下的夜裡,直子經常懷抱雙膝,如同孤兒一樣把下顎埋在膝頭,一動不動。

就像她曾說過:「我一次都不能放鬆自己,只要放鬆一次,就無法恢復原狀了!我會垮掉,然後隨風散去。」

最終直子還是走了,跟隨男友去了另一個世界,一切或許都可以結束了。

儘管道理都懂,但是怎樣的哲理,也無法排遣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

直子的葬禮之後,渡邊藉助旅行去緩解直子的死帶來的打擊,旅行的過程中卻無時無刻不在想直子,仿佛她就在身邊。

玲子放心不下,提著吉他來看渡邊,她把自己的這份和直子的那份幸福都給予了渡邊:

假如你對直子的死懷有一種類似創痛之感,那麼就把這種創痛留給以後的人生,如若可以學習到什麼,那麼就要從中學習。

你的創痛與綠子無關,如果你還要傷她的心,勢必會導致無可挽回的後果。因此,儘管你可能心裡難受,也還是要堅強起來,要再成熟一些,成為大人。

渡邊沐浴過那麼多人的愛,借著玲子的友情和陪伴,他終於告別了直子。

直子死了,已經化為白灰,她是渡邊的過去。

綠子剩下,作為活生生的人存留了下來,綠子才是渡邊的現在和將來。

渡邊終於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他最愛的是綠子,他想一切從頭來過,他要打電話給綠子,有很多話必須要現在對她說。

綠子在電話的另一端,沉默了很久,仿佛全世界的細雨下在了全世界的青草地上一樣,沉默無聲。

生活還是要繼續,渡邊和綠子終將攜手相伴摸索之後的人生,活在真正在世俗中了。

渡邊、直子、綠子都愛過、糾結過,他們最終都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成長。

誰的心底沒有一些事情,忘也忘不了,說也不能說,像是一根刺在我們的身體裡漸漸血肉模糊,直到融為一體。

青春的那些傷痛,如同橫在我們歲月中的巨樹,我們可以抬起來或者跨過去,但是那個時候的我們,既抬不動樹,也邁不開腿。

宮崎駿《虞美人盛開的山坡》說過:

多年後,再回想這樣的迷茫或許連執著的原因都記不得了。

青春就是讓你張揚的笑,也給你莫名的痛。

所謂成長,最終不過是愛過痛過之後,嘗試學習內心和諧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成長是痛的,是疼的,很多人甚至把命丟在了這個門檻上。

就像曾經看到過的這樣的話:

