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承載著一個地方的歷史,凝聚著幾代居民的奮鬥心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關係著百姓幸福生活指數。臨近年底,天氣逐漸轉冷,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陸續收尾。今年銀川市納入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範圍的258個老舊小區,改造得如何,居民滿意不滿意?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銀川市三區一些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西橋苑小區改造工程加緊施工。
改造基本完工小區:「面子」光鮮 「裡子」殷實
金鳳區安居苑西區始建於2000年,是一個老舊小區,設施、電路、管道老化問題突出。2020被列入改造計劃並於4月份開工改造。
11月23日14時30分許,飯後「遛彎」回來的安居苑西區居民王淑英,又徑直走向居民活動中心。「我們這個小區以前除了各種設施老化,環境也是髒亂差。現在改造了,房子外牆粉刷一新,遠遠望去跟新小區一樣。」提起現在的小區,居民王淑英津津樂道,改造後的小區,不僅『面子』光鮮亮麗,『裡子』也很殷實。「房子外牆加了保溫層,這兩天屋子裡明顯比往年暖和多了。小區排水管網也改了,汙水排放也暢通了。」
興慶區天成小區始建於1998年,屬於老舊小區,改造前基礎設施老化、環境髒亂差。2019年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並開始改造,目前基本完工。
在天成小區裡,乾淨整潔的道路、煥然一新的牆體,排列整齊的路燈都讓人看不出這是一個老舊小區。居住在這裡的姬大媽和劉大媽正在小區新改建的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劉大媽告訴記者,經過「改造」之後,小區各項設施都很齊全,現在住在這裡既舒服又安心。74歲的馬登蘭聽到記者前來採訪,她熱情地邀請記者到家中看看。剛進門,一陣暖意撲面而來,馬登蘭脫下厚重的棉衣。「去年這個小區不行,屋裡冷得讓人待不住,一個冬天要感冒好幾次。」
位於西夏區北京西路街道地礦局社區情況比較特殊,包含膠帶廠家屬區、老百貨大樓商住樓、百合苑小區、區醫院家屬區、西夏區三小家屬區等7個無物業的老舊小區,佔地面積4.5萬餘平方米,共約1300戶。作為老舊小區改造創新示範基地,將7個相鄰且樓棟少的小區合併,實施「撤小並大七院合一」改造項目,通過拆除小區間的圍牆和違建、改造鍋爐房、門房、改造小區景觀道路、修建停車泊位、完善小區綠化、增設健身器材和休閒座椅等,全面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小區居民徐志鋼告訴記者,「雖然這還屬於老舊小區,但真的是今非昔比。過去路面水泥翻砂,到處都是圍牆,根本就不像個小區。如今,小區門口有了新的門頭,圍牆全部拆除,規劃了停車位,現在又建了小微公園,這才是『家』應該有的樣子。」
改造一新的興慶區天成小區。
正在施工小區:細節還需完善 改造鏈條期待再延伸
11月20日下午,銀川氣溫驟降,天空零星飛舞起雪花。在金鳳區西橋苑小區,中鐵水務公司正進行上水管道改造工程,兩臺挖掘機「隆隆」作業,近20名工人在挖開的管道內用鐵鍬往出撿磚塊等建築垃圾。項目負責人邵經理介紹說,因小區路面下面全是建築垃圾,給施工帶來很大難度,至少還需要20天才能完工。
西橋苑小區被列入今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4月底施工單位進駐實施改造。記者注意到,該小區院子不大,只有前後兩排居民樓,裡面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和一些租住戶。牆體保溫工程等已完工,目前前院上水工程和後院路面正在施工。
「工期有點長,啥時候才能完工?」居民王大爺說,小區院子施工幾個月了,不僅進出小區不方便,而且施工噪音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一些居民反映,改造工程工期耗時有點長,給生活帶來了不便,他們希望工程能趕緊完工。
興慶區甯和園小區改造工程進入收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媽告訴記者:「這面牆的牆磚鋪設的不錯,可這曾經的垃圾道口卻僅僅只是閉合住,這讓人感覺不美觀;單元入口處的地面雖然進行了修補,可裡面的地面和樓梯仍然是坑坑窪窪,不注意會崴腳;這牆面刷得不錯,可中間的玻璃髒得讓人看不下去」……這位大媽說:「老舊小區改造是一件好事,但希望改造的同時能夠多注意一些細節。讓百姓真正住得舒心、住得安心。」
興慶區中山南街澤民巷寧夏日報社家屬院居民馬和亮告訴記者,小區改造已經收尾,但目前電線入地問題沒有解決,仍在天上「飛」,牆面掉皮問題不僅沒有處理,保溫層也沒有加裝,希望這些問題能夠早日得到解決。
金鳳區安居苑居民王女士認為,政府出資改造老舊小區,居民幸福感滿滿,希望政府能把改造鏈條延伸入戶,對室內暖氣、自來水管道等進行更換維修。
居民希望改造時處理好這些細節。
未改造老舊小區:居民期盼早日「舊貌換新顏」
「同樣住在老舊小區,為啥他們的小區都已經改造完了,我們的小區連改造的音信都沒有呢」?今年4月銀川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工以來,不少居民就開始關心起自己住的小區啥時候能改造。
「紫園小區已經建成二十幾年了,各種配套設施都跟不上,是最應該改造的。」居民李大爺自小區建成就居住在這裡,他希望小區也能趕緊改造,享受便利設施。紫園小區建於1997年,這裡的居民都以為他們的小區會是改造的第一批。
經常到金鳳區安居苑西區參加夕陽紅舞蹈活動的餘淑君,居住在麗園西區。看到安居苑西區從以前的老舊小區變成現在的「新小區」,她每天都盼著自己住的小區也能趕緊改造。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論是興慶區、金鳳區,還是西夏區,還未享受到老舊小區改造這一惠民福利的居民,都期盼自己居住的老舊小區能儘快納入改造計劃。
這些老舊小區盼改造。
銀川市住建局:吸納民意應改盡改 ,「十四五」末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小區的改造任務
針對居民的一些疑問和建議,近日,記者採訪了銀川市住建局物業科副科長卜翔穎。
據統計,銀川市共有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1130個,建築面積1500多萬平方米,佔全市住宅面積的14%。從2011年開始,銀川市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599個小區的改造。按照計劃,到「十四五」末,將改造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小區,並逐步對2001至2005年建成的小區進行改造。
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按照指導意見,老舊小區改造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3類。基礎類為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要的改造內容,包括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小區內建築物公共部位維修等。目前,銀川市改造的老舊小區以基礎類為主。同時,根據自治區相關意見,銀川市將建築節能改造即外牆保溫納入基礎類改造項目。
從2020年開始,銀川市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和「成熟一個、改造一個」的原則,優先安排基礎環境差、群眾期盼高、弱勢群體多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改造所需資金由國家、自治區、銀川市財政配套以及居民、社會力量自籌。
卜翔穎提到,老舊小區改造任務重,工作繁雜,涉及單位及人員較多,工作如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居民積極向轄區及住建部門反映,以便於及時推進工作。(寧夏新聞網記者 倪金鳳 姚振國 楊泠然 李瑤 宋斐 石卿)