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婷!今天來和各位家長說一說「假期」這件事情。
今年年初,疫情期間,學生們在用網課的形式在上課,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其實也足以把孩子兩極分化。
曾經有新聞報導,正在上高三的孩子,家中沒有wifi,於是和鄰居接了網,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早讀,8點半爬上屋頂讀書。
但是有些孩子卻恰恰相反,有老師反映說,在上網課之後,有學生中午12點都還沒起床,躲在被窩裡假裝打卡。
有網友說,「一切終將過去,但過去之後,有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有人已經迭代升級。」
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學霸和學渣之間,差在智商的沒有多少,其實主要還是差在這2件事情上。而這2件事,足以讓孩子在一個假期,差距陡增。
1、學習態度
從蹭網上課和被窩打卡這兩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來,對待學習這件事,態度的差別足以改變孩子的成績。
孩子把學習看成是老師、父母給自己的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就會拖延,想辦法逃避;
但是孩子把學習看成自己的事情,孩子對自己負責,就會戰勝惰性,學習用功且專心。
在清華大學校史館舉行的「清華大學優良學風檔案史料展」中展示了一件作品就是——清華學子的計劃表。
先不說他們的智商是多少,但是他們能夠成為清華學子,沒有一個是態度有問題,沒有一個是仗著自己聰明就不努力的。
2、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有些孩子從小就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起來自然就更專心,效率高。
今年湖北理科狀唐楚玥高考成績725分,在問到她的學習方法時,她的父親也是說,自己從小就會注意她的學習習慣養成。
而創下廣西理科最高分歷史紀錄的高考狀元楊晨煜,他的媽媽在說到教育方法的時候也是說: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監督他養成習慣。這個過程很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給他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如果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和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都還不到拼智商這一步,就已經被落下了。
而且這種差距,不在一年兩年,一個假期就體現出來了。
那麼想要孩子的成績穩步向前,比如「補腦」這件事,還不如就從和這個假期開始,給孩子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高質量的假期,應該是怎樣的呢?
1、每天學習
不需要一天9、10個小時的學,但是至少要保證1、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是保持學習的狀態,也有利於孩子養成自律好習慣。
2、每天看書
其實無論是假期還是上學期間,閱讀都是一件要堅持的事情。每天至少半個小時。
閱讀的好處不是立馬能看見的,但是卻可以細水長流,不斷地滋養孩子。著名主持人董卿,到現在為止,也依然有堅持每晚看一個小時書的習慣。
書籍的選材不限,只要孩子喜歡就可以,童話書、科普書……都可以。
書單推薦:
《爆笑科學漫畫》是一本漫畫形式的科普書。幫助孩子八大科學領域——物理、地理、人文、動物、昆蟲、植物、宇宙、人體的知識。
文字部分由文字故事由喬冰和曾桂香共同編寫。喬冰是曾經創造了《賽爾號》系列的暢銷兒童讀物作家。插畫部分則是享譽國際的知名畫家呂忠平老師負責。
孩子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同時也學習到了科普知識。
《寫給兒童的文明史》暢銷臺灣30年狂銷3000萬冊。都是以「書」為主題,縱貫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以語言、文字、紙張、書籍的發展為脈絡,講解了人類文明創建、演變的歷程。
非常難得的是它深入淺出,用奇遇記的故事形式,消解了一般歷史百科書的傳統呆板,讀起來鮮活有趣,很對孩子們的胃口。
3、思維訓練
孩子的學習習慣很重要,但是思考的方式也很重要。
同樣是有好的學習習慣,但是有些孩子成績卻很好,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思維上。孩子思維能力不好,知識就永遠是死知識,不能為孩子所用。
但是思維的提升也不是一天兩天的,所以趁著假期,孩子的娛樂時間,除了和小朋友玩耍,也要有玩益智遊戲,鍛鍊思維的時間。
益智遊戲書推薦:
《 IQ益智遊戲大百科》一套適合7-14歲孩子玩的思維遊戲書,它是由著名數學家秋山仁博士,重磅推出的一套兒童益智遊戲書。
包括《平面拼圖》《立體移動》《圖片照片》《迷宮冒險》《數字推理》5套書。
通過眾多遊戲來鍛鍊孩子的推理、分析、邏輯思維、想像、創造等能力。
而且書中的遊戲中包含眾多古今中外最經典的益智遊戲,比如蛋形九巧板、五連方、萊茵特紙草書等。
所以大人有時間也可以跟著孩子一起玩。
《巴斯特女神的叉鈴》整本書是一個完整的神秘故事,線索環環相扣,孩子會化身為巴黎的一名大偵探,去——推理謎題找線索、籌謀判斷問證人、觀察細節追疑犯。直到找到案件真相。
這種解謎方式,讓思維訓練一點也不枯燥,在充滿動態感的逼真故事中,鍛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反應力、理解力、分析力,提升邏輯思維。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你對「假期學習」有什麼見解,或者是有什麼好的書單推薦,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