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讓我覺得不只是食物而已,而是在享用生命本身,一是鱉,二就是這種菌菇。你知道嗎,這種菌菇在食物的分類中,屬於肉類。」「不知道。」我回答說,但在品嘗菌菇的時候,十分理解它為什麼屬於肉類。「據說,這種菌菇的味道和人肉最像。」聽朋友這麼說,我抬起頭。「開玩笑的啦。這種菌菇不是生長在黑暗潮溼的地方嗎?傳說中,菌菇不是植物,而是動物。當動物漸漸衰弱,無法動彈時,就會變成菌菇。並不是從動物的屍骸上長出菌芽,而是動物本身變成了菌菇。」
怎麼樣,這段關於菌菇的對話,是不是很有趣?
這是日本作家村上龍唯一一本料理小說集,《孤獨美食家》中的內容。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總是想到菌菇屬於肉類這件事,每次想起,內心都會泛起一陣喜悅,心想,怎麼會有這麼有趣的想法呢?難怪村上春樹評價村上龍,「村上龍是我喜歡的作家,他的好奇心像鯊魚一樣強大」。
光是看看《孤獨美食家》,就能對村上龍的想像力略知一二。
在《孤獨美食家》裡,村上龍以半自傳的形式,講述了三十二個與食物有關的故事。
在羅馬、維也納、東京、巴黎、摩洛哥、紐約……他獨自一人,或是與朋友、昔日的情人一起享用生蠔、牛肝菌、緬甸鯰魚、參雞湯、義大利麵、巧克力慕斯……
在大酒店、小飯館、酒吧、大排檔……他的食物,和他認識的人、他們之間發生過的事、他想像的一切,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個看似平淡,卻溫和別致的故事。
他會在吃冰淇淋的時候,和小女孩發生心電感應;他在網球賽場遇到開計程車的老人,老人請他吃熱狗,和他聊天;他在紐約的妓院裡碰到自己的牙醫,牙醫告訴他,吃哪些食物能讓自己獲得特異功能……
冰淇淋、熱狗、鱉、鹿肉……在尋常人眼裡,這些東西,不管稀有與否,都不過是種食物罷了,但在《孤獨美食家》裡,這些食物卻是一顆不曾停息的生活,是欲望、罪惡、感傷、以及生活中所有的趣味、重逢,與幸福。
都在講食色俱全的人生故事,所以有人說,《孤獨美食家》是文字版的《深夜食堂》,我倒是不同意,相比於具有直觀畫面的漫畫、影視作品,文字能給人更深刻的體味,以及無限延長的想像和喜悅。
更有意思的是,關於書名裡的「孤獨」,其實在看這本小說集時,我一刻也不曾體會過。村上龍筆下的食物和人生,都藏著有趣的靈魂,有趣使孤獨遠離。
文|點點
圖|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