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身體有極高研究價值,生前遺願:別解剖我

2020-12-12 文史天下觀

她叫楚格尼尼,聽起來是個很可愛的名字,她的遺願是死後不被解剖和展覽,在我們眼裡這是一個小而又小的願望,但是對於楚格尼尼來說,這卻是個註定難以實現的願望。

楚格尼尼是地球上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命運坎坷艱辛。父親是酋長,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同樣早早離去,她的未婚夫也沒能倖免,為了救楚格尼尼而失去了性命。更慘的是,楚格尼尼的兩個妹妹也被販賣成奴,可想命運好不到哪裡去。

這一接未完又一接的事情,足夠讓楚格尼尼對這個世界產生怨恨,但是讓我們震驚的是,她並沒有怨恨,反而更加堅強地活了下來。因為她知道她要擔當起種族復興的使命,這是為了家人,為了種族,她不能躲避這個責任。

楚格尼尼未婚夫死後,她又重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由於當時他們種族人口較少,政府希望他們可以像兄弟那樣聚集而居,和平相處。就在此時,她遇到了羅賓遜。

羅賓遜為了種族的希望,就想到了人多就可以儘快的繁殖後代,還能豐富種族的娛樂,何樂而不為呢?可誰能想到,這樣的集體生活爆發出來瘟疫了,種族的人們都在瘟疫中死去。

經歷過了瘟疫,種族就只剩下十幾個人了。他們選擇回到原來的島嶼居住。可是磨難就是如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回島期間,最後那十幾個人中,每一天都會有人被陷害。楚格尼尼的第二任丈夫也被別人陷害了。為了種族,她無奈之下有了第三任丈夫。

沒過多久,種族只剩下她和她的第三任丈夫。

到了1871,楚格尼尼的第三任丈夫也被人陷害而死。經歷太多的楚格尼尼在這時絕望了,種族的滅亡,親人的離去,這個世界只有她一個人,她該何去何從?