成長是一個人的朝聖路,沒有一個人能夠幫助另一個人成長,再多的左突右突和痛苦,我們都要像蟬一樣,蛻一層皮,然後把內心的痛苦和恐懼不安統統丟掉。

因此,不要害怕去愛,不要害怕被愛。

無論何時,都願你有勇氣重新開場。

圖片來源 | 《挪威的森林》劇照

相關焦點

  • 再看《挪威的森林》,發現很多人都誤讀了
    日本文學史上有這樣一本書,即使你沒有讀過,也必然聽過它的名字——《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負盛名的長篇小說,書名取自甲殼蟲樂隊的同名歌曲《Norwegian Wood》,首版於1987年。
  • 《挪威的森林》:所謂青春傷痛文學,不只有男孩女孩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 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渡邊曾說,他在直子身上感到的是澄澈晶瑩的愛,而在綠子身上感受到的愛卻截然相反。它是立體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動,在搖憾他的身心。他貪婪地享受著綠子帶給他的燦爛與快樂,互相給予又互相滿足。
  • 《挪威的森林》所表達的
    其中《挪威的森林》無疑是作者自傲最為成功的一部書,在全世界範圍內也獨具標識度,他以紀實的手法和平述的語言寫出了少男少女在步入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對於純真的愛情和個性發展的雙重追求,在一系列事件中從懵懂走向成熟,不斷成長,明白人生的意義的故事。
  • 《挪威的森林》:青年的迷惘與成長
    一,渡邊君與世界的出離與共鳴這是一個圍繞愛情展開的青年成長故事。主人公渡邊在年少時喜歡朋友木月的青梅竹馬直子,並在木月自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從精神上一直陪伴著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在這期間,渡邊也遇見了活潑動人,充滿愛意的綠子,但是他的內心似乎從來沒有真正對綠子敞開過。
  • 《挪威的森林》:一首死亡的安魂曲,一篇青春的墓志銘
    這種悲傷的情景正如青春歲月裡無處安放的迷茫一樣,主角們在性與愛之間迷失,有人覺悟了,有人離去了。在我的理解裡,《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告別青春的作品,還是一個心靈救贖的故事。《挪威的森林》,創作於1987年,那時村上春樹先生38歲。回到他所成長青春時光,當時是日本的60-70年代,經濟迅速騰飛,國內形勢一片大好。但是,人類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像是兩匹並駕齊驅的馬共同拉一輛車,需要同時發力,而日本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並未實現和精神文明的同步。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表面是愛情小說,其實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年少時,我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書,只當它是一部愛情長篇小說。十八年過去了,心血來潮,我找出《挪威的森林》再讀,不禁為自己年少無知而羞愧。《挪威的森林》整本書籠罩著死亡的陰影,扉頁上寫著一行字: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
  • 《挪威的森林》:終究是一部詮釋如何給予愛和接受愛的青春小說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創作的一部長篇戀愛小說。小說的名字「挪威的森林」取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的一首同名樂曲。《挪威的森林》講述了:男主角渡邊與患有精神疾病情緒不穩定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綠子兩個女孩之間的愛情糾葛,同時渡邊經過迷茫和彷徨也獲得了成長的一個青春故事。村上春樹大部分作品,都呈現出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但這部《挪威的森林》卻是例外。
  • 如何評價《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
    村上毫不忌諱地把這些都表現了出來,愛就是愛,無需隱晦。 無論你對書中主人公的愛情有什麼看法,都不能否認這些都是現實中存在的。可以說《挪威的森林》是本現實主義的愛情小說了。 而在村上春樹筆下的愛情又是怎樣的呢?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千萬裡之外的北境之國挪威人一定想不到相比他們的維京鄰居,挪威在東亞文化圈有著非凡的知名度,背後的原因是因為一本書,或者說一支歌曲,或者說一個意向——挪威的森林。而大部分中國人也是通過」挪威的森林「認識了北極圈內的這個遙遠的國度。
  • 《挪威的森林》除了性、愛和死亡,更應該看到成長
    《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處女作,而《挪威的森林》則被認為是村上最出名的作品,一方面是因為有了之前經驗的積累所以村上在寫作技巧和文字駕馭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因為這部小說內容題材,就是講了一個流暢的關於愛情的故事,沒有燒腦的推理,沒有隱喻的象徵,就是明白曉暢地把故事說出來,
  • 《挪威的森林》:你早晚會明白,男人動了真感情,是藏不住的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文/婉時雨01看《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時,剛開始覺得渡邊君對誰都不是真愛,可我萬萬沒想到,他心中早有所愛。《挪威的森林》講述了一個青春可愛的人們產生愛情糾葛,以及在愛中學會自我成長,並勇敢追求自己的所愛。真正的愛情沒有順序之分,不論你任何時候出現,愛你的人還是愛你,不愛你的還是一樣不愛。你遇到每一個人都會讓你學會自我成長起來。
  • 《挪威的森林》:愛與欲的糾結,身與心的迷失和救贖
    《挪威的森林》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同名小說,是村上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該片講述了大學生渡邊與直子、綠子等人之間的愛情糾纏,該影片獲得第五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以及入圍第六十七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村上春樹的原著中夾雜了關於愛情、性、死亡、人生等話題的探討。
  • 成年後再讀《挪威的森林》:關於生與死、愛與性、孤獨與救贖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一旦進入就會迷路。紅極一時的甲殼蟲樂隊唱了一首《Norwegian Wood》,「海潮的清香,遙遠的距離,女孩的香氣,洗髮香波的味道,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這些細碎的片段,生動又凌亂,縹緲又具體。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
  • 《挪威的森林》表達的愛情,用兩個詞概括就已足夠
    小說《挪威的森林》的名字來源於20世紀60年代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樂隊的同名音樂,歌詞展示了年輕的「我」在挪威木屋裡與一個女孩相遇的場景。這是一個安靜、悲傷和令人陶醉的曲調。30年來,以《挪威的森林》為代表的村上春樹的作品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都市青年的審美風尚、生活方式和精神品位。伍佰的經典歌曲《挪威的森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為華晨宇寫歌,挪威森林長大的精靈公主,今年踏上了奧斯卡紅毯
    她是創作音樂人,她是森林的幽靈公主,她被譽為挪威精靈,真正的96年寶藏女孩!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位才華橫溢的挪威小仙女吧!1996年,Aurora 出生於挪威的斯塔萬格,後來他們家搬到了挪威西部的卑爾根,那裡有天然的森林,是她的玩耍的後花園。
  • 《挪威的森林》,你喜歡綠子,我卻成為了直子
    我想很多人都看過《挪威的森林》,有人說它好看,有人說它太過悲傷不好看!其實好看不好看並不在於書籍本身,而在於看的人所處的心境。大一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圖書分享活動,我糾結了很久要不要推薦《挪威的森林》,不是因為它的一些莫須有的爭議,只是自己自從看了這本書以後就已經陷進去了!我還是推薦了這本書,畢竟拋開一些個人情感,它的文字文風還是特別的清新舒服。
  • 生死邊界的《挪威的森林》有感
    全篇的開始是作者在飛機上聽到了那首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這首歌使作者回憶起過去。這是直子最喜歡的歌,但是每當聽到這首歌都使直子感到很悲哀。因為直子曾跟作者講述過她的夢境,在夢境中直子置身於茂密的森林,一個人在森林中孤單單的,又黑又冷,沒有人可以去救她。通過對森林的感受也反映出直子的內心一直是迷茫、糾結、孤單和痛苦的。而挪威的森林講述的是人們面對孤單和寂寞,現實和誘惑的掙扎和痛苦。
  • 挪威的森林-伍佰&china blue
    村上春樹聽了Beatles樂隊的《Norwegian Wood》(挪威的森林)創作了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伍佰看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創作了這首歌,一時間不知道起什麼名字,就叫《挪威的森林》吧。 這首歌和伍佰的另一首歌《浪人情歌》在《粉紅女郎》裡貫穿了男女主角王浩和小萍的感情線:
  • 看罷《挪威的森林》,合上書,把玩孤獨
    《挪威的森林》簡單介紹一下:《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寫於1987年。大家讀後怎麼說讀後感:挪威的森林給人一種頹廢的美感,很朦朧卻又很強烈。綠子是小說中的一抹亮色,為黯淡的星空掛一輪明月。渡邊很複雜卻又很簡單,很放蕩卻又很克制。這本書是思緒湧動的青春的一場自述,紛亂不堪而如此單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