她知道自己身體的研究價值,同樣也不想被後事侵擾,於是就立下遺囑,遺囑的內容就是希望不要解剖和展覽她的遺體,只需要把她火化之後,把骨灰撒入德恩特列海峽中就行

但是她的小小願望並沒有被實現,楚格尼尼死後被埋葬了起來,但是抵不住後人的貪婪,她被挖掘出來了,之後就一直被展覽在塔斯馬尼亞博物館中。

直到一個世紀後,才按照她生前所說那樣把骨灰撒入大海。

在那一刻,楚格尼尼和她的整個種族終於得到了安息和解放。

相關焦點

  • 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妻子遺言:別解剖別展覽我,但她卻未能如願
    ——《自由宣言》塔斯馬尼亞的悲劇在澳洲大陸南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遠在四萬年前,塔斯馬尼亞人的祖先就踏上了這塊土地,並在此生活,代代繁衍,一開始,這個小島還與澳洲大陸相連接。1842年,在兩名隊友被判有罪並執行絞刑之後,楚格尼尼和其他原住民被遣送回了弗林德斯島,在遣返途中,楚格尼尼的丈夫伍拉迪不幸去世。此後,楚格尼尼嫁給了另一個名為威廉·連恩的原住民,他是世界上去世的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男性。
  • 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遺言:別解剖別展覽我,但她終究未能如願
    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家園在侵略者的鐵蹄下被踐踏,自己的親人被侵略者殘忍殺害,自己的丈夫被解剖展覽,在生走向終點的最後願望竟然是不希望被解剖展覽。這一系列的不幸都發生在一個女人的身上,她就是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的妻子楚格尼尼。
  •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性,死前一幕:別解剖我,卻未能如願!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性,死前一幕:別解剖我,卻未能如願! 最近一直被疫情事情困擾。幸運的是我國有那個能力,同時也有責任,很快我國就脫離了這樣一個困境。反觀世界,似乎其他國家的人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要麼就是沒錢治療,要麼就被種族歧視。
  • 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妻子:別解剖展覽我,死後被觀賞72年未能如願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意識的覺醒帶來了文明的進步,也帶來了野心和戰爭,而在各種侵略戰爭中,不斷有一些民族逐漸消亡,從前有一個族群叫塔斯馬尼亞人,但因為歐洲所謂的文明教導與戰爭侵略,導致這個族群最終滅絕。
  •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子的遺言:別解剖我別展覽我,最後如何?
    「白種人至上」一直都是西歐國家的理念之一,這種種族觀念在大航海時代異常突出,從15世紀開始,海上殖民的擴張,讓奴隸販賣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最為突出的就是黑奴販賣了。
  • 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死後被解剖展覽,百年後骨灰被扔進大海
    在她死之前,她問人們: 不要剖析展覽中的我,請燒掉我的身體,把我的骨灰撒進Entecastax的通道((恩特卡斯特克斯海峽))。塔斯馬尼亞美麗而原始的島嶼塔斯馬尼亞是澳大利亞大陸南側的一個島嶼。40,000年前,塔斯馬尼亞人的祖先到達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 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遺願:不要展覽我,卻還是被送進博物館72年
    譬如在1876年,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去世,這也意味著一個種族的滅絕。她曾留下遺言說到:「不要展覽我」,但最終卻還是被送進博物館72年。 在澳大利亞最南邊有一個呈現為心形的小島,它就是塔斯馬尼亞島,也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子遺言:別解剖我別展覽我,但未能如願
    「白種人至上」一直都是西歐國家的理念之一,這種種族觀念在大航海時代異常突出,從15世紀開始,海上殖民的擴張,讓奴隸販賣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最為突出的就是黑奴販賣了。
  • 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遺言:不要解剖展覽我,但是她卻未能如願
    有很多自認為文明的人,也打著社會進步的幌子,做著無恥的事情,這些人早晚有一天會受到審判。在19世紀的時候,人類的種族發生了一個變化,因為在那個世紀,有一個種族消失了。世界上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叫楚格尼尼,在大約1812年的時候出生於卡斯馬尼亞島的南部的一個小島,而楚格尼尼的名字是來自於一種植物。
  • 丈夫被展覽,她留下遺願,求別解剖展覽她,死後還是被觀賞72年
    在數百年前的一個島嶼上,有一位女性在臨終前留下了一句令人心疼的遺願,她希望大家能夠不要將她用作展覽,也不要解剖她,能夠平平常常的入土為安,但最後還是被展覽了72年之久,這一切的故事,還要從歐洲侵略者的故事開始說起。
  •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子,直到咽氣前:別展覽我,但未能如願
    在與澳洲大陸隔海相望的塔斯馬尼亞島上,生活著一群原始的土著人,他們也被叫做塔斯馬尼亞人。在18世紀以前,他們在這裡過著與世隔絕而又自給自足的生活,島上人口不過6000左右,分為20個部落,每個部落有自己的文化和習俗,他們互不打擾,各自為生。
  • 1876年,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死亡,剛去世便遭肢解,做成標本
    家鄉是一個可以棲息的地方,一顆流浪的心帶著滿身傷痕回到家鄉修養,可以卻看到硝煙瀰漫,一片煉獄的景象。而失敗的人面臨的就是燒殺搶奪,在曾經的野蠻時刻,人們以掠奪為興趣,用鮮血慶祝勝利,勝利的人踩著失敗者的身軀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美洲殖民者與印第安人也頻頻爆發衝突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裡,殘酷的生存法則貫穿始終。現如今人們提倡和平,提倡友善,在這個世界也或有紛飛的炮彈,也會有戰火的瀰漫,但是大多數國家還是以和平為主的。
  • 出口生意不景氣,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本地人吃上便宜龍蝦
    據Mercury11月22日的報導:儘管塔斯馬尼亞海產品的出口不景氣,龍蝦被困在塔斯馬尼亞不能出境,但塔斯馬尼亞的當地買家卻抓住了機會品嘗優質本地龍蝦。塔斯馬尼亞的海鮮大廚Daniel Toone盛讚塔斯馬尼亞當地龍蝦有極高的價值,並將教大家如何做龍蝦。
  • 兒子生前的遺願,我和妻子為何沒有完成?
    如今,我無論走到哪裡,兒子的這封信我都隨身攜帶著,一來讓我痛悔警醒,二來,讓我思念和渴盼的心有處安放。兒子生前,他的遺願是希望我們收養一個女孩,並起個和他一樣的名字叫「高洋」。眾所周知,撫養一個小孩子成長,絕對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兩年,我妻子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很多時候,還需要我照顧她,如今再要一個孩子,整個家庭將會陷入混亂。三、我和妻子還沒能從那種痛苦的漩渦中走出來。兒子離去,我和妻成了「失獨者」,心靈的創傷是我最深的痛。
  • 死後還遭人解刨,巡迴展覽,這是她最後的悲劇
    死後還遭人解刨,巡迴展覽,這是她最後的悲劇1876年,有一個人快要死了,喃喃地說他不會解剖我,也不會展覽。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為什麼會這樣?一切都始於19世紀英國登陸塔斯馬尼亞島。當時,塔斯馬尼亞到處都是土著人,其中近1萬人生活在和平與穩定之中,享受大自然。然而,在19世紀初的1803年,英國殖民者的到來徹底打破了他們的生活平衡。我們都知道當時殖民運動的殘酷和黑暗。當時在這個島上,只因為英國人的到來,當地的土著人走上了滅絕的道路,而留在當地島上的最後一句話是第一句:不懂我的意思,沒有展覽。
  • 「最」徹底的種族滅絕,最後倖存者只求全屍,剛去世便遭肢解展覽
    在澳大利亞東南方,有一座小島叫做塔斯馬尼亞,那裡的風景如同世外桃源。大約在兩個世紀之前,塔斯馬尼亞島上還居住著一些當地的土著居民,他們也被稱之為塔斯馬尼亞人。純種的塔斯馬尼亞人現在已經滅絕,他們就是在殖民擴張中被殖民者殘酷屠殺的犧牲品。
  • 澳洲土著有多慘?死前請求將自己入土,卻被展覽和解剖了上百年
    引言中國有句話叫「死者為大」,意思就是不管人們生前是怎樣的人,死後都是最大的,應該受到尊重。所以在我國封建時期,人們很介意自己死後對遺體的處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入土為安,認為這樣能夠讓死者獲得安寧。不過隨著時代發展,現代人逐漸開放起來,他們不再在意是否能夠入土為安,甚至有些人還願意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做醫學研究。當然,最主要還是要遵從逝者的遺願。不過世界上有一個人曾留下遺言:不要被解剖也不要被展覽,可她最後的遺願卻並沒有實現。
  • 雲南醫學家老夫妻,生前承諾將身體做骨骼標本,無償捐獻讓人感動
    幾年前,一對醫學家老夫妻,生前承諾將身體做成「骨骼標本」,無償捐獻給醫學界使用,2019年,在昆明醫科大學生命科學館內,為兩位醫學家的「骨骼標本」,舉行了莊嚴的捐獻儀式。先生叫李秉權,雲南省神經外科奠基人。
  • 塔斯馬尼亞人,歷史上一個被世界遺忘停止進化的古老民族
    隨著時間的推移,1萬年前海平面的上升阻斷了塔斯馬尼亞和澳大利亞的聯繫,塔斯馬尼亞成為了孤島,與世界隔絕獨立發展。人類學研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名詞—塔斯馬尼亞島效應。塔斯馬尼亞人是世界上最孤獨的種群之一,這種孤獨還帶給了他們另一種極端的變化,封閉的生存空間讓他們的文明陷入了退化。
  • 一個被人為消滅的民族,最後一位土著去世後,遺體被挖出當眾展覽
    近代歷史上,同樣有一個被人為消滅的民族,最後一位居民去世,遺體還被公開展示,他們就是塔斯馬尼亞人。    而一名叫做楚格尼尼(Truganini),則是世界普遍認定最後一位去世的村中塔斯馬尼亞人。  而在漫長的歲月當中,楚格尼尼的丈夫和朋友先後去世,1873年,隨著最後一位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男性去世,楚格尼尼成為了唯一倖存的塔斯馬尼亞土著,1876年,她也因為疾